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半叶法测定杉木林分光合强度可看出,杉木林的光合强度不但与叶量有关,还与叶子质量,空间结构有关;树冠和蔗增加,叶子受光均匀,净光合强度增大;光照强度60%时,净光合强度最大。杉木林叶子能制造3kg/hm^2.h左右的干物质了制造的有机物只有5%转化为树干材积,转化率随母公顷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幼要工,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群体光能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叶法测定杉木林分光合强度,可看出,杉木林的光合强度不但与叶量有关,且还与叶子质量、空间结构有关;增加树冠长度,能使叶子受光均匀,增大净光合强度;光照强度60%时,杉木林净光合强度最大,大于或小于60%都不利于光合强度的提高。杉木林叶子能制造3kg/hm2·h左右的干物质,叶于制造的有机质只有5%转化为树干材积,这个转化率随每公顷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幼林时期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闽楠资源短缺和改造杉木纯林新途径,提升杉木纯林的林分质量,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现有的杉木生境中进行栽植闽楠试验,对杉木林采取4个水平保留密度间伐,伐后栽植闽楠,构建以闽楠、杉木为主的异龄复层林,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闽楠平均树高增加8.17%以上、平均胸径增加6.13%以上;杉木胸径生长量提高10.68%以上,树高生长量提高17.37%以上。上层杉木林保留密度以750株/hm2较适宜。说明构建闽楠杉木异龄复层林可促进闽楠与杉木生长,是改造提升杉木纯林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浙江省3个年龄级杉木优势林和含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杉木优势林依靠高密度种植和人工管理,在前10年乔木层生物量达到47t·hm-2以上,在中龄林(11~20年)及成熟林(21~30年)阶段杉木优势林乔木层生物量增加很少,且都低于同龄级的含杉木混交林;含杉木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明显增加,中龄林比幼龄林增长了147%,成熟林比中龄林增长了28.1%;若杉木优势林改造为含杉木的混交林,碳储量至少增加0.84t·hm-2a-1;若不改良,碳储量至多增加0.21t·hm-2a-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最大,比杉木林地高13.5%,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高5.9%;不同处理非毛管孔隙差异显著,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最小,比杉木林小105.45%,非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小37.1%;杉木采伐后,酸性降低;有机质也明显下降,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低29.1%,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低119.22%;非炼山迹地和炼山迹地全N含量分别比杉木林下降了23.07%、33.33%,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64.16%、76.19%,全K含量分别下降了10.86%、32.74%;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22.69%,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34.05%;杉木采伐后,非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了15.43%、36.79%;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53.27%、71.32%。  相似文献   

6.
试论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传统林业经营措施 ,降低对林地干扰强度 ,增加杉木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 ,杉阔轮栽 ,林地施肥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加大杉木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等 ,均是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较有效措施。为了全面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 ,则应针对不同产区、立地 (母岩 )开展可持续经营相关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1 3年生不同地位级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 ,间伐强度对不同地位级杉木林的单株生物量生长影响达到显著差异 ,单株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大 ,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小。树干生物量随年龄加大比例上升 ,枝、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年永州市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利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与转换系数之间的关系,估算永州市杉木林碳贮量及碳贮潜力,为永州市杉木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4年永州市杉木林现存碳贮量为8.62×106 t,成熟林碳贮量最高,为2.27×106 t。如果采取合理经营措施,永州市杉木林的碳贮量可增加到17.73×106 t,为目前杉木林碳贮量的2.1倍;幼龄林碳贮量增加最多,为实际值的2.9倍。未来10年永州市杉木林的碳贮量可达到15.98×106 t,增加7.36×106 t。可见,永州市杉木林具有较大的碳贮潜力。加强现有杉木林尤其是中幼龄林的经营管理,调整杉木林龄组面积结构,适当限制采伐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可充分发挥杉木林的碳贮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杉木密度间伐林探究林分生长优势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为杉木林栽培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 ]以江西省分宜年珠林场青石湾杉木密度间伐林为研究对象,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生长优势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 ]在间伐前后,生长优势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林龄以及保留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生长优势的负值未在最后的观测年出现。同一保留株数密度下,生长优势随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使得生长优势更趋近于0,有利于林木均衡生长,提高大径材产量。高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不仅在间伐收获小树的同时,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强,生长优势增加,促进林分内大树的生长,从而收获大径材。  相似文献   

10.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