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亚硝酸盐最佳吸收波长,并根据最佳吸收波长测定市面上随机抽取的火腿肠、榨菜和禽蛋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市面上随机选取的火腿肠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6.12~15.6 mg/kg;禽蛋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1.02~4.85 mg/kg;榨菜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1.02~4.85 mg/kg。适量食用均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以小白菜为试材,研究其在冰箱常温贮藏(8~12℃、相对湿度(RH)50%~60%)、普通冰箱冷藏(6℃、RH 50%~60%)、冰箱高湿冷藏(6℃、RH 85%~90%)12 d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冰箱高湿冷藏能明显减少小白菜的失重率,保持叶绿素、VC含量和硬度,小白菜的保鲜效果较好;其次,冰箱普通冷藏条件下小白菜的各项品质指标显著好于冰箱常温贮藏。表明适宜的低温与高湿条件有利于保持小白菜的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山药为试材,对其鲜切后进行不同保鲜液浸泡处理,采用保鲜膜包装和真空包装后,在冰箱冷藏5±1℃和室温14±2℃下保藏,通过保藏期间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研究其保藏性。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采用保鲜膜包装,以保鲜液0.1%NaHSO3+1.0%NaCl+0.8%CaCl2处理后保藏效果最好;采用真空包装,以保鲜液0.3%NaHSO3+0.5%NaCl+1.0%CaCl2处理后保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常压杀菌方式对红肠在冷藏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变化的影响,将加工好的红肠真空包装后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一次杀菌组和二次杀菌组。将3组红肠置于0~4℃条件下冷藏9周,分别在0、3、5、7、9周取样分析各组的理化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水分迁移变化、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肠杆菌科菌、假单胞菌、乳酸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各组红肠样品中微生物数量、TBARs值和p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亚硝酸盐残留量呈降低趋势;与CK组相比,各冷藏时间点的一次杀菌组和二次杀菌组红肠中的细菌总数、肠杆菌科菌、假单胞菌、乳酸菌数量和TBARs值、亚硝酸盐残留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且二次杀菌组显著低于一次杀菌组(P<0.05);从水分迁移的变化来看,二次杀菌的红肠,初始横向驰豫时间T22由CK组的37.649 ms升至41.408 ms,说明不易流动水向右发生了微弱的迁移现象,肌肉蛋白对水分约束力略有下降。由此说明,常压杀菌尤其是经过二次杀菌的红肠,其微生物指标、脂肪氧化程度、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降低,呈现出显著的优势,提高了红肠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紫皮果蔗为原料,进行了常温、常温与单捆自发气调包装,冷藏、冷藏与单捆自发气调包装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常温与单捆气调包装的效果为佳,贮藏期突破30d;贮藏后试样的VC含量、出汁率及pH值降低,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呼吸强度增加,气调包装可减缓试样指标降低与增加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芥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消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盐腌制咸菜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现象令人关注.严格控制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保证其卫生安全品质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得出:①芥菜掩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随腌制时间出现高峰,但腌制成熟时,食用是安全的;②在腌制初期加入抗坏血酸、柠檬酸或茶多酚,对抑制亚硝酸盐峰值效果显著,同时添加0.12%抗坏血酸、0.02%柠檬酸和0.045%茶多酚,可以使成品中亚硝酸盐最终残留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α=0.01),并且在腌制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亚硝酸盐高峰",显著提高了腌制芥菜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鲟鱼片5℃托盘冷藏货架期,监测了鲟鱼片5℃托盘冷藏13d内,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变化、理化指标(pH值,挥发性盐基氮),以及感官指标的变化。保藏2d内,鱼片新鲜,感官品质良好;保藏2~5d内的微生物、理化指标表明,鱼片二级新鲜,感官品质有所下降;保藏超过5d,鱼片迅速腐败,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巴梨果实为试材,经浓度为0.5μL·L^-1的1-MCP处理后,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0℃条件下贮藏,研究1-MCP对其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MCP处理巴梨果实,可推迟其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乙烯峰值,较好地维持果实的硬度,极显著(P〈0.05)减缓果皮颜色及果实淀粉的转化速率,减少在冷藏4个月时的黑皮指数,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对永州市四种常见的野菜马齿苋、苦荬菜、车前和蕨菜的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等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野菜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高,前三者维生素C的含量甚至比白菜要高。苦荬菜、蕨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较低,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野菜。马齿苋和车前中硝酸盐的含量略超标,在烹饪时除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外,还要限量食用。  相似文献   

10.
