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市鸡新城疫发生情况1.1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发生情况由于我市养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比较高,绝大多数规模养鸡场都十分重视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来预防鸡新城疫,没有发生一起典型鸡新城疫。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免疫接种途径不当,免疫程序不科学,疫苗选择不当,或疫苗的保管、运输、使用存在问题等均可造成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不佳,使得我市的规模养鸡场非典型性鸡新城疫时有发生,我市发生的非典型性鸡新城疫和典型性鸡新城疫相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很大的不同,非典型性鸡新城疫呈散发性发生,多发生于免疫鸡群,症状比较轻微,病鸡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海安县畜牧兽医站推广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ZM10株),开展免疫效果比较试验等研究工作,制定出综合免疫程序、疫苗免疫操作规范、消毒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鸡新城疫综合防控技术,并在全县范围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城疫的动态免疫密度一直保持在100%,六年来全县鸡新城疫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西宁市某县鸡新城疫免疫情况,在全县范围从各乡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鸡群中共采血清样品197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鸡新城疫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规模化鸡场鸡新城疫免疫合格率最高为71.4%,散养户鸡新城疫免疫合格率最低为15%。鸡血清样品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低,说明该县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低,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蛋鸡场和商品鸡场122羽免疫鸡新城疫抗体的监测,比较不同疫苗及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在鸡新城疫的免疫过程中,弱毒疫苗与灭活苗共同使用,免疫抗体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较高.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的间隔时间则不宜太长,否则影响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我国目前普遍采用以新城疫疫苗接种为主的防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大规模流行,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方法不当,鸡新城疫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用预防接种来控制,免疫效果也比较好,但由于有时免疫程序不正确、疫苗保管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病.发生鸡新城疫后,抗生素、磺胺类药品无治疗作用.金刚烷胺对鸡新城疫病毒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探讨中药桠土珠对鸡新城疫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了抗新城疫病毒的体外抑制试验,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鸡新城疫与鸡霍乱免疫抗体的系统检测和研究,弄清了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对雏鸡免疫力的影响,指出在产蛋高峰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的种鸡群,其雏鸡21日龄为鸡新城疫Ⅱ系苗接种的有利时机。并依据免疫记忆,二次免疫应答反应的原理,确定了Ⅱ系苗接种后42天为Ⅰ系苗接种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探索了鸡霍乱弱毒苗再次接种的有利时机和鸡新城疫与鸡霍乱的联合免疫,在此基础上试验和制定了每两年进行三次免疫接种的鸡新城疫与鸡霍乱联合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鸡业,控制鸡新城疫的发生是保证鸡场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北京很多鸡场和郊区兽医站设专人定期采鸡血做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监测鸡群免疫状态。检查新城疫免疫后的效果和选择最佳免疫时机,适时对鸡群进行免疫,较好地预防了鸡新城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鸡新城疫免疫防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由于鸡新城疫疫苗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鸡新城疫在我国各地已得到控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云南省潞西市就开始加大各种畜禽疫病防制力度,使各种畜禽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降低,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近年来疫苗质量、免疫方式、免疫程序、兔疫时间、免疫剂量、超强毒株和野毒株等问题的存在及其它疫病的影响,使非典型鸡新城疫在各地时有发生,甚至在部分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通过对引起非典型鸡瘟发生、发展等各种因素的探讨与研究,并提出防治非典型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区是鸡新城疫和禽霍乱重疫区。多数基层兽医比较注重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 ,忽视禽霍乱菌苗免疫注射。以致不断有大批鸡发病死亡。为了消除群众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力的怀疑和误解 ,保障养鸡业健康发展 ,我们前几年选择历来鸡新城疫、禽霍乱流行严重的刘集乡饶蔡村 ,试行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注射试验。在取得明显成效后 ,又连续 3年在与刘集乡紧邻的张店镇张师村中 4个村民小组作重复试验 ,又取得满意效果。故介绍于后。