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半胱胺(CS)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0羽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成五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每组100羽,半胱胺分别按0.5g/kg、1.0g/kg、1.5g/kg、2.0g/kg和0.0g/kg添加到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CS 0.5g/kg、1.0g/kg、1.5g/kg日粮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雏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高9.0%(p<0.05)、17.3%(p<0.05)和1.5%;饲喂添加CS 2.0g/kg日粮的实验4组雏鸡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S 1.0g/kg日粮能显著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当CS添加量达到2.0g/kg日粮以上时会抑制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饲喂乳酸菌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480羽,随机分成8组,每组60羽,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前提下,试验组灌胃乳酸菌和茶多酚,对照组灌胃无菌水,试验期为56天。结果表明:1.0 [mL∕(kg.bw)]乳酸菌+0.06 [g∕(kg.bw)]茶多酚组的肉鸡末体重最高、平均日增重最快、平均日采食量最少、料重比最小;各试验组均降低了肉鸡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血糖)、TG(甘油三酯)、CHO(总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促进了乳酸菌、酵母菌等优势菌的生长,抑制了肠球菌的繁殖,为开发新产品、研究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小肠发育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2~4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及0.8%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小肠发育、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Gln可明显提高肉鸡小肠的长度、重量及指数,2周龄时高剂量组(0.8%)效果较好,3、4周龄时则低剂量组(0.2%)较好,其中,空肠受日粮Gln影响最大,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小;对肠道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粮中添加0.2%的Gln可显著提高试验期间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绒毛的宽度和固有膜厚度;以D-木糖吸收率为代表的小肠主动吸收功能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血清木糖浓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肉鸡。上述结果显示,外源性Gln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能量来源,对促进小肠发育、维持小肠粘膜的完整性以及提高小肠的主动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氧化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A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纳米氧化锌0(对照)、40、80、120mg/kg,试验期6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内,添加纳米氧化锌的试验组平均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21d,纳米氧化锌在40mg/kg的添加水平肉鸡的饲料消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22~42d,纳米氧化锌在40mg/kg的添加水平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21、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2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1d时试验组对肉鸡屠宰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所有测定指标中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42d时纳米氧化锌在40mg/kg的添加水平肉鸡的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肉鸡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纳米氧化锌的试验组肉鸡全净膛率、腹脂率、腿肌率、胸肌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此,纳米氧化锌在40mg/kg的添加水平对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两种铬源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铬源(酵母铬和烟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铬),2组为添加酵母铬组,3组为添加烟酸铬组,铬添加量均为3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铬3 mg/kg显著提高了15~28 d、29~42 d热应激肉鸡日增重、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不同铬源差异不显著(P>0.05)。于28、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8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8 d时两种铬源对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42 d时试验组对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此,日粮中添加酵母铬和烟酸铬能改善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不同铬源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饲料乳化剂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刚孵化出壳的‘罗斯308’白羽肉鸡12000羽,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羽,各处理试鸡初始体重为(46.5±1.0) g,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为3个阶段:肉小鸡(0~14天)阶段、肉中鸡(15~28天)阶段和肉大鸡(29~42天出栏)阶段。试验处理A:饲喂按罗斯肉鸡的营养标准需要配制的基础饲料;处理B: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00 g/t乳化剂;处理C:在基础日粮上,添加5 kg糠粕代替日粮中等量的混合油,同时添加200 g/t乳化剂。结果表明:额外添加乳化剂会有降低肉鸡的ADFI的趋势,同时提高了肉鸡的ADG;减少油脂后,添加乳化剂对肉鸡ADFI和ADG影响不显著,使肉鸡ADG和料重比保持了正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低蛋白质日粮对优质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优质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980羽1日龄优质肉鸡(河田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30羽。分1~28、 29~42、 43~75、76~105天等4个阶段饲养,每个阶段配制2种日粮,对照组日粮参照NY/T 33—2004《鸡饲养标准》中黄羽肉鸡的氨基酸模式及粗蛋白质水平,试验组日粮参照NRC(1994)肉仔鸡的氨基酸模式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降低粗蛋白质1个百分点,于105日龄进行屠宰分割、测定胸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两组间的半净膛率(PHE)、全净膛率(PE)、胸肌率(PBM)、腿肌率(PTM)、腹脂率(PAF) 、皮下脂肪(SFP) 、肌间脂肪(IMF)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两组间胸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日粮粗蛋白质1个百分点对优质肉鸡(河田鸡)的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取14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1%松针粉和1%麦饭石,饲养期42d。第7、14、21、28、35、42日龄每组取鸡6只,解剖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并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胸腺、腔上囊、脾的重量和器官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小结体积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脾小结体积大,生发中心明显,椭球增大。结论:添加松针粉麦饭石复合添加剂可促进胸腺、腔上囊的早期发育;延缓腔上囊退化;增强脾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
李玲  陈甫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10-13
60羽1周龄的健康AA肉鸡,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12羽:1组为对照组,饲喂含亚硒酸钠0.152 mg?kg-1的基础日粮;2-4组为富硒啤酒酵母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硒的水平为0.2、0.5和1.0 mg?kg-1;5组为啤酒酵母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分别在试验的第14、21和28 d分测定鸡的体重,并取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在试验的第14、21 d,各组鸡的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28 d时,2-3组显著高于1组(P<0.05);2-4组鸡全血GSH-PX活性、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组和5组(P<0.05或 P<0.01)。因此,富硒啤酒酵母能明显提高鸡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有机硒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蜡样芽孢杆菌PAS38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80只7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05%的蜡样芽孢杆菌PAS38制剂,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试验组鸡体质量及净增质量均比对照组高,但仅在28 d时差异显著(P 0. 