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业导刊》2008,(4):55-55
各县(市)有关农资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落实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工作方针,大力推广实施良种良法配套种植,向农民传播科学种田技能,推介名优农资产品,规范农资市场,为中原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河南科技报社、河南科教兴豫发展中心、种业导刊杂志社、河南农业名牌发展委员会及中国科技110网联合开展第二届“千村万户秋粮高产竞赛活动”暨“放心农资产品、农资店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作为承担服务“三农”重任的供销社,应该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林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历史任务,农林高校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首先,农林高校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具有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其次,从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办学方向和宏观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和构建沟通交流平台等五条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初步探明了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对于促进农林高校教育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福建省农村科技应用水平和需求状况的基出上,对福建省农村科技服务现状进行阐述,表明了应努力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水平,尝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普期刊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农业科普期刊更多的是承担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农业公共信息,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议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  相似文献   

6.
《科学种养》杂志以面向“三农”、服务小康、帮您创业、助您致富为宗旨,是一本农家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通俗读物,是创业者开眼界、长知识、学本事的科普课堂,深受读者好评。为以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一些单位和读者要求,本刊决定从2006年10月起,启动“科技惠农爱心行动”,现将有关问题公  相似文献   

7.
孙鸿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192-195
为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的新机制、新模式,发挥农业高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引领、支撑和服务作用,本文在界定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产品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的服务需求,力争对其需求做出数量化描述并设计需求测度指标体系,以期揭示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服务需求的整体水平,并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做出科学预测。本文借助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为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产品的需求设置了34个指标,这些指标将承载一定量的新农村建设需求信息并为需求测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深加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坐标,不断拓展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张杂谷”科研团队与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张杂谷”产业的典型案例,剖析了科企合作推进社会化服务、实行股权激励、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创新历程,为科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对广东省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广东为例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剖析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广东及至全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60-463
本文在研究国内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2008》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层次聚类法,准确、全面、有效的实现了对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评价。该评价对于全面掌握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基本情况,研究制订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更好地推进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农村发展的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力求总结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工作的经验,为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河北省当前推进新民居设所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进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盘活农村土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建设周转用地政策;制定新民居建设推进法和新民居拆迁实施细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落实督办;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提高认识。对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了归纳,进而总结出的工作方法对于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36-140
为研究农业高等院校发挥专家人才和科技推广优势服务首都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做法及经验,北京农学院多年来通过动员组织教授专家直接联系农户、培养大学生村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队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等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农学院以"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为主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组织广大教师、科研推广工作者和学生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知识普及,有效实现了专家与农民、科研与生产的紧密对接,加快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扎实提高了京郊农民的科学素质,推动了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力打造了农村需要又用得上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为高校培养服务京郊基层人才新模式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进入的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农村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各省市对农村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与城市安全相比较而言,农村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清查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关注农民弱势群体的人身伤害及相关职业病,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安全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的深远背景分析,解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了解决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朝着沿海都市型农业的方向发展,这期间必然需要大量高等农业人才的支撑。但当前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却对农业和农村采取漠视态度。那么,如何引导天津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对如何引导天津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就业的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杨珺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76-579
基于我国的国情考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已成为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措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正在并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热区主要分布在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加快热区农民的脱贫步伐,建设好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是必然的选择。结合云南热区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现代农业的观点,总结提出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岳绍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77-180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为全面促进新农村体育发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农民直接体育行为、间接体育行为、智力体育行为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投入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深入研究,最后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