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124、KU50、C4和SC8四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以及四种激素间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四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木薯品种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干旱至第10天时,ABA含量在苗期木薯叶片内增加,在根系内含量也增加(KU50除外);IAA在叶片中含量下降,根系内含量因品种不同,变化趋势相差明显,其中SC124和KU50中IAA含量显著下降,而在SC8和C4中含量上升;GA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GA含量在C4和KU50中略有下降而在SC124和SC8中上升;ZR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中ZR含量在C4中上升,SC8中下降,而在KU50和SC124中无明显变化。IAA/ABA ,ZR/ABA在根系中比值下降,SC124降幅最大,SC8降幅最小,KU50、C4降幅居中,说明IAA/ABA ,ZR/ABA与木薯的抗旱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解释了苗期木薯根系和叶片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筛选不同木薯抗旱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温室和野生状态下半日花内源激素在劈裂植株与未劈裂植株各组织中的对比,研究了内源激素对半日花劈裂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野生植株中,半日花未劈裂植株除根系外各组织ABA含量均高于劈裂植株,而IAA含量则相反.在根部和劈裂部位积累的IAA在劈裂生长过程中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劈裂发生部位和根系中GA3含量未劈裂植株明显高于劈裂植株,数值可达到两倍.ZR含量未劈裂植株根系中含量最多,而在劈裂植株中茎部和劈裂发生部位的ZR含量增加,说明劈裂的植株ZR会向茎部及劈裂发生部位转移.(2)温室内植株,茎部IAA和ABA含量虽年龄增加而增加,GA3和ZR含量无显著变化.(3)温室劈裂植株与野外劈裂植株比较,劈裂部位ABA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温室植株IAA含量根部含量最大,而野生植株叶片含量最大.GA3含量在二者各组织内无显著差异,ZR含量在野生劈裂植株的茎部和劈裂发生部位最大,其余组织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拔节期对1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喷施200 mg/L的乙烯利,探讨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节间伸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后,除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5个自交系各性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自交系表现为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基部第3、4、5节间长度缩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4)与脱落酸(ABA)的比值降低,ABA含量升高,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GA4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形态指标(株高、穗位高和第3、4、5节间长度)和内源激素(IAA含量、ABA含量及GA4/ABA比值)均存在很大差异,相对变化百分数从6.41%到102.64%不等。各指标均能反映出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对乙烯利的敏感性,其中,敏感性相对较强的有昌7-2、浚928、Mo17和丹340;相对较弱的有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 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叶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苗期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分别导致叶片ABA含量增加1.03%和1.10%,IAA含量增加16.44%和61.99%,GA含量降低1.44%和4.79%,ZT含量降低2.10%和3.16%;始花期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分别导致叶片ABA含量增加1.60%和1.90%,IAA含量增加14.42%和27.75%,GA含量降低1.17%和1.79%,ZT含量降低16.65%和19.83%;灌浆期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分别导致叶片ABA含量增加0.83%和1.63%,IAA含量增加12.25%和29.02%,GA含量降低0.87%和1.76%,ZT含量降低7.89%和13.23%.同时对各种内源激素比例产生影响.复水可对豌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产生补偿效应, 其补偿量决定于豌豆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强度和历时、复水历时.复水可促进豌豆叶片内源激素比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水培20 d的苗期向日葵进行浓度为0、50、100 mmol·L-1以及时间为10、20、30 h的盐胁迫处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各组向日葵的根部、茎秆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向日葵根、茎、叶中四种激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IAA,ABA和ZR三种激素总体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盐浓度越大,植物激素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越大,变化速度也越快。GA没有显著变化且波动在±2.0 ng·g-1范围内。而根、茎、叶中IAA/ABA,GA/ABA,(ZR+IAA+GA)/ABA的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了盐胁迫对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向日葵叶片和茎秆中这几种激素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根部的变化则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李光杏’花芽分化的时期及分化特点,研究其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于2018年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花芽分化的时期进行观察,并测定内源激素及碳氮比值的变化。‘李光杏’自6月20日开始至10月初分化完成,其过程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花粉细胞期等7个时期,分化盛期集中在8—9月份,且各时期均有重叠现象。