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幼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该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主要对病料的采集和保存、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理化特性和血清学诊断进行了阐述,以期为DVH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Dot-ELISA用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过碘酸钠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的I型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DHV(鸭病毒性肝炎)的Dot-ELISA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好,与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重复性高,对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而对肝脏病料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0。该方法可用于临床发病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病是一种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现将一例小型鸭场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出向.性肿人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刷龄以下雏鸭。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分别引起I型、II型和III型鸭肝炎,其中I型和III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而II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病理性特点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临床上以角弓反张为特征。鸭肝炎病毒可分为I型、II型和III型,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本病在我国流行,且以I型鸭肝炎病毒流行最为严重。另外,还可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DVH特征性病变,DVH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引起DVH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而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Genebank中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山东、江苏、广东、河南等地分离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两对引物的检测结果一致。并对其中一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用于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诊断的RT-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RNA模板检出量为100pg,只能特异的检测出I型DHV,不能检出NDV、IBDV、DPV和GPV。因此,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病死率高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有Ⅰ、Ⅱ、Ⅲ三个血清型。这三个型病毒在血清学上有明显差异,无交叉免疫性。Ⅰ型鸭肝炎病毒又称古典株,我国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多属此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尤其是3~20日龄的雏鸭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笔者试用鸡作为免疫蛋源,制备抗鸭肝炎病毒高免卵黄杭体,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尤其是3 ̄20日龄的雏鸭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笔者试用鸡作为免疫蛋源,制备抗鸭肝炎病毒高免卵黄抗体,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1.1高产蛋鸡的选择选择健康高产蛋鸡50只,隔离饲养,加强饲料营养,同时加喂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观察1周,表现正常时接种疫苗。1.2DVH弱毒疫苗DVH弱毒疫苗由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近期生产…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姿势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和出血,常给养鸭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DHV)有3个血清型,即I、II、III型,我国流行的主要为血清I型,3个血清型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DH)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分别引起I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I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45年在美国发现,1950年用鸡胚分离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