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物质调节醋糟基质理化性状分析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萍  胡永光  赵玉国  陈勇  李国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46-3147,3149
针对醋糟原料酸度大、粗孔隙比例高的特点,采用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对其进行调节,堆制发酵后取样进行理化性状分析和作为栽培基质进行育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菇渣、芦苇末、鸡粪、粉煤灰等各种物质后,醋糟基质的pH值调整在5.9~6.3,EC值调整在1.65~1.82 ms/cm,大小孔隙比由1.63降到1.24~1.48.作为栽培基质进行在叶用莴苣和番茄无土栽培育苗中应用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用石灰水和尿素作调节物质出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樱桃番茄栽培醋糟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降低无土栽培基质生产成本,以发酵好的醋糟基质为主料,研究醋糟与草炭、蛭石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在樱桃番茄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醋糟中添加一定量的草炭和蛭石,显著降低了混配基质的容重、持水孔隙,改善了基质的通气状况,同时还提高了混配基质的p H值、EC值以及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醋糟混配基质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此外,醋糟混配基质可增加樱桃番茄的产量,同时还改善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品质。尤其是以T5处理(醋糟∶草炭∶蛭石=5∶3∶2,体积比)效果最好,樱桃番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以及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对照。综上可知,醋糟混配基质完全可替代传统基质(草炭∶蛭石=2∶1)用于樱桃番茄栽培,其中以醋糟∶草炭∶蛭石=5∶3∶2作为樱桃番茄栽培的混配基质配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醋糟食用菌料处理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酿醋业中,年排出近百万吨的下脚料—醋糟,被人们视为废物而弃之。从1989年以来,我们利用醋糟进行了栽培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研究,获得成功。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醋糟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是:如何能够把醋糟料的pH值调高,并使调高pH值后的基质  相似文献   

4.
醋糟的资源化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企业效益。醋糟在栽培基质上的应用,是醋糟循环再利用的新途径。综述了醋糟利用现状、栽培基质的特点及要求、醋糟的成分与性质分析、醋糟基质栽培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醋糟符合作为有机栽培基质原料的一般标准,今后需在合理、高效利用方面多加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腐熟的醋糟基质为主料,研究了醋糟与草炭、蛭石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探讨了混配基质在番茄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醋糟比例的增加,混配基质的EC值升高,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增大,持水孔隙降低,氮、钙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醋糟混配基质处理T4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根体积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T4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醋糟∶草炭∶蛭石=54∶36∶10(T4)混配基质是番茄穴盘育苗的适合配方.  相似文献   

6.
将醋糟发酵后作为基质,与其他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进行番茄栽培效果的比较,同时将醋糟基质配合不同种类的基质进行栽培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纯醋糟由于颗粒粗,通气孔隙大,栽培效果不如菇渣等有机基质,但是醋糟配合菇渣、蛭石等颗粒细小的物质后,栽培效果大大提高,其中醋糟与菇渣1∶1配合,比所有其他各种基质的栽培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草莓生长对基质需求的特性,充分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常用农业废弃物,如:菇渣、醋糟、木薯糟等,直接与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复配基质,比较了育苗过程中各复配基质的pH值、EC值的变化以及对宁玉草莓高架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害化处理后的菇渣、醋糟均能作为草莓育苗基质的原料,用于代替草炭,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50%;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均在植物生长需求的理想范围内,能满足草莓植株的生长和繁育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草莓生长对基质需求的特性,充分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常用农业废弃物,如:菇渣、醋糟、木薯糟等,直接与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复配基质,比较了育苗过程中各复配基质的pH值、EC值的变化以及对宁玉草莓高架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害化处理后的菇渣、醋糟均能作为草莓育苗基质的原料,用于代替草炭,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50%;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均在植物生长需求的理想范围内,能满足草莓植株的生长和繁育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保护所制成的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蛭石、醋糟、草炭、木薯渣等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基质复配,测试不同复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水气比等物理性质及p H值、EC值、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等化学性质,以筛选出适宜设施蔬菜生长的优良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醋糟∶蛭石=9∶2∶6、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醋糟∶蛭石=6∶1∶3、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木薯渣∶草炭=3∶1∶1进行复配,其理化性状在理想基质范围内,是适宜设施蔬菜生长的优良基质。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81-583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的醋糟与粉煤灰混合基质对龙葵生长的影响,以期实现醋糟和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采用粉煤灰和醋糟混合进行基质配比,通过分析龙葵幼苗的出苗数、分蘖率、株高等,进而研究醋糟与粉煤灰的不同配比对龙葵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醋糟与粉煤灰按体积比2∶1混合后,龙葵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常规仪器分析和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为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取值法确定其他作物取值。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系数取值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变幅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的变幅为0.93~1.30,全国平均值为1.07。豆类和薯类的变幅分别为1.13~1.86和0.42~0.75,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35和0.53。黄红麻和棉花的秸秆系数的变幅分别为1.22~2.23和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73和2.87。花生、油菜和芝麻的变幅分别为0.85~1.43、2.57~3.17和1.78~2.23,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99、2.90和1.89。甘蔗的秸秆系数在各省统一取值为0.34。甜菜和烟草的变幅分别为0.18~0.67和0.49~0.92,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66。"其他谷类"、"其他油料"和"其他麻类"的秸秆系数在各省取值均相同,分别为2.32、2.63和6.55。  相似文献   

