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铃薯转GhABF2转录因子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GhABF2转录因子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研究,以期了解该作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转GhABF2基因株系材料(T1、T2)与对照未转基因材料(WT)植株的干鲜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就各性状值的变化来看,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了明显的抗逆性。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与对照非转基因植物WT相比,转GhABF2基因材料T1、T2的生物量显著增加;WT、T1、T2的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略有下降,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植株的生长状态、生理生化等性状指标方面来看,转基因植株比对照非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模拟Na Cl盐胁迫试验方法,设置5种Na Cl浓度即0%(CK)、0.2%、0.4%、0.6%、0.8%,对5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叶绿素含量(Chl)、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Pro)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值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ZXY05P-171>ZXY05P-604>ZXY05P-629>ZXY06P-2592>ZXY05P-735,筛选出叶绿素含量(Chl)、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含量(MDA)4个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5份材料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D=-4.344+6.158Chl+0.076Pro-1.591POD-0.129MDA,为无芒雀麦苗期耐盐种质材料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广谱性抗病毒基因—酵母pac1基因对葡萄B病毒(Grapevine virus B,GVB)的抗性效果,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pac1基因导入西方烟37B,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及Southern blot分析,通过病毒摩擦接种观察症状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并对转基因植株抗病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ac1成功导入并整合至西方烟37B基因组,共获得10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株系的T1代烟草中阳性植株比例为16.7%~72.7%,表明目的基因可成功遗传到子代。接种病毒后转基因植株普遍延迟发病,但后期症状与非转基因对照相似,其中仅1个转基因株系B6具有不表现典型症状等抗性反应。接种植株病毒含量检测中,所有转基因植株均检测到病毒存在,但表现为抗病的B6株系中病毒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该转基因植株虽不能完全抵抗GVB侵染,但对GVB具有耐病性。  相似文献   

4.
26份芸芥种质的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26份芸芥种质的耐盐性差异,本试验采用6个不同浓度盐溶液,包括0, 0.2%, 0.4%, 0.6%, 0.8% 和 1.0% NaCl处理芽期芸芥,测定了发芽率、胚根长等指标;筛选出0.6%、0.8% NaCl溶液处理苗期芸芥,测定了幼苗生长及耐盐生理相关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芸芥材料的耐盐性。 结果表明:(1) 0.6%盐胁迫所造成的芸芥萌发抑制率接近50%,0.8%盐胁迫基本造成了生长的停滞(发芽率8%),因此认为这两个浓度是盐胁迫抑制芸芥生长的阈值。(2) 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正常种苗率变小,其均值变化为57.62%~34.45%;苗高、根长、根鲜重、苗鲜重均下降,其中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0.99~0.77 cm,0.69~0.44 cm,0.0034~0.0023 g,0.0244~0.0176 g。(3) 根据隶属函数总平均值大小将参试材料进行耐盐性分类:耐盐性较强的材料(0.6133≤隶属值总平均值≤0.7261),包括08武芸3-1等;耐盐性中等的材料(0.4274≤隶属值总平均值≤0.5911),包括临洮芸芥等;耐盐性较弱的材料(0.3894≤隶属值总平均值≤0.0280),包括13芸芥68-3等。(4) 耐盐材料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耐盐性较差的材料。总之,26份芸芥种质材料对NaCl溶液胁迫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苗期各指标筛选出的耐盐材料,可进一步用于耐盐育种与耐盐基因挖掘。  相似文献   

5.