6月下旬,随着形态分化开始,ABA、CTK含量下降并维持低水平;IA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9月份出现峰值(239 ng·g~(-1));ZR、GA含量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9月出现峰值,分别为ZR(64.8 ng·g~(-1))、GA(317 ng·g~(-1));6月份(未分化期)ABA/IAA、ABA/GA、ZR/IAA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时期,ZR/GA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7月份出现最高值,为0.25,9月份(雌蕊分化期)最小,为0.21。GA/IAA在6月份最高(1.79),进入形态分化期后逐渐下降。ZR/ABA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9月份最高(0.24)。全氮、全碳含量不断降低,直至10月初分化完成后显著升高,且C/N呈先升后降趋势。本研究结果认为,ABA、CTK这两大促花激素的含量显著升高以及较高的ABA/IAA、ZR/IAA及ABA/GA的比值(分别为3.75,0.41,194时)有利于花芽分化进行,当碳氮比(C/N)升高(37.31~54.79)时,有利于‘李光杏’花器官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干旱胁迫下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黑比诺(Pinot Noir)幼苗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和黑比诺为试材,用HPLC法测定了水分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与正常灌水(对照)相比,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赤霞珠幼苗叶片中ABA含量升高,GA含量降低,IA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黑比诺叶片AB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GA和IAA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赤霞珠叶片ABA、ABA/GA含量上升幅度均较黑比诺大。赤霞珠抗旱性比黑比诺强。  相似文献   

8.
外源GA3与ABA对烤烟茎尖内源激素调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基因型8277与农大202为材料,研究外源激素GA3与ABA对茎尖处内源激素GA、ABA、IAA含量以及株高、节间距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GA3(100 mg/L)能使烟株茎尖内源激素GA与IAA含量提高,显著地促进烟草株高与节间距的增长;喷施一定浓度的ABA(20 mg/L)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烟株的生长,其作用时间较短,只是在激素ABA使用前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ABA使烟株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氧化损伤和内源激素的影响,初步明确GABA提高根系抗盐能力的生理途径,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清水对照(CK)、0.5 mmol/L GABA(G)、150 mmol/L NaCl胁迫(N)和150 mmol/L NaCl胁迫下0.5 mmol/L GABA处理(NG) 4个处理进行水培试验,测定了玉米幼苗的根系形态指标、干物质质量、根系活力、内源GAB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_2~-)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GABA能显著增加玉米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根系干物质质量,根系平均直径下降了9.32%;根系内源GABA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根系电导率明显下降;外源GABA能显著提高根系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MDA和的积累减少;根系内源激素会受到外源GABA的影响,表现为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升高,脱落酸(ABA)含量降低,同时促进型激素/抑制型激素比值升高。研究表明:外源GABA在盐胁迫下可诱导内源GABA含量升高,以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改变内源激素平衡,从而降低根系的氧化损伤,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了根系活力,进而促进了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改善了根系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0.
打顶后棉花倒四叶内源激素的变化及与早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激素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表明:(1)打顶能改变倒四叶中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和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在72 h内和对照有显著差异。(2)打顶后涂抹NAA(萘乙酸)不能完全取代IAA的作用,但能明显改变IAA、CTK和GA3(赤霉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保持ABA含量的稳定。(3)棉花倒四叶中各激素的比值在含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外用生长素能降低衰老激素和生长激素中的比值;打顶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大幅度增加了ABA/IAA和ABA/CTK的比值,这可能是打顶能促进棉花早衰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冠菌素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材料,在八展叶时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 (0、0.01、0.1、1和10 μmol/L) 冠菌素 (COR),研究了COR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μmol/L COR处理后,先玉335的株高和穗位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0%和19.9%,郑单958分别降低了20.8%和18.2%,单株叶面积、节间抗折断力、穗下第8~14节间长度和节间最大直径与对照间亦差异显著。且随着COR浓度的增加,先玉335和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单株叶面积和穗下第8~14 节间长度均逐渐降低;第8~14节间最大直径和节间抗折断力逐渐增大。经1 μmol/L COR处理后,2个供试玉米品种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其中先玉335的产量较对照增加了9.9%,郑单958增加了4.3%。综上所述,COR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不同品种玉米对COR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先玉335抗倒伏的最适COR浓度为10 μmol/L,郑单958抗倒伏的最适COR浓度为1 μmol/L。