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菠萝黑心病(internal browning, IB)严重制约菠萝产业发展,该病害的发生主要是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引起膜损伤,打破质体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与液泡内酚类底物原有的区室化划分,使其接触氧化后聚合成醌类物质。抗氧化清除系统能够清除过量ROS,维持机体内ROS的动态平衡。本课题组前期用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处理采后‘巴厘’菠萝,能有效延缓黑心病的恶化,然而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EC1.1.11.1)是I类血红素过氧化物酶,以抗坏血酸作为特定的电子供体,催化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参与植物的多种发育生理过程和胁迫反应。本研究筛选出6个AcAPX基因,对其黑心病发生过程以及AsA处理后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AcAPX1基因在贮藏后期极显著响应AsA处理,9 d和12 d时显著上调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AsA处理后的菠萝黑心病指数与AcAPX1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AcAPX1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活性氧的代谢途径,以‘巴厘’菠萝为材料,将其贮藏在25 ℃条件下,观察黑心病的发病情况,每隔3 d对整果果肉以及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的果肉组织进行取样,测定果实发病率以及果肉褐变度,对发病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活性氧代谢起关键作用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黄酮含量以及活性氧清除相关酶(POD、CAT、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天开始发病,到15 d时,发病率为100%,褐变度在第6~9天时增长最快;在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与健康部位相比,患病组织伴随着LOX活性的升高,MDA的积累,同时出现AsA的下降、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且患病组织POD、CAT酶活性快速下降,但谷胱甘肽含量和SOD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推断,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AsA、类黄酮、POD、CAT在活性氧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菠萝是中国最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之一,但采后菠萝果实不耐贮藏,极易发生黑心病,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率,而且威胁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减少采后菠萝损失直接关系到热区农民的经济收入.黑心病是采后菠萝果实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于该病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尚未有完全控制黑心病发生的方法.目前关于菠萝黑心病...  相似文献   

4.
低温贮藏可以减少采后菠萝果实的生理活动,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显著地减少黑腐病造成的腐烂和果实失重,使果实有比较新鲜的外观,提高贮藏品质。虽然采后低温可以诱导夏收菠萝黑心病,然而7℃冷温对夏收菠萝黑心病的诱导弱于12℃、并且,7℃冷温对于冬收菠萝的黑心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认为7℃冷温比较适合于菠果实的冷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纸片型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安溪油柿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采后安溪 油柿果实经 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 12 h 后,在(20±1) ℃、相对湿度 8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 比,纸片型 1-MCP 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等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 )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 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细胞膜透性增加。因此,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活性氧清除 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和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延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衰老,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外源抗坏血酸对圣女果采后生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圣女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及采用50 m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浸泡果实30 min并在15℃下贮藏,研究抗坏血酸处理对果实生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的抗坏血酸处理效果最好。50 mmol/L抗坏血酸处理有效延缓了圣女果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推迟其成熟衰老进程;抗坏血酸处理还能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快速升高,提高了果实贮藏后期SOD、POD的活性,抑制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抗坏血酸处理也抑制了果实中PPO活性的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果实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PPO活性及Vc含量密切相关。外源抗坏血酸能有效地抑制采后圣女果的成熟衰老进程,有较好地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属于热带果实,采后西番莲果实容易腐烂变质,导致其保鲜期很短,限制了其商业价值。为探讨壳聚糖(卡多赞)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经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5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8±1)℃、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每隔3 d,测定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清除相关酶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从而抑制采后西番莲果实果皮O2-·和H2O2等活性氧的产生,减轻果皮膜脂过氧化,稳定果皮细胞膜结构,最终保持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贮藏品质、提高其果实耐贮性。因此认为,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西番莲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从而延缓采后西番莲果实衰老进程,延长其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8.
以‘香蜜’甜杨桃果实为材料,研究0.6 μL/L 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12 h对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的杨桃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保持杨桃果实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减少果实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增大,保持较高的果实好果率。因此认为,0.6 μL/L 1-MCP处理12 h能有效抑制采后‘香蜜’甜杨桃果实的衰老进程,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9.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保持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限,以桂蕉6号香蕉为实验材料,探究正己醇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对采后香蕉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挑选果实外观完好及成熟度、大小相近的香蕉果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2组,分别用蒸馏水和0.1%浓度正己醇处理,取出晾干后置于PE保鲜袋中扎口包装,于25℃下贮藏15 d,每3 d取样观察测定香蕉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呼吸强度、病情指数、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和PLD活性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贮藏期间PLDγ和PLDζ表达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己醇处理可显著延缓采后香蕉果实软化的进程(P<0.05),其中,9、12 d延缓效果极显著(P<0.01);在9 d后,正己醇处理极显著抑制TSS含量和病情指数的上升;6 d起,正己醇处理显著抑制呼吸强度,其中,9 d达到呼吸峰值,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33.93%;12 d后,与对照组相比,正己醇处理极显著降低MDA含量和膜透性的上升,分别于15 d降低了26.70%和62.20%。此外,正己醇处理显著抑制采后香蕉果实PLD活性,尤其是6~12 d,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台农一号’芒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和贮藏温度对采后芒果蒂腐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病斑直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9 kJ/m 2辐照能显著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诱导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升高,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的消耗,提高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活力,抑制丙二醛的生成;9.8 kJ/m 2辐照会破坏植物细胞损伤,削弱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上的诱导作用。与25 ℃相比,13 ℃下贮藏可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维持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抑制丙二醛的生成,延迟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的达到峰值的时间。4.9 kJ/m 2,13 ℃的处理对芒果蒂腐病抑制和品质维持最好。  相似文献   

