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2.
7对早籼不育系、保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的不育杂种在田间进行天然异交试验。双列联合分析了天然异交率和14个花器性状。其中柱头宽、子房长和柱头角度的基因型差异不显著。与常规稻比较,不育系花器构造无显著改良,但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花器构造诸性状与异交率呈遗传负相关,开花习性诸性状则相反。柱头单边和总外露率与异交率的关系最密切。遗传决定异交的最佳性状组合为高柱头外露、大柱头和小颖花。通径分析了各性状对异交的加性、非加性、表型和环境效应。讨论了现有不育系种质利用的途径和通过4个花器性状的改良提高不育系异交率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的育种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代品质也是很重要的,繁茂性好的籼粳交恢复系对杂种优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良种良法相结合,区别于常规粳稻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杂交粳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粳稻三系不育系品种间异交结实特性的差异,明确不育系育种目标,对6个粳稻不育系的天然异交率及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等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粳65A和辽180A异交结实较为突出,天然异交率分别为59.6%和44.6%;粳65A和180A的花时早,11:00开花率高,分别为72.6%和49.1%;粳65A柱头外露率最高为65.1%;辽180A开颖时间最长为121 min;不育系的天然异交率与11:00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呈显著正相关,提早花时、提高柱头外露率有利于增加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与11:00花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不育系选育过程中早花时与高柱头外露率可以同时改良。  相似文献   

5.
钱江2号A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的野败籼型中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好,株型理想;柱头外露率47.1%,其中双柱头外露率22.4%;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达100.00%,其中碘败率98.37%;异交结实率好,繁种田不育系结实率为49.1%;米质较优,整精米率(63.7%)、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1 mm)、蛋白质含量(12.2%)等5项指标达部颁食用籼稻品种品质一级标准;抗性较好,中抗稻瘟病;配合力较好,可恢复力强;繁制种产量高。于2006年10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
泰莲7A是利用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好的粤泰B为母本,与粤丰B做父本进行杂交,F1代与保持系2128B(来源为泗稻B/泰引31)再次杂交(即粤泰B/粤丰B//2128B),多代种植后,选择株叶形态好,米质优的单株,与粤泰A测交并多代回交选育的优质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叶形态好,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以圆败为主,柱头和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米质较优,综合性状突出。于2018年通过安徽省鉴定。  相似文献   

