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水产科技》1987,(2):38-38
水生植物比在用生物方法净化水质肘使用的低等生物更能适应各种物质。它们能使悬游物质数量减少80-90%,有机质减少70~80%,生物耗氧量减少90-95%,氯化物减少70~80%,石油产品减少9S~98%,杀虫剂减少70~80%。此外,使水的PH值和大肠杆菌数值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净化水质效果最佳的是沼生植物如莞属、菖蒲属、香蒲属。  相似文献   

2.
养殖生物用水净化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前言水是养殖生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及育苗生长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养殖生物用水处理的净化过程是:沉淀一过滤一加氯杀菌的模式。这种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保证了水的澄清和无菌。但随着渔域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中溶解大量的有机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用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已无法清除。当前的水质问题、养殖病害问题是困扰水产养殖发展的难题。因此,改革养殖用水净化的旧模式、探讨和应用水处理新技术、切实做好养殖生物用水杀菌消毒的净化处理、改善养殖水体的质量及生态环境,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有着极…  相似文献   

3.
以膨胀珍珠岩为滤料对工厂化养鱼池的排出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固体,同时利用组合式生物填料吸附并降解水中的有机物.采用这种物理过滤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方法净化处理养鱼水,当水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可以使处理后的水质各项指标达到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从而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水处理系统是工业化养鱼中必不可少的系统,其处理水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单位水体的产量,为此,工业化养鱼中对水处理系统水净化能力的研究一直是水产研究者追求的目标。ZY-1型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杀菌、微生物处理等设备,主要是针对海、淡水经济水产品工业化暂养车间用水的封闭循环净化处理,系统设计的生物负载量为10kg/m3。本试验在水气循环量恒定和养殖密度恒定两种情况下,对处理前后的水质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验证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得出本套系统的最佳生物负载量,最佳气流量及水流量。一、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1)…  相似文献   

5.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氨氮和亚硝态氮等有毒物质浓度随之升高,严重危害了养殖对象的生长。因此,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针对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水处理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站进行了生物膜法和生态浮床净化法处理池塘养殖用水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和生态浮床净化法都能有效去除池塘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如果不使用水生植物,则每生产1t鱼需设置6.76m2的生物包。  相似文献   

6.
正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国内目前较为流行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养殖管理简便、养殖效益好等优点。低碳高效循环水系统利用现代各种循环水设备,包括推水系统、自动投饲机、污水处理系统、增氧设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通过循环水处理池进行生物过滤、紫外线杀菌,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监测,对达到国家养殖水标准的过滤水重新流进养殖池循环使用,而循环  相似文献   

7.
从预防病害发生入手,应用沉淀分离、旋流分离和砂滤等固液分离技术,提高循环水量,增加固液分离、生物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水质净化频次,保持鱼类、水质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以生态清洁的方式健康养殖。结果表明,在生态清洁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点带石斑鱼,养殖期12个月,无明显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不用药,养殖产量为25.44 kg/m2,成活率87.42%。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一般生长在湖底土、河流底土、海底土和水田等地,笔者选择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的东平湖畔的河流底土,经富集培养、纯化,最后经菌种鉴定获得了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和绿色红假单胞菌4株净化养鱼池水质较为理想的菌株。1试验材料和方法1.1富集用培养基NH4Cl1克,MgCl20.2克,酵母膏0.1克,K2HPO40.5克,NaCl2克,水900毫升,灭菌。经过滤灭菌的NaHCO35克/50毫升水;50毫升经过滤灭菌的酒精、戌醇或4%的丙氨酸,用过滤灭菌的0.1摩/升H3PO4调pH值至7.0。…  相似文献   