以转入Cu ,Zn-SOD基因的马铃薯为材料 ,研究了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其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NaCl胁迫下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的超氧阴离子 (O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非转基因马铃薯 ,H2O2含量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不大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转基因马铃薯显著高于对照 ,过氧化氢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转基因马铃薯高于对照 ;转基因马铃薯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 ,转入Cu ,Zn-SOD基因马铃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具有耐 (抗 )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用0.15%、0.25%、0.35%的NaCl溶液分别对3份耐盐性不同的野生黄花苜蓿材料和中苜1号苜蓿(对照)的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其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组织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研究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耐盐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各项生理指标都与二者的耐盐性相关;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与耐盐性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束缚水>束缚水/自由水>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自由水含量。在0.35%NaCl溶液处理下,采用多项生理指标进行黄花苜蓿苗期耐盐性综合鉴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麦发芽期耐盐性差异和生理响应特征,对126份大麦材料进行200 mmol·L~(-1)NaCl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及生长实验,并对极端耐盐性材料和盐敏感性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水培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麦发芽期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相比均下降,且处理与对照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和根数的变异系数值分别为73.81%、58.00%、47.22%、39.39%和31.79%,说明不同材料盐胁迫处理具有较大差异;并且除株高和发芽率、根长之间无相关性之外,其它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耐盐等级,其中ZDM655等33个品种为高度耐盐性,MAVRIIP等28个品种为中度耐盐性,GN241等16个品种为中度盐敏感性,莆田17号等49个品种为盐敏感性。在盐胁迫水培条件下,大麦主要通过调节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表型特征来适应盐胁迫,高度耐盐性材料ZDM655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3倍和2.55倍,而盐敏感性材料ZDM222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95倍和2.92倍;同时,ZDM655较对照相比地上部K~+含量显著提高,地下部K~+含量显著下降,而ZDM222地上部K~+含量显著下降,地下部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高度耐盐性材料具有更好适应盐胁迫的表型特征和生理响应功能。种子发芽期耐盐性强弱是在盐渍地生长的关键,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根数可以作为大麦发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异子蓬是一年生盐生植物,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种子。前人研究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耐盐性,而异型种子在长成植株后,其生长后期的耐盐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假设异型种子植株在生长中期可能会有不同耐盐性。该实验分析了不同盐分水平对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生物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在生物量和大部分生理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盐分对异子蓬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中盐促进,高盐抑制。Na^+和Cl^-含量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之,异子蓬异型种子生长中期的植株具有相似的耐盐性,耐盐差异可能出现在生长早期。  相似文献   

9.
盐分对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子蓬是一年生盐生植物,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种子。前人研究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耐盐性,而异型种子在长成植株后,其生长后期的耐盐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假设异型种子植株在生长中期可能会有不同耐盐性。该实验分析了不同盐分水平对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生物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在生物量和大部分生理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盐分对异子蓬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中盐促进,高盐抑制。Na~+和Cl~-含量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之,异子蓬异型种子生长中期的植株具有相似的耐盐性,耐盐差异可能出现在生长早期。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燕山地区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以期为叶底珠的耐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渍化地区生态修复及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人工气候箱内用200m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对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相对胚根长、相对鲜重进行测定与计算,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材料。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叶底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鲜重等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在6个鉴定指标中,相对盐害率、发芽率与叶底珠萌发期的耐盐性关系最为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燕山地区30份叶底珠材料划分为高度耐盐型(6个)、耐盐型(5个)、中度耐盐型(3个)、盐敏感型(8个)和高敏感型(8个)5类。200mmol/L NaCl溶液可作为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发芽率可作为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快速鉴定或初步筛选的鉴定指标;隶属函数法对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3个玉米自交系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交系M-2导入系、Hr30导入系和Mo17导入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250 mmol·L~(-1))对3个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采用主成份分析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玉米耐盐性筛选及抗盐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大体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根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根冠比大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主成份分析归纳出株高、净光合速率(Pn)、丙二醛(MDA)等9个与耐盐密切相关的生理指标,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个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强弱依次为M-2导入系Hr30导入系Mo17导入系。  相似文献   

12.