05),空肠和回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试验组的胸腺和脾脏指数在28,42 d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法氏囊指数在42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42 d时试验组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IL-4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肉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IL-2、IFN-γ、GBP1、IRF1的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IL-10 mRNA转录水平低于对照组; IL-4 mRNA转录水平在胸腺组织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在法氏囊组织中则显著(P 0. 05)或极显著(P 0. 01)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PAS38具有促进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并且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富乐旺(2mg/kg、4mg/kg、6mg/kg和8mg/kg)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黄河鲤鱼的生物学综合评价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6mg/kg富乐旺的试验组淇河鲫鱼的生物学综合评价最好(119);饲料系数4mg/kg和6mg/kg富乐旺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mg/kg富乐旺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著高于对照组和8mg/kg富乐旺添加组(P<0.05);4mg/kg、6mg/kg富乐旺添加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mg/kg、4mg/kg、6mg/kg富乐旺添加组胰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mg/kg富乐旺添加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mg/kg 富乐旺添加组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牛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121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200、16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 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生长,添加量为800 mg/kg时, 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饵料系数最低(P<0.05); 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200mg/kg) ,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黄河鲤鱼日粮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 。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珍珠露水草提取物(CA)对罗氏沼虾生长、蛋白质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添加7.5、67.5 mg/kg CA,共配制3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试验为期8周。试验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7.5 mg/kg CA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肠道及肝脏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影响;而添加67.5 mg/kg CA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肠道蛋白酶活性、肝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及粗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低剂量7.5 mg/kg CA对罗氏沼虾生长、饲料利用率、蛋白质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而添加高剂量67.5 mg/kg CA显著改善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肌肉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哈氏仿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非特异免疫能力。分别于哈氏仿对虾养殖的第0、10、17、21、34、63、77、90 天采集样品,测定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肝胰腺中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随生长而发生显著变化。碱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10 天出现微弱的波峰,至17 天降至最低,至90 天达到最大。酸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第0 天未检出,从第10 天开始,持续升高,至63天活性最高。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呈现“波浪式”变化,淀粉酶活性在0天最高,34、77 天出现两个波峰。脂肪酶活性在90 天最低,波峰出现在21、77 天。酸性磷酸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21 天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分别在77 天与63 天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7 天最低,63 天最高;可在哈氏仿对虾养殖前期0~21 天(体长小于36.00 mm)与养殖后期(63 天始,体长大于57.85 mm)投喂的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小麦日粮为对照,小麦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试验采用饱食方式,每天投喂4次(8:30,11:30,14:30,17:30)。在池塘浮式网箱(1.0 m×1.0 m×1.3 m)中进行饲养试验,75 d后测定罗非鱼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6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试验组的胃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木聚糖酶试验组的6种肠消化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0%木聚糖酶试验组的6种肠消化酶与对照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外源性木聚糖酶抑制罗非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但提升肝胰脏内源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外源性木聚糖酶的添加不影响淀粉酶、内源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胃、肠、肝胰脏中的分布规律,但对蛋白酶、脂肪酶的分布规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蛋白酶能力高的细菌资源。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1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和测定发酵后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2N01。根据序列比对结果,构建关于2N01的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研究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2N01产酶培养的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 8.0,培养72 h左右出现产酶峰值,酶活力达50.07 U/mL。通过研究表明,菌株2N01是产蛋白酶的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洛巴伊口蘑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洛巴伊口蘑胞外酶的分泌特点,以菌株Tr0005和Tr0013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9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CMC酶、FP酶、β-葡萄糖苷酶、HC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高峰出现于子实体成熟期(分别达29 U、4 U、21 U、196 U、28 U和40 U以上);胞外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达10 U以上),进入生理成熟期就持续下降;胞外漆酶和多酚氧化酶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较高(分别达65 U和54 U以上),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只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大小,但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在各自最适条件下对羊骨进行酶解,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藤黄球菌为供试菌种,以抑菌性为指标,对7种酶作用下所得酶解产物的抑菌性进行评定,以选出水解最佳用酶。结果表明,在各自最适条件下,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H值为3.0,37℃,底物质量浓度0.2kg/L,酶添加浓度2000U/g,作用时间6h)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complex of new approaches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sect-plant coevolution by using cereal pest digestive -amylases and proteinases and their proteinaceous inhibitors in cereals. During evolution, plants can weaken the destructive affects of insect hydrolases at the expense of inhibitors in various ways, including (1) increasing the inhibitor activity and heterogeneity, (2)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of an inhibitor set and (3) producing highly specific insect enzyme inhibitors and bifunctional amylase/proteinase inhibitors. Insects, in turn, can decrease the influence of inhibitors by (1) increasing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2) by modifying a set of related activities of various digestive hydrolases, (3) by decreasing enzyme sensitivity to inhibitors and (4) by destroying inhibitors in guts by proteinases.Abbreviations IEF isoelectric focusing - TI trypsin inhibitor - CI and C/SI chymotrypsin and chymotrypsin/subtilisin inhibitors - InsAI12 insect amylase inhibitor with molecular weight value of about 12 k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