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rse势阱中三次谐波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算符理论,推导在具有多频率的复光场作用下线性和非线性极化率的一般表达式,然后利用图形技术,即利用费曼(Feynman)图方法来考虑三阶非线性过程,得到三次谐波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并以典型的GaAs/AlGaAs Morse势阱为例引入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中得到了比体材料大的三次谐波系数,并适当增大势阱参数a可以获得较大的三次谐波系数;三次谐波系数随着弛豫常数hГ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维周期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的压缩效应。通过引入单模压缩态,改进了Lee-Low-Pines和Huybrechts(LLP-H)方法,并计算了压缩态下极化子的能量。该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的耦合常数范围,而且还可以考虑LLP-H方法中忽略了的哈密顿量中声子算符的线形项以及双线形项。将该计算方法所得到的低维周期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基态下极化子结合能和势能与LLP-H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
在有限深势阱模型下,求出了考虑到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情况下量子线电子基态能、概率分布和禁带宽度,以HgS/CdS量子线为例,研究了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会降低电子基态能,在对基态能的影响中以电子与界面光学支声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大,而与界面声学支声子相互作用影响最小;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和电子由势阱透入有限高势垒的概率以及禁带宽度均随量子导线半径R的减小而增大;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不改变禁带宽度随R的变化趋势,仅使其数值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自发与压电极化引起的内建电场,基于常微分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纤锌矿GaN/Al_(0.2)Ga_(0.8)N对称和非对称应变双量子阱中,电子与空穴的薛定谔方程,得到电子与空穴的本征能量和相应本征波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对比对称及非对称势阱情形时,得到电子(空穴)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均随阱宽的增大而减小;且非对称双量子阱结构中波函数向另一阱中的遂穿效应有所增加,相应能级略高于对称双阱中的计算结果。同时调整左边和右边2个势阱的宽度或者单独调整某一势阱宽度时,电子(空穴)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均随相应阱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地磁场作用下,广延大气簇射产生的大量次级带电粒子所发生的偏转.研究发现,地磁场对从北方来的次级带电粒子的横向分布的影响比对从南方来的大,导致宇宙线观测阵列的触发效率南高于北,且随天顶角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此外,用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对大量的模拟数据进行了拟合,给出了此种偏转效应对触发效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地磁场作用下,广延大气簇射产生的大量次级带电粒子所发生的偏转.研究发现,地磁场对从北方来的次级带电粒子的横向分布的影响比对从南方来的大,导致宇宙线观测阵列的触发效率南高于北,且随天顶角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此外,用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对大量的模拟数据进行了拟合,给出了此种偏转效应对触发效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用路径积分的方法计算了三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传播子,进而求得三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和能量.
Abstract:
A path integral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ropagator for a particle moving in a three-dimensional infinite square well is presented and then its wave function and energy eigenvalue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理论计算及其结果分析,为同领域内的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线索.方法 采用一维紧束缚的Su-Schrieffer-Heeger(SSH)及其扩展模型,模拟了极化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征,并利用有限场方法计算携带有极化子的聚合物链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极化率.结果 得到不同链长条件下,不同对称破缺参数时,极化子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极化率随分子链长的变化关系.结论 极化子元激发诱导了大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对称破缺项增强极化子的线性和非线性极化;对称破缺项对线性极化的影响与分子链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理论计算及其结果分析,对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线索。方法基于包含链间相互作用的扩展的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利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两条耦合的有机共轭聚合物链中场诱导链间极化子激子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当电场达到临界值,链间极化子激子将克服链间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由的带电极化子。结论由于链间极化子比链内极化子激子更容易被电场解体,从而有利于荷电载流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La1-xSrxFeO3-δ(x=0.1~0.7,LSF)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利用XRD、TG DSC、SEM等方法对LSF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直流四探针法测试了LST在300~900℃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讨论了电导率受组分、烧结致密度及测试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组分在低温阶段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750℃时LSF的电导率基本上是随着S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0.5时达到最大值245.98S/cm,当x>0.5时,过多的Sr掺入会引起氧空位浓度过大而导致其缔结成势阱,使得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