以25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为2.337~6.935 g·kg~(-1)),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大喇叭口期的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盐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明显降低;轻度胁迫(土壤含盐量为2.337 g·kg~(-1))时,株高、茎粗、SPAD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严重胁迫(土壤含盐量为6.935 g·kg~(-1))时,茎粗、SPAD值、冠层温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冠层温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显著负相关,膜透性与SOD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各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间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盐碱能力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大小来评价,将耐盐碱性分为四级:宁3-2/1528、A3高/1519为A类的玉米材料,其D值0.8,代表强耐盐性的品种;B类的玉米材料有6份,其0.6D值0.8,代表较耐盐性的品种;C类的玉米材料有12份,其由0.4D值0.6,代表弱耐盐性的品种;D类的玉米材料有5份,分别为H242/1522、北21/1522、A18/1506、A49/1528、TY1,其D值0.4,代表盐敏感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菜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45 mmol·L~(-1)和90 mmol·L~(-1)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135 mmol·L~(-1)和180 mmol·L~(-1)盐浓度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135~180 mmol·L~(-1)盐浓度可认为是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范围。(2)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与盐浓度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对盐胁迫最为敏感。(3)3个耐盐冬油菜ky-1、ky-10-191和ky-NDJ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的耐盐临界值显著高于原有品系平油1号、10-191和ky-NDJ。ky-1、ky-10-191、ky-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33.895、123.264、107.399 mmol·L~(-1),而平油1号、10-191、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17.394、103.947、93.834 mmol·L~(-1)。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ky-1ky-10-191平油1号kyNDJ10-191NDJ。可见,ky-1、ky-10-191和ky-NDJ的耐盐性较平油1号、10-191和NDJ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食葵田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75 kg·hm~(-2)(N1)、150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五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地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细菌优势菌菌群多样性,各处理0~20 cm土层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N4N3N5N2N1CK,各施肥处理较CK差异极显著(P0.01);(2)盐碱地施用氮肥可促进食葵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由低到高,食葵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呈逐渐增加趋势,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各处理产量分别较CK提高0.06%、36.27%、61.95%、105.36%和85.03%;(3)适量施氮可抑制土壤积盐,食葵收获后,各处理积盐量大小顺序为N2CKN5N3N1N4;(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菌群数与氮肥施用量、食葵根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盐量和积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试验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食葵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马铃薯种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有机改土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土壤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配方因素顺序为:马铃薯专用肥豆粕有机肥5406抗生菌肥聚乙烯醇;有机改土生态肥最佳配方为聚乙烯醇:马铃薯专用肥:豆粕有机肥:5406抗生菌肥=0.0124:0.7453:0.2050:0.0373。有机改土生态肥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为:y=40.91+3.9110x-0.3882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2.40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48.06 t·hm~(-2)。施用有机改土生态肥与传统化肥比较,土壤容重和pH降低5.30%和3.08%;总孔隙度和团聚体增加5.26%和11.75%;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3.26%、1.08%、1.25%和1.38%;真菌、细菌、放线菌和菌体总量增加6.28%、36.07%、21.94%和29.59%;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增加14.46%、5.64%和13.95%;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干重增加7.45%,14.93%和14.36%;块茎重、单株块茎重、产量和施肥利润增加5.13%、5.05%、3.80%和556.89元·hm~(-2)。在马铃薯种植田上施用有机改土生态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施肥利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陕北黄土丘陵旱作区的最佳覆盖方式。通过2年(2012—2013)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全膜覆盖(QM)、秸秆覆盖(JG)和露地(CK)5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J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其株高、SPAD值均优于其它处理,表现为株高JGCKGMLMQM,茎粗LMGMCKJGQM,SPAD值JGLMGMCKQM。(2)在整个生育期,地温均值表现为JGCKLMGMQM,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0.18℃、0.76℃、1.21℃及1.65℃。(3)全生育期,不同覆盖有增加土壤含水量的作用,均值表现为JGQMGMLMCK,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17.18%、11.92%、5.65%和16.93%。(4)JG、QM、LM及GM分别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9.75%、8.95%、7.00%及-0.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4%、7.4%、9.15%及1.65%。秸秆覆盖栽培方式是陕北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推荐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海岛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新海16号、新海20号、新海24号、新海25号、新海28号、新海34号和新海35号等7个海岛棉品种在盐胁迫(0.6%NaCl)下幼苗生长情况、光合特性等,为海岛棉栽培管理及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6%NaCl盐胁迫下,种子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第一片真叶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所下降;而植株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SS)、可溶性蛋白质(SP)和丙二醛含量(MDA)均增加。同等盐胁迫条件下,新海24号、新海34号、28新海号、新海35号与其余3个品种相比,具有较低的植株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发现,0.6%NaCl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出苗影响较小,对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和植株含水量影响较大。海岛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气孔限制因素所引起的。海岛棉品种在0.6%NaCl盐胁迫下基本上都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但对新海20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