对番薯藤不同可食部位(叶片、叶柄、嫩茎)以及漂烫处理后,番薯藤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为蔬菜的番薯藤,其嫩叶(顶端叶)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444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VC含量高于50mg/100g,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番薯藤成熟叶(中部叶)和老叶的叶片、嫩茎、嫩叶的叶柄的硝酸盐含量高于807mg/kg而低于1268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属于三级蔬菜,不可生食和盐渍食用,可熟食;番薯藤成熟叶叶柄的硝酸盐含量高于1268mg/kg,属于硝酸盐重度污染水平,属于四级蔬菜,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1.
蔬菜种子贮藏期包装材料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义  高洪斌 《种子》1997,(4):27-29
三种蔬菜品种(早青一代西葫芦、夏丰1号黄瓜,之豇28—2豇豆)种子,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1.0%、10.5%、12.2%。采用塑料铝箔复合袋、牛皮纸袋外套塑料袋两种包装材料包装,以散装为对照。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贮藏40个月,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用牛皮纸袋外套塑料袋包装的明显高于塑料铝箔复合袋包装和散装的。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最低。因此,种子活力以采用牛皮纸袋外套塑料袋包装的种子最高。  相似文献   

12.
戴雄泽  倪向江  刘荣云 《种子》2001,(6):24-25,27
本文以湘研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和室温干燥贮藏方法贮藏辣椒种子,分别在不同的贮藏年度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贮藏效果与成本。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能安全、低成本贮藏辣椒种子4年,是南方高温、潮湿环境条件下有效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13.
Blueberries (Vaccinium spp. ‘LanFeng’) are harvested and consumed at maturation and have a short storage life at room temperature. Changes in blueberry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differ under room or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conditions. The storage life of blueberries can be extended at low temperature, but pitting can develop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specially during subsequent shelf-lif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antioxidative metabolism accompanying pitting development of stored blueberry fruit, involv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including low firmness, increased cell membrane electrolyte leakage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and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pitting blueberries. Blueberries were stored at 20 °C and 0 °C for 10 days and 60 days, respectively. Hydrogen peroxide and superoxide radical production rate increased more rapidly during shelf-life after cold storage than at room temperature. On the other hand, blueberries during shelf-life after cold storage, when pitting occurred, had lower activity of antioxidant-related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than those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everity of pitting was paralleled by higher cell membrane electrolyte leakage and MDA content, and lower SOD, CAT, and APX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金铁锁种子适宜的贮藏技术,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金铁锁种子做发芽试验.方法:将金铁锁种子采集后晒干,放置在4,20℃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在贮藏8个月、10个月和1 2个月时,取出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贮藏8个月时,20℃和常温贮藏条件的发芽势分别为56.67%和53.33%,与4℃贮藏条件的发芽势(27.92%)差异显著,发芽率以20℃贮藏最高(83.75%),与4℃和常温贮藏差异显著;贮藏10个月时,常温贮藏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发芽率为0,4℃和20℃贮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贮藏12个月时,4℃贮藏的发芽率最高为71.25%,与20℃贮藏的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金铁锁种子应分开存放,对于存放时间超过10个月的种子,可以采用4℃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对于存放时间不超过8个月的金铁锁种子,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5.
