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结合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全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指出了在鄱阳湖区保护、城市经济发展导致水土流失、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考核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区预防、治理、监管总体方略和"倚庐襟江秀江南,三山三片库水蓝"的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简述了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与危害,并对坡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对于更好地推进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与《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等全省性重要技术支撑成果,叙述了江西省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监测内容与方法等,着重探讨了重点监测区与一般监测区的划分,为今后江西省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导,以利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实施与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技术要求,对全省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数据,从其与水土流失变化面积的对比、与历年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的对比、与森林面积的对比等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水土保持规划须对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以外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予以确定。本研究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为依据,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成果和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江西省的自然情况,阐述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易发区界定的范围,明确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的条件,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成果,对于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基本工作要求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全省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加快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西省水土保持公报(2021)》以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等重要成果,选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江西省南城县为典型代表,阐述了南城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变化,水土保持工作形式分析、工作做法与成效等,希望为其它地区和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历年全省性区域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为背景,基于《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等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全省性、长期性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探讨了江西省级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基本要求、主要任务与监测内容,重点叙述了动态监测方法,为今后江西省级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参考与借鉴,对于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与《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全面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现状防治需求,与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集中连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以及等级从高等原则的要求,采用"2+1"和"双达标"的模式,进行了复核划分。[结果]复核划分确定了10个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地总面积66 562.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方略及不同重点防治分区的防治途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工作要求、主要成效以及成功经验,并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的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工作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的水土保持普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水土保持普查成果为全省范围水土保持管理、科技、工程实施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部领域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决策依据,对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以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水土流失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2018年,江西省宁都县被列为全国18个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之一。宁都县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成果,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明确目标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有效推进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成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回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江西省几十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为今后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江西省的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江西省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叙述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管理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方向及防治对策等,以期更好地指导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本,对于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与宏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在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将丰台区划分为4个区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一屏、一带、两区、多网"的水土保持总体方略,同时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分区布局防治对策,可为丰台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推进丰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方针。水土保持预防保护规划是依法开展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促进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数据,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提出了江西省水土保持预防保护规划的范围、对象、原则,探讨了各水土保持三级区预防保护的方向与途径,介绍了预防保护的主要措施和配置,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科学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复核调查是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基础,为了编制符合实际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的规划,需要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现状、特点、成因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治理区、易发区及有针对性地安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吸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浙江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成功经验,充分应用3S技术,以小流域为基本调查单元,对安吉县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摸清了安吉县水土流失现状分布、水土流失成因,为下一步的规划编制垫定翔实的数据支撑及现场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同步开展了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94.91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与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面积355.55万km2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60.64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减少35.56万km2、风力侵蚀面积减少25.08万km2。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土壤侵蚀分布、面积与强度和侵蚀沟道的数量、面积与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仍然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和西南岩溶区等地区,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充分利用好全国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普查成果,认真落实《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确定的任务,全力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2013,(10):F0003-F0003
根据国务院决定,2010-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在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组织编制了《水上保持情况普查实施方案》、《水上保持情况普查培训教材》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开展了19个班次的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国家级培训,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变化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0年相比,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了6 975.32 km2,减少幅度为20.84%,中度以上各级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该省水土流失总体上在减轻,水土流失的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项目增多,局部人为恶化水土流失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地,也是目前广大山丘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用地。为进一步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和《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