13.
Pesticide interaction creates hybrid resid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 Bartha 《Science (New York, N.Y.)》1969,166(910):1299-1300
When applied in combination, the herbicides N-(3,4-dichlorophenyl)-propionamide (propanil) and N-(3-chloro-4-methylphenyl)-2-methyl-pentanamide (solan) were transformed in soil to an unexpected residue-asymmetric 3,3',4-trichloro-4'-methylazobenzene. Each herbicide contributed one-half of the asymmetric azobenzene molecule.  相似文献   

14.
15.
随机选择32周龄、体质量1.6 kg的蛋鸡80羽进行试验,在饮水中分别添加159 mg·L-1(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和79.5 mg·L-1的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用药5 d,分别作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停药后收集鸡蛋样品。鸡蛋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鸡蛋样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残留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20、24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2 497.3、220.1、38.9、6.0、1.3、0.5、0.1 μg·kg-1,低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694.3、45.2、15.5、1.5、0.1 μg·kg-1。磺胺间甲氧嘧啶在鸡蛋中的消除速率为0.4~0.6 μg·kg-1·d-1。高、低剂量组分别在停药后第5天和第3天鸡蛋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如采用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建议休药期控制在5 d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将酱渣真空干燥后,采用溶剂萃取其中的油脂.结果显示,从酱渣中萃取油脂的最佳条件为:以正己烷为萃取剂,萃取温度63~65℃,萃取时间20 min/次,萃取5次,液固比3.5∶1(mL/g).在本试验条件下,重现性好,粕中残油率不超过1.20%,所得毛油酸价为4.5 mg KOH/g,过氧化值为15 meq/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氮脒在羊体内的消除规律,为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0.05,0.1,0.2,0.5,1,2和5μg/mL的三氮脒标准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三氮脒标准曲线。采集空白羊肌肉、肝脏、肾脏的组织样品,进行三氮脒加标试验,测定批内平均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建立羊组织中三氮脒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选取35只健康湖羊,逐只按5 mg/kg的剂量颈部肌内注射三氮脒3次,每次间隔24 h,在最后一次给药后0.25(6 h),1,3,7,14,21,28 d,分别采集肌肉、肝脏、肾脏和注射部位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三氮脒的残留量,并用WinNonlin5.2.1软件计算药物消除动力学参数。【结果】在质量浓度为0.05~5μg/mL时,三氮脒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三氮脒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羊肌肉的检测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00μg/kg;对羊肝脏、肾脏的检测限为200μg/kg,定量限为500μg/kg;批内平均回收率为83.1%~94.8%,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6%~6.2%,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0%~4.9%。在给药后6 h,供试湖羊肌肉、肝脏、肾脏和注射部位三氮脒残留量达到最高值,随后在各个检测时点各组织残留量均呈下降趋势;在给药后21 d,肌肉组织中未检出三氮脒残留,肾脏组织和注射部位(定量限同肌肉)中三氮脒的平均残留量降至定量限以下,肝脏中三氮脒的平均残留量也明显降低;给药后28 d,羊各组织均未检出三氮脒残留。三氮脒在羊肌肉、注射部位、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104.21,99.55,102.66和149.4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3.20,349.33,3 658.62和3 370.83 (h·μg)/g,消除速率(β)分别为0.006 6,0.007 0,0.006 7和0.004 6 h~(-1),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125.11,140.62,71.20和154.71 h。【结论】三氮脒经肌内注射给药后,在羊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农兽药残留标准,包括最高残留限量(MRLs)及其检测方法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于农兽药残留标准.以此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最为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农业部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职能集中于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与管理。当前我国农兽药残留标准缺失、技术水平不高、与国际不接轨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消解去除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为介质,测定经清水、淘米水、碱水、洗涤剂水溶液、盐水洗涤消解方法处理后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的残留下降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去除白菜中残留高效氯氟氰菊酯均有一定作用。随着清水浸泡时间的延长,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逐渐减少,清水浸泡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水温升高,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消解加快,60℃的水溶液浸泡5 m in,消解率为50.40%;盐水的去除效果一般,浸泡15 m in的去除率为30.16%;3种洗涤剂、淘米水和碱水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碱水处理效果最好,碱水浸泡15 m in的去除率高达67.70%。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在黄瓜上的安全性,建立了同时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采用以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石墨化碳(GCB)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5~5 mg·kg-1的加标范围内,氟吡菌胺和2,6-二氯苯甲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98%和90%~100%,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6%~7.9%和3.2%~9.4%,定量检出限(LOQ)为0.05 mg·kg-1。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氟吡菌胺推荐剂量(735 g·hm-2)下,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1、3 d和5 d时采收,氟吡菌胺及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上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氟吡菌胺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氟吡菌胺及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