以室温下腌制的泡菜为研究对象,对相同温度下,质量分数为6%,8%,10%的食盐溶液腌制的胡萝卜和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进行跟踪测定。依据试验测得数据,绘制不同食盐质量分数腌制的2种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腌制液的食盐质量分数越高,亚硝酸盐高峰期出现越迟,且峰值越大;不同种类的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以菠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烹调方式(蒸、炒、焯、煮、炖、烤、微波)及贮藏条件(常温、冷藏、冷冻)对菠菜叶酸含量的影响,试图建立菠菜色度与叶酸含量的关系模型,为叶酸的快速检测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菠菜经烹调加工后,叶酸含量均有所下降,保存率随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焯和煮两种烹调方式对叶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损失率分别为37%和56%,蒸对叶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损失率为9%。冷冻和冷藏能有效保存菠菜中的叶酸,损失率均在25%以下。菠菜色度与叶酸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建立相关系数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关系模型的可能。综上所述,菠菜加工提倡低温保存,并多采用蒸、烤、微波等不以水为加热介质的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对国槐花粉进行提早采集和保存,避免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授粉带来的不便,延长花粉授粉期间的生活力。以国槐花粉为实验材料,使用培养基萌发法观察花粉萌发情况,测定花粉萌发所需时间,找出适于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同时比较花粉在室温(27℃左右)和冰箱冷藏室(4℃)2种保存方法下的寿命。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中最适于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1g琼脂+1g蔗糖+100mg/L硼酸;花粉的萌发时间为萌发60min;保存相同天数的情况下,冰箱冷藏室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室温萌发率,冰箱冷藏室保存5天的花粉可用于国槐授粉,此时的花粉萌发率大于50%。实验获得了适于国槐花粉进行野外授粉的保存方法,旨在为研究槐属植物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条件下孔雀石绿加标样品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验证药物品种的适宜储存条件、运输条件,以及最大限度消除外部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开展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本研究采用鳕鱼和鲤鱼2种不同基质,分析了孔雀石绿在3种浓度(1.5、5、50 μg/kg)和3种贮藏条件(常温25℃,冷藏4℃和冷冻-18℃)下随时间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下,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因贮藏条件的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且降解速率各有不同。鳕鱼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降解情况一致,均为高浓度的降解速率>中浓度的降解速率>低浓度的降解速率。鲤鱼在常温条件下,降解速率表现为高浓度的降解速率>中浓度的降解速率>低浓度的降解速率;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降解速率均表现为中浓度的降解速率>低浓度的降解速率>高浓度的降解速率。说明在不同贮藏条件对孔雀石绿加标样品的影响不同,受酶作用的影响,短时间保存孔雀石绿加标样品可以常温保存,便于尽快进行检测;如样品不能尽快安排检测(时间超过48 h),样品须用冷冻方法进行保存,这样有利于保存样品的原有属性,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在不同冷冻温度不同储藏时间下核桃‘温185’、核桃‘新2’枝条的抗寒性。采用室温(CK)、人工模拟低温等不同温度分别储藏5、12、24 h的核桃枝条,并测定比较了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储藏时间不同冷冻温度下不同品种核桃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10℃低温处理5 h,‘温185’和‘新2’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分别比室温增高2.54%、0.56%。‘温185’在受到低温胁迫后MDA含量逐渐降低,而‘新2’枝条MDA含量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低温对核桃枝条有一定的伤害,但由于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枝条内脯氨酸积累量的高低与冻害程度相关性不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各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温185’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降低。‘新2’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对核桃枝条抗寒性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初步推测‘温185’抗寒性比‘新2’高。  相似文献   

20.
贮藏方式对4种药食两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贮藏条件,4种药食两用植物包括野甘草(Scoparia dulc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种子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暖层积、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扩散时活性极高(>96%),土人参和鳢肠种子扩散时的萌发率分别为94%和98%,野甘草和车前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不足30%。野甘草种子经过室温干燥贮藏(25℃:70.67%;25/15℃:26%)和15℃暖层积(25℃:82%;25/15℃:31.33%)其萌发率显著高于贮藏前(24-26%)、4℃低温层积(0.67-12%)和0℃冰冻贮藏(0-8%)的种子。经过4℃层积的车前种子萌发率(34%)显著大于贮藏前(29%)、室温干燥贮藏(16.7-18.7%)、15℃暖层积(11.3-13.3%)和0℃冰冻贮藏(0-0.6%)的种子。野甘草和车前种子在成熟时有较低萌发率,具有一定程度休眠;土人参和鳢肠为非休眠种子;室温干燥储藏和15℃暖温层积有效破除野甘草部分种子休眠、4℃低温层积可破除车前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加快萌发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