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腿蘑药理活性概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对鸡腿蘑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0,(4)
以云南昆明的1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Z1,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分别用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制备Z1的栽培种,分析比较两种制种方式流程及制种周期。综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用固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平均需88 d;而用液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仅需66 d,比用固体菌种制栽培种周期平均缩短22 d。用液体菌种制紫丁香蘑的栽培种,生产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5)
从高粱、小麦、麦草等不同主料培养基培养紫丁香蘑二级种,观察吃料速度及菌丝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高粱为基质的培养基,最适用于培养紫丁香蘑二级种。  相似文献   

4.
试验比较了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营养条件下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液体培养菌丝球的直径和菌丝干重,结果表明紫丁香蘑液体发酵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型鉴定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香蘑属2个菌株。结果表明,2个供试菌株1株是花脸香蘑,另1株是紫丁香蘑。对香蘑属菌株进行驯化研究发现,花脸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子实体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2℃~26℃,利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成功驯化花脸香蘑菌株。紫丁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没有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奥德蘑属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蘑(Oudemansiella)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经济价值较高.对中国奥德蘑属的食药用价值和栽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又称鸡腿蘑。属中温型食用菌,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栽培。因鸡腿蘑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所以它又是典型的土生菌.从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预测.鸡腿蘑在未来菌类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鸡腿蘑尽管受市场欢迎.但由于栽培季节单一,冬、夏两季市场很少见、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借鉴蔬菜生产经验,鸡腿蘑生产中反季节栽培,既有生产效益.又可满足市场需求。 鸡腿蘑菌丝生长的温度为 3~35℃ .最适温度 22~28℃,菌丝抗寒能力强、在- 30℃依然可以越冬,温度低,菌丝生长慢.呈稀、细绒毛状;温度高,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pH值、光照对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基中,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粉培养基:黄豆粉40g,蛋白胨2g,葡萄糖20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最适温度为25℃,适宜的pH值为6~7。  相似文献   

9.
以采自云南昭通的66株野生紫丁香蘑(Lepista nuda,L.nud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ITS序列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表明:经结合形态和分子水平的鉴定,确定所采的野生蘑菇为紫丁香蘑;66个紫丁香蘑的ITS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666~671bp,ITS1为241~244bp,5.8S为155bp,ITS2为267~275bp,G+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1.5%~42.4%,所有样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 0;通过序列比对,共筛选出7个SNP位点,单突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为0.672;该群体的核酸多态性指数Pi为0.002 91,每位点核苷酸多态性指数Theta(per site from Eta)为0.002 36。采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支支持率低,表明群体内各菌株遗传距离小,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度较低。综上说明云南昭通野生紫丁香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药(食)用真菌进行了大量研究,花脸香蘑作为优质药用及食用种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等药用价值,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从培养方法、成分组成以及药理活性等3个方面对花脸香蘑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花脸香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