9.
我场2000年自外地购进香鱼发眼卵25万粒,共孵化出香鱼幼苗约10万尾,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育,存活不足1000尾,损失惨重。现将育苗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开口饵料蛋黄投喂太多,水质恶化香鱼幼苗期由于轮虫、卤虫供应不充足,大量投喂熟蛋黄,残饵导致水质变坏,池水氨、氮浓度经常分别保持在0.8毫克/升和0.5毫克/升,水质状况不能达到香鱼幼苗所需的各项指标,幼苗期死亡率高达20%。二、过滤池没有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由于育苗早期采用循环过滤式的培育方法,但过滤池没有形成生物膜,起不到过滤…  相似文献   

10.
正本试验选择水蕹菜作为生物浮床主体材料,研究其在养殖池塘浮床生境条件下,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净化的效果,同时对两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中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进行分析,为水蕹菜浮床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沸石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观测了沸石在不同粒径、不同用量、不同食盐水体中的除氨效果,并用沸石进行了防治鱼类氨中毒、泛池和改良水质试验。结果表明:沸石粒径越小,陈氨量越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沸石用量越大,除氨率越高;水中含盐量越高,除氨率越低。沸石对防治鱼类氨中毒、泛池及改良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组合生态浮床的水体净化效果与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美人蕉(Canna glauca)底部悬挂生物陶粒基质构建组合生态浮床,与仅有生物陶粒的基质组和空白组比较了对室内配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各组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研究组合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其相互间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48 d的运行,组合浮床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64.03%、95.82%和96.43%,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03%、37.96%.组合浮床组水中的细菌总量、基质上附着的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耗氧速率均高于基质组,说明植物吸收不是组合浮床去除氮磷的主要机制,但植物对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积极作用;组合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存在着植物、基质及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基质组和空白组相比,组合浮床可以有效提高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蟹育苗试验中,通过在过滤池中接种生物膜,向育苗池及过滤池中施用水质改良菌等方法对育苗水进行生物净化,降低水体中的NO2--N,NH3-N等,循环利用配制海水育苗;通过调节水质控制发病率,不施用任何抗生素。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中育苗用水量减少,各期蚤状幼体发病率降低,Z1 ̄M阶段的变态率分别为78.2%、87.5%、73.2%、62.5%,42.3%,育苗成活率平均为12.9%,并减少了药害苗。  相似文献   

14.
河蟹工厂化育苗中人工半咸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室外大循环的水交换形式,将生物净化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对河蟹育废水进行净化与循环利用,可提高育苗用水利用率2—3倍。节约配水原料50%以上,同时把生物净化与单胞藻,轮虫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净化育苗废水的目的,又为蟹苗提供了大量的生物饵料.蟹苗成活率较对照池提高2.5%.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生生态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起来的研究内容,戴全裕等利用水培经济植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酿酒废水取得成功;由文辉等利用水生经济植物净化城市受污水体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介子林等进行了水培蔬菜对池塘水质净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操家顺等利用水蕹菜在苏州河进行了水质改善试验取得成功;曹豫等在重庆的水产养殖水域种植空心菜等蔬菜取得成功。但在我国北方盐碱地地区,利用浮床植物对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环境修复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适应北方氯化型盐碱地浮床植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17.
3.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原位水体净化设施。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1)生物浮床: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生物浮床有多种形式,构架材料也有很多种。在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8.
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1],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生态技术[2].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体,效果较好.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都不理想.物理方法为疏挖底泥,引水冲...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天然丝光沸石和斜发沸石对水体中NH_4~+的吸附。提出了沸石的预处理方法。随水中盐度的升高,吸附能力降低。对淡水,10徽克/毫升NH_4~+穿透率达80%时,可流过2600床体积,10‰盐度水可流过190床体积,32‰盐度水为90床体积。以天然海水,人工海水,NaCl溶液作再生剂,沸石再牛后可循环使用,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两种沸石的吸附性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光合细菌及净水装置在特种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光合细菌和水质净化装置结合使用于温室养鳖和加州鲈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试验组换水次数比对照组少,但DO却比对照组高;COD、BOD、氨氮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加州鲈的增重率比照组高19.9%。说明光合细菌与净水装置联合作用,对特种水产养殖水水质的净化效果更佳,能明显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