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深松+旋耕(S+R)和旋耕(R)2个处理,研究了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疏松了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深松措施下先玉335和郑单958完熟期总根干重较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7.35%和9.25%,其中20~4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5.52%和24.07%,30 cm以下土层根条数和根幅明显增加。深松改善根系形态特征,增加了根系与氮素的接触机会,促进了春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使单位重量根系氮素吸收量明显提高,吐丝前S+R处理的先玉335和郑单958单位重量根系氮素吸收量较R处理分别提高了11.22%和12.03%,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S+R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先玉335和郑单958较R处理分别提高6.11~6.40 kg·kg-1和7.17~7.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86~8.00 kg·kg-1和5.40~9.86 kg·kg-1,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73~35.66 kg·hm-1和27.85~36.61 kg·hm-1。与先玉335相比,郑单958对深松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玉米倒伏和增产被认为是相互制约的2个因素,而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可以合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研究了1种新的膦酸盐类化合物N,N-二乙基-2-己酰氧基-乙胺(2-氯乙基)膦酸盐(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该新化合物的水溶液,可:1)降低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基部伸长节间长度和穗位高度,增加节间直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增强玉米植株第2和第3节间的抗折力,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3)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因年份和施药剂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产量增幅在3%~8%之间。通过测定玉米伸长节间内源激素含量,发现DHEAP处理能显著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s)的含量,提高脱落酸(ABA)含量,从而极显著地降低GAs/ABA的比值。推测这可能是该化合物调控玉米植株性状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生姜后,首先损伤根系,进而显著降低生姜植株的株高、地上鲜重、根系鲜重和根茎重,减产47.96%。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可使生姜叶片中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降低,感病生姜的脱落酸(ABA)则表现为前期降低,后期增加的趋势,并促使叶片中GA/ABA的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了生姜的生长,使感病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提前衰老。感病生姜根茎GA、IAA、ZR、ABA的变化规律与叶片相似,但9月份ZR、IAA含量的迅速上升,与根结线虫建立侵染据点、形成巨型细胞,从而造成根茎的局部疣裂有关。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可引起病株根系GA/ABA升高以及GA含量在生长后期上升,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运输,从而造成根系的补偿性生长;但IAA和ZR含量的下降不利于根结线虫建立侵染据点,不能在根系中形成过多的根结。  相似文献   

15.
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品种选择和密度优化为玉米节水高产提供依据。试验材料选择郑单958、屯玉808、先玉335、先玉1266、浚单29、陕单226、陕单609、延科288、西农211和华农138共10个玉米品种,设置6.75×104、7.5×104、8.25×104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产量、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和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密度下以8.25×104株·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平均产量为7 954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2.1 kg·hm-2·mm-1;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屯玉808的耐密性最好,西农211耐密性最差;产量越高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在关中平原,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种植节水高产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条件下,以8.25×104株·hm-2密度水平种植屯玉808、华农138、先玉1266和陕单609,以7.5×104株·hm-2密度种植郑单958,可同时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播期研究气候条件对黑龙江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播期致使作物所处的气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以哲单37(特早熟,生育期113 d)、先玉335(中早熟,118 d)、郑单958(中熟,120 d)等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2年到2014年在黑龙江林甸县进行了为期三年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玉米产量相关性状与各个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分期播种对3个玉米品种均有影响,其中对早熟品种影响最大。播期主要通过影响玉米百粒重、穗长和秃尖引起产量的变化,贡献最大的因素是百粒重,总效应为0.847,其次是穗长,总效应为0.840,秃尖为负效应,总效应为-0.213。产量性状与气候条件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产量与抽雄~成熟期的日均温度、降雨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播种中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适当早播可增加抽雄~成熟期的日均温度,增加积温以达到增产的效果;晚播有利于避开早春易发生的干旱、冷害等自然灾害。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播期对产量性状有较大的直接作用(0.763),同时通过影响各生育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间接影响产量。综上所述,在黑龙江西部地区影响玉米产量最关键的气象因子是抽雄~成熟期的温度和降雨,此时适量的灌溉更有利于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