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湖泊水环境理论出发,以灌区的草型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用基于监测样本信息的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水质、富营养状况和水生生态3方面对2006-2008年6月份乌梁素海各功能区水环境指标的均值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地评价出各功能区的水质级别。综合评价的结果为:农业用水区的水质为4.416级,景观娱乐用水区的水质为3.635级,渔业用水区的水质3.122级,混合区的水质4.762级,得出乌梁素海大部分水体已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污灌水质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研究采用12种不同污染程度的生活污水对以色列3种类型的5种斥水土壤进行斥水性测定分析,通过对非均质条件下测定的土壤斥水持续时间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12种污水中的9种独立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污水水质综合指标,分析不同污水水质综合指标和不同主成分分量与土壤斥水性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黏性土和壤土的斥水持续时间与综合水质指标F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斥水持续时间随水质污染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砂质土壤的斥水持续时间与F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土壤斥水持续时间不受水质污染程度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水质中的2个主成分分量与黏性土和壤土的土壤斥水性都呈正相关关系,而且第一主成分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大于第二主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阿瓦提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于中重度硫酸盐盐渍地,0~30cm耕作层含盐量在0.5%-4%之间,在灌区内部土壤盐分存在多次积盐和脱盐过程,耕作层第一、二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0%,第一主成分综合反映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第二、第三主成分联合反映了土壤的碱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乌梁素海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且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由于受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与河套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于是将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数据分析中,尝试研究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分布特性.结果显示: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的空间结构变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各水质参数都具有块金效应,对乌梁素海水质参数进行克立格插值,并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乌梁素海从总排干以下至湖区中下部区域为重度富营养化;其余部分为中度富营养化,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水环境信息.研究结果对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基于2018年汛期(7-9月)和枯水期(1-3月)水体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汛期与枯水期水体指标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尼洋河水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同时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风险。总体上,研究区汛期水体水质优于枯水期,汛期和枯水期提取的主成分及各监测断面的综合得分排序存在差异,说明汛期降雨及支流对尼洋河干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水体指标浓度值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尼洋河水体质量在时空分布上总体呈现为下游水体水质最优,中游水体污染严重,上游水体水质优于中游劣于下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尼洋河沿程水质状况,分析丰水期干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科学合理的说明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方法】基于2018年丰水期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尼洋河干流上10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同时依据干流各个监测断面的水体指标检测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断面所在河流分为3组,监测断面分组结果与尼洋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布基本一致。【结果】第1组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TP与TN的质量浓度较高,水体污染程度较轻,污染源单一;第2组水体受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多个指标的污染,水体水质较第1组差,污染来源相对复杂;第3组水体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且污染指标最多。【结论】分析结果与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尼洋河干流水质随河流方向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能够反映水质的综合状况。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汛期污染较为严重,针对汛期农村饮用水水质污染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个采样点进行监测分析,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标准,筛选出污染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污染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大孤家镇采样点水质最差,其次是土口子,北三家采样点水质最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主成分分析法以较少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实际情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灌区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水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探究广利灌区总干渠水质及氮磷污染现状及其对灌区水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灌区水环境问题解决建议。【方法】于2019年6—12月,在灌区内总干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断面,进行了6次水质监测,测定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CODCr和BOD5等反映水质和氮磷污染的基本指标。采用适用于我国河流水质综合评价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的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河流水质及富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①广利灌区86%的水体水质能满足Ⅴ类农业水域功能区的用水要求,且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显著,7月66.7%水体处于劣Ⅴ类水标准,在三号闸和补源进水口取样点出现了黑臭水体。②广利灌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灌区内水体100%处于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EI)峰值出现在7月补源进水口处(80.5),且41.6%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③TN平均质量浓度为5.30 mg/L,为地表水Ⅴ类水标准的2.65倍,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56 mg/L,氮、磷比为33.97∶1,适宜藻类生长。【结论】广利灌区总体水质可满足农业功能区用水要求,但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尤其是氮污染严重,灌区内的原生态土渠和水生植物使河流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能发挥其生态功能作用。因此,建议加强灌区内入河水体的污染控制尤其是氮磷污染的监测;同时渠道衬砌要考虑生态环境、配比生态衬砌和原生态土渠、河道搭配水生植物,进而对河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以改善灌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梁素海冰封期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方法】于2017年2月初冰封期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测试样品的TN、TP以及可溶态重金属Cd、Cr、Cu、Mn、Ni和Z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乌梁素海冰封期不同相态水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乌梁素海在冰封期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TP和TN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素;重金属分布高值区域出现在湖区南部、湖区出口处,低值区位于湖区中部与东北部;Cu元素和Zn元素个别点位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限值,应引起重视。【结论】结冰会使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污染加剧,利用该特殊效应,实现湖泊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乌鲁木齐河具有代表性的4个监测断面为例,选取2006年7个指标监测数据(p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统计软件MATLAB7.0进行分析计算、以乌鲁木齐2006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乌鲁木齐河,结果表明,基于各断面主成分得分排序,高家户桥得分最高是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且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是主要污染指标。综合评价可以精确乌鲁木齐河污染指标,划分严重污染区域,为治理乌鲁木齐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飞  彭佳红 《湖南农机》2012,(5):210-211,213
水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而对水质评价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对洞庭湖的监测断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个断面的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对各断面的污染程度进行排名。结果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断面有:万子湖、东洞庭湖、坡头、目平湖、洞庭湖出口以及樟树港;污染一般的断面有:岳阳楼、横岭湖、沙河口、漉角以及南嘴;污染较轻的断面有:虞公庙、小河嘴以及万家嘴。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灌排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水体富营养化、浮游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位下降,盐碱化加剧等问题,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项指标,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乌梁素海水体pH值与溶解氧、电导、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等污染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研究pH与其他水体指标的相关性,对控制水体盐碱化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与电导的相关系数0.629,与溶解氧相关系数为0.696,与总磷的相关系数为-0.542,与COD、总氮、叶绿素没有直接关系,由于污染物的输入,水体中的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氢离子引起了pH值的升高,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是引起pH值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pH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为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各市环境监测站2006-2008年的例行监测数据对如泰运河的水环境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测算污染物入河总量并分析污染结构特征。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如皋单元和如东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建立控制断面(行政交界断面与入海断面)水质与上游各污染源排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各种污染控制方案。结果表明:如泰运河流经的集镇中,如东的马塘和掘港2个集镇的河段水质较差,污染源结构表明如东单元工业源比重较如皋偏大,约为如皋的1.5倍。如皋单元的总量控制值:COD为8 016 t/a,NH3-N为532 t/a,TP为87 t/a;如东单元的总量控制值:COD为9 268 t/a,NH3-N为547 t/a,TP为77 t/a。当将城市生活污染源接管率提高到60%,原直排工业污染源均按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放,未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部接管,并对污水厂增加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后,控制断面的所有污染因子方能达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质评价中指标的多样性及不相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萤火虫算法的投影寻踪水质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水质标准等级样本集所划分的标准,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并用改进的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使搜索步长逐步减小,寻优后期也可具有良好的局部搜索能力,得到最佳投影方向,使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水质状况。运用该方法对太湖的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传统方法综合评分法(F值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水质状况实际情况,且对水质等级划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6.
湖库水质评价是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通过对数据的深加工处理,结合当地污染源排放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内自然状况及其环境管理措施实施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客观合理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根据合肥市湖库水质环境监测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关于湖库水质监测与评价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为依据,对2004年5月至7月乌梁素海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实地水质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对照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乌梁素海的水质等级变化。证实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湖泊水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