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播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夏播条件下以农大1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0、105、210、315、420 kg/hm25个氮水平,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4个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大108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试验中拔节期追肥可以显著增加农大108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植株酸性纤维含量。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施氮315 kg/hm~2、密度9.0万株/hm~2为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高产栽培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耐高水肥青贮玉米品种曲辰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尿素追施量对青贮玉米于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范围内,曲辰9号干物质产量随氮肥追施量增加而增加,以尿素追施量675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15907.5kg/hm2);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说明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最佳尿素追施量为675kg/hm2.  相似文献   

3.
以‘耀青2号'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腊熟期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等品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生物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施氮量225 kg/hm~2时达最大,粗纤维含量在施氮量150 kg/hm~2最大。生物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品质含量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在扬州地区种植青贮玉米‘耀青2号'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成熟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增施氮肥可以增加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百粒重和产量变化不明显;从经济效益上看,施氮量240 kg/hm2为试验地区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地区不同施氮量对青贮大麦生产性能、青贮原料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2个大麦品种(垦啤麦13和甘啤4号)为研究对象,施氮量为0 (N0)、40 (N40)、80 (N80)和160 kg/hm2(N160),分析青贮大麦的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青贮大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受施氮量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大麦品种的株高和总茎数显著增加,茎粗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施氮量下的阈值大小为总茎数>株高>茎粗。增加施氮使垦啤麦13茎、叶比例降低,穗比例增高,对甘啤4号无显著性影响。增加施氮使垦啤麦13和甘啤4号干草产量显著性增加,N160处理下最大,较N0处理增收76.1%和148.7%。施氮使2个品种大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垦啤麦1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性降低。2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80处理下最大。【结论】新疆北部地区青贮大麦施氮量为80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籽粒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宁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施氮水平为N 240和300 kg/hm2的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宁麦18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适宜施氮量为N 180 kg/hm2,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地上部鲜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及生长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增加;地下部鲜质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甘薯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和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鲜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75 kg/hm2处理最高,为43 819.44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鲜质量及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高产夏玉米品种天泰33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和施氮量(0、180、270、360、450、540 kg/hm2)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当密植超过82 500株/hm2时增产趋势减缓甚至略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同化量和氮素转运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运转对籽粒贡献率在低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82 500株/hm2、90 0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在中密度(67 500株/hm2、75 000株/hm2)条件下呈上升趋势。增施氮肥,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天泰33号获得高产且氮肥利用效率较合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施氮量为360~450 kg/hm2。  相似文献   

11.
追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再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花黑麦草早、晚熟品系为材料,研究了追施不同氮量对再生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系的再生草干物质产量(DM)、可消化干物质产量(DDM)、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均随追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DN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SC)则呈下降趋势.同一施氮量下,晚熟品系再生草的DM、DDM、NSC和IVDMD高于早熟品系,NDF和ADF低于早熟品系.2个品系的第2茬草DM 、DDM 、NSC和CP均高于第3茬草,NDF、ADF相反.随着追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牧草适口性、饲草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等因素,南京地区多花黑麦草早、晚熟品系再生草最适宜的追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种植密度下春大豆的茎杆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从30.0万株/hm2增加到60.0万株/hm2时,茎杆产量增加26.57%,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性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71.28%、3.19%、3.26%、7.54%、9.21%、1.91%和3.43%,粗蛋白质单位面积产量降低63.6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性灰分产量分别增加22.53%、22.44%、24.15%、22.24%、17.03%和14.89%。[结论]综合考虑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籽粒产量、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最能利用其优势的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ies (75000, 112 500 and 150 000 plants ha-1) on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hole plant corn (WPC) were studied from 1999 to 2001.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 density, the forage matter yield per plant cor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fresh matter and dry matter per hectare cor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 higher grains yield was gotten at higher plant densities. Forage nutritive quality of whole plant corn was changed as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the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crude fiber (CF),nitrogen free extract (NFE) and general energy (GE) yields increased obviously.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reasonab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uld improve plant properties, harvest more forage matter, and enhance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PC.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通过设置7.50、11.25和15.00万株/ha 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饲用物质产量显著降低,但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增加,且在高密度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全株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以及总能量的产量显著增加。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进行调控,可以改善玉米的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饲用物质产量,提高全株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土壤水分、氮肥供应不足以及玉米早衰、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的生产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及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16—2017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采用裂裂区设计,灌水水平(W1:4 050 m 3·hm -2,W2:3 720 m 3·hm -2)做主区,施氮水平(不施氮N0:0,低施氮N1:300 kg·hm -2,高施氮N2:450 kg·hm -2)为裂区,种植密度(低密度D1:75 000株/hm 2,中密度D2:97 500株/hm 2,高密度D3:120 000 株/hm 2)为裂裂区,测定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 结果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玉米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天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WUE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水肥耦合可增强玉米密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提前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减量20%灌水和高施氮水平下,中密度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较低密度和高密度分别提高17.31%和11.43%;高密度和中密度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低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1.07%、7.52%和提前6.7 d、4.1 d;高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中密度、低密度分别提高4.27%和10.59%,中密度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4.2%、11.4%、29.9%和29.2%、18.4%、13.8%。在减量20%灌水条件下,中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7.34%、11.63%、14.63%和49.54%、44.53%、69.03%;高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19.07%、54.35%和提前3.9 d、6.8 d;同等密度高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低施氮处理提高24.5%。综上,减量20%灌水与高施氮耦合主要通过提高密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持续时间,提高WUE和氮肥利用率,从而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产生调控作用。结论 在绿洲灌区,采用水肥耦合(生育期减量20%灌水(3 720 m 3·hm -2)、施氮量450 kg·hm -2、中密度97 500株/hm 2)的最优栽培模式,可为进一步发掘密植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应用2个4×4拉丁方绵羊消化与氮平衡试验研究发现,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绵羊氨化与未氨化麦秸日粮 NDF,ADF 表观消化率均下降,而 DM,OM,CP 表观消化率与 NR 均提高,当日粮精料比例从20%提高到60%时,2种日粮 ADF 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下降(P>0.05),而 DM,OM,CP 表观消化率与 NR 均显著提高(P<0.01,P<0.05)。秸秆氨化提高了日粮 NDF,ADF,DM,OM,CP 表观消化率与 NR,提高日粮精料水平与秸秆氮化,均可提高日粮 DMI。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和4个施氮量(N 0、50、115、18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了花生植株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12万株/hm2)和D3密度(28万株/hm2)分别增加了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的花生荚果产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N180>N50>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3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1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2茬的叶片;第2茬的茎鞘及第3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能量(GE)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肥时期,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底肥肥效降低而追肥肥效增加;酸性洗涤纤维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干物质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含量降低的幅度。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底肥一次施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群体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95 kg/hm2,栽培密度为24×104和30×104穴/hm2时,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05 kg/hm2时产量最高;低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同时发现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提高抽穗期的茎鞘重和总干物重;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叶片中较高SPAD值,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从而使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叶片+茎鞘)的表观输出率均有所增加。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也可以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均匀的杂交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个处理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水平投喂试验饲粮,试验期26 d,连续两期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母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营养物质消化率无影响(P0.05);饲喂水平对杂交肉羊甲烷排放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试验母羊绝食60 h时,FHP为0.20和0.24 MJ·kg~(-1)·W0.75,NEm为0.24和0.288 MJ·kg~(-1)·W0.75。文章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杜寒杂交母羊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为肉羊科学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