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户散养蛋鸡。3月龄体重约在 0 .60kg以上 ,不分品种、性别的健康鸡。1 .2 试验用苗 鸡新城…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近期的诊疗中发现,尽管养殖户对鸡新城疫的防疫很重视,但仍频繁发生鸡新城疫.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对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鸡新城疫与禽霍乱高效联免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鸡新城疫与禽霍乱免疫抗体的测定,弄清和掌握了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对雏鸡免疫力的影响和最佳免疫时间。同时应用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与新城疫I、Ⅱ系疫苗进行了联合免疫试验。并对联合免疫鸡群进行了禽霍乱攻毒保护试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鸡新城疫与禽霍乱联合免疫程序和农户散养鸡“两病”防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控制非典型鸡新城疫,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是切实可行的手段。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抗原在体内长时间缓慢释放,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即在血清学上可产生高水平且比较均匀的抗体,在临床上,免疫鸡新城疫强毒感染后不患病,产蛋也不下降。较之弱毒疫苗免疫可大大减少免疫次数,减少因非典型鸡新城疫造成的死亡,提高生产性能。为了验证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兔疫效果.我们自1993年8月份至1994年12月份,分别在十二个大型养鸡场进行了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和油乳剂死活苗免疫效果对比试验。鸡新城四弱毒苗免疫程序是:1蛋鸡7-14日龄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滴鼻法、饮水法、肌肉注射法对我县某养鸡场饲养鸡进行了鸡新城疫活疫苗免疫,经21天后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免疫抗体,筛选出最佳免疫方法。结果表明:滴鼻法免疫鸡新城疫活疫苗后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0%;饮水法免疫鸡新城疫活疫苗后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55%;肌肉注射法免疫鸡新城疫活疫苗后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35%;滴鼻法免疫鸡新城疫活疫苗后抗体水平最高,饮水法次之,肌注法最低。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指由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历史上,新疆伊犁地区曾经发生过鸡新城疫疫情,给当地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2005年,针对当地鸡新城疫免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为当地预防该病提出了新的防治措施和免疫程序。2006~2008年,为了验证新的措施和免疫程序被使用后的效果,对伊犁地区的种鸡场、规模鸡场、散养户和活禽交易市场的鸡血清样本,用血凝(HA)试验与血凝抑制(HI)试验法进行了鸡新城疫抗体连续3年的检测,并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表明:新疆伊犁地区的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每年都在提高,2008年2007年2006年,说明所采取新的综合卫生管理措施是可行的,对当地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南平市延平区鸡新城疫免疫效果,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延平区2019-2022年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9-2022年共采集检测3 837份鸡血清,鸡新城疫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5.67%;春季集中免疫的鸡新城疫群体免疫效果优于秋季集中免疫;个别乡镇免疫抗体阳性率低于70%,故仍需加强动物免疫抗体的监测工作,为有效防控鸡新城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往往出现注射过猪瘟疫苗的猪仍然感染猪瘟,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还感染鸡新城疫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畜禽免疫失败呢?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农村畜禽防疫工作,对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危害养鸡业的严重传染病。由于鸡新城疫疫苗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鸡新城疫在我国各地已得到控制。但是,由于近年来疫苗质量、免疫方式、免疫程序、兔疫时间、免疫剂量、超强毒株和野毒株等问题的存在及其它疫病的影响,使非典型鸡新城疫在各地时有发生,甚至在部分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是养禽业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多年以来一直延用Ⅳ系滴鼻和Ⅰ系活苗注射来预防鸡新城疫的发生。该免疫程序存在许多明显的弊端。例如:免疫次数频繁,存有活毒污染等等。随着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成功,它以其使用安全、省时省力、免疫保护期长、不污染环境,减少应激等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用于肉仔鸡的免疫说法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肉仔鸡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肉仔鸡的最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20.
三种药物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是防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某些药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现以内服磺胺嘧啶、左旋咪唑,肌注氯霉素,对新城疫I系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