7.
水稻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和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长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平均颖花宽度窄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宽度;平均颖花长宽比大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宽比,说明两用核不育系的粒形较三系不育系的细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有颖花长、颖花长宽比、柱头跨度和子房长度,其中颖花长宽比对柱头外露率的作用最大,说明颖花长度和颖花长宽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柱头外露率,因此在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选育中应加强粒形的选择,细长粒形的不育系其柱头外露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8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开颖时间、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等8个花器官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颖时间和异交结实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达显著相关水平。开颖时间和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 640和0. 383,是影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性状。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开颖时间(x1)、柱头外露率(x2)、柱头长度(x3)、开颖角度(x4)和柱头活力系数(x5)的回归方程为y=-53. 709+0. 269x1+0. 137x2+10. 241x3+0. 730x4+5. 060x5。通径分析表明,开颖时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最为重要,而柱头外露率主要通过开颖时间来影响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温伏旱与籼粳型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关系,并鉴定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偏粳型和5个偏籼型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使各参试材料开花期遭遇自然高温伏旱,通过调查单穗开花花时动态、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及柱头外露率等指标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明显;在高温伏旱条件下,材料类型是导致开花习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其中6466A、6474A、805A和650A等4个不育系具有开花高峰期较早、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柱头外露率较高、柱头生活力高等优点.6466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31~12:00,较G46A提前1.5 h;6474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8.16%;650A的单株开花历期最长,达17.2 d;805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且可保持时间较长.[结论]不育系6466A、6474A、805A和650A在高温伏旱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开花习性,可作为高温伏旱下育种的选育亲本,或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95A是用95占为父本、汕A为母本杂交,再连续回交选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株叶型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米质好,优质性状遗传力强,抗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育系的柱头特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方法]以创5S、耘9S、培矮64S、P88S、Y58S等5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以 R608为父本,测定了其异交结实率。[结果]研究表明,5个水稻不育系在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88S的柱头特性总体较好,柱头外露率达到95.94%,柱头活力较强,活力系数为2.71,田间异交结实率达84.02%。培矮64S的柱头长度和柱头宽度最小,分别是2.41和1.10 mm,其柱头外露率93.04%,柱头活力最弱,其异交结实率仅65.47%。耘9S、Y58S、创5S 的柱头特性处于中等水平,耘9S的异交结实率比其他两个不育系高。相关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度、柱头宽度、柱头面积、柱头体积与异交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4*、0.934*、0.939*、0.937*;柱头活力系数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依据不育系的柱头特性,采取合理的辅助授粉方式,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了解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帮191S的特征特性,在湖南农业大学对帮191S和对照株1S的部分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不育起点温度及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帮191S的播始历期为64 d,主茎叶片为11.4叶,分蘖个数为17.4,着粒密度为6.6粒/cm,株高为61.55 cm;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0℃,花时高峰时段为10∶00~13∶30,午前花率为59.1%,开颖角度为34.90°,开颖历期为162.40 min,包颈粒率为7.12%,柱头外露率为81.73%,异交结实率44.19%;整精米率为58.36%,长宽比为2.93,米胶长度达到124.50 mm。帮191S在农艺性状、开颖习性、异交结实率等方面较株1S具有一定的优势,对配制广适性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和提高制种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霞  王玉文  田岗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35-1039
回顾了20 a来山西省谷子不育系与杂交种选育实践,总结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经验与体会:(1)选育优质杂交组合,优质不育系是关键;(2)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选择,应从柱头外露率和田间自然异交结实率两方面考虑;(3)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性状的遗传改良选育新的不育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选育抗病性强的不育系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5)在谷子杂交制种技术试验中,利用谷子高产制种栽培技术与化控调节父母本花时花期相结合,实现制种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以抗稻瘟病水稻材料金山B-1抗病近等基因系05AMA59(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1)、05AMA71(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9)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和聚合杂交,将Pi-1、Pi-9基因导入花紫A(B)中,并在选择加代过程中改良其稻瘟病抗性.(1)遗传背景分析表明,Pi-1和Pi-9基因已成功导入新育成的不育系益农A(B)中,其遗传背景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花紫A(B)的遗传背景;(2)益农A(B)的室内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均表现抗病,抗性水平和抗谱均明显高于感病对照花紫A(B);(3)益农A与原来的花紫A在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等重要农艺性状以及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等方面均相似,益农A与花紫A所配的杂种一代在产量、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也相近,表明益农A保留了花紫A配合力高、米质优、异交率高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三系不育系G98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和异交结实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98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增大、异交结实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使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取得高产,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在温凉奈件下,花时迟、开花分散、枉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异交结实率低,开花习性差,不利于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  相似文献   

16.
低不育起点温度(CSP)、高自繁育性和高的异交结实率对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配制纯合的杂交种子和获得经济的自繁种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环境对这些性状选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自繁雄性可育性、柱头外露率和穗伸出率、生长势和适应性的选择效应受环境影响。在某种环境下遗传材料的这些性状过高的表达并没有导致高的区分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性状在株间表现较整齐一致,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tms)在高温下雄性不育性也表现相似的结果,因此认为有必要在适当有利于区分遗传型的环境下进行选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选择低的CSP和高的自繁雄性可育性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在较高的湿度条件下选择柱头外露较有效,而高的温度下选择穗的抽出率效率高.在相对低的土壤肥力环境下改良不育系的生长活力和适应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大柱头水稻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个大柱头亲本与4个雄性不育保持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F_1,考查9个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柱头外露率具有最大的遗传变异,雌蕊诸性状次之。所有性状的广泛变异主要来源于遗传差异。大多数性状间的加性遗传相关明显。因此,杂交早代对这些性状的直接和间接选择都是有效的。长柱头、窄颖花基因型对提高柱头外露率有近乎同等的、重要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