12.
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 AIN)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菠萝全基因组数据库,预测菠萝AIN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在采后菠萝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变化情况,为阐明AIN基因在采后菠萝果实贮藏特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水稻AIN家族基因为探针,在菠萝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个菠萝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基因(cell wall acid invertase, CWIN)和2个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vacuolar acid invertase, VIN),分别命名为AcCWIN1、AcCWIN2AcVIN1AcVIN2,设计编码区引物进行测序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cCWIN1、AcCWIN2和AcVIN1、AcVIN2蛋白分别归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液泡酸性转化酶2个进化支上,且均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GH32,基因结构、保守域和保守基序均一致。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菠萝果肉中AcVIN1AcVIN2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升高,且AcVIN1在发生黑心病的部位大量表达,而AcCWIN1AcCWIN2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逐渐降低,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其表达量降低,预示AcVIN1、AcVIN2AcCWIN1、AcCWIN2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和黑心病的发生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温下荔枝贮藏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不同保贮条件下荔枝褐变相关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透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保贮期相应的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糖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SSC(1%NaCl+2%Na2So3+5%柠檬酸的溶液)浸果贮藏,糯米糍品种荔枝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贮藏7-1d,保持色香味不变。  相似文献   

14.
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试验设2个硫处理(0,50 kg S.ha-1.a-1),每个处理重复4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硫能够提高产量、增加氨基酸和抗坏血酸(AsA和DAsA)含量,降低茶多酚和酚氨比(TP/AA)。施硫对茶叶品质的改善与降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NR)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荔枝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潜力.然而,在高温高湿季节,采后荔枝果实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果皮褐变、病原菌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因此,荔枝果实除鲜食外,常被加工成不同的商业产品,特别是荔枝果干.干制荔枝由于干制加工时间较长,易发生果皮褐变,导致其外观色泽、产品质量和风味丧失,最终限制荔枝...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橘柚采后枯水腐烂,采用酸性电解水浸果处理,并结合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茶多酚、抗坏血酸配制成的复合保鲜剂进行涂膜处理后,将橘柚果实置于温度为 (8±1)℃、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存放120 d,以好果率、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类胡萝卜素为指标进行保鲜效果的评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保鲜方法。本研究所用的复合膜是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空隙小而细腻、均匀分散,复合膜处理后的果皮表面平整光滑,断面结构致密,在果实表面形成屏障。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有效控制橘柚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复合膜处理可以较好地控制橘柚的腐烂和失水现象,延缓果实衰老,有效保持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还能提高果皮色泽;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优的保鲜方法,以有效氯含量为30 mg/L的酸性电解水浸果15 min,并联合海藻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茶多酚2.0%、抗坏血酸1.0%配比组合下的复合保鲜剂涂膜20 min。因此认为,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膜处理能提高采后橘柚的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对采后芒果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芒6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Zill’)为试材,研究采后一氧化氮(NO)对芒果果肉抗氧化酶活性和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100μmol/L硝普钠(一氧化氮供体)处理保持了果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表明NO可以有效减轻采后芒果果实氧化胁迫,进而延缓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8.
The Viking potato variety was found to possess the highest activities for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among the five varieties tested. The Norland and Pontiac varieties possessed the lowest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There was a direc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r = 0.66).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potassium was shown to be a significant factor determining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the tubers (p = 0.025), appearing in interactions with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var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