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随着茶叶产业结构变化,红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加工工艺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文章针对红茶加工的原料判定、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主要工序,解析其过程中特征品质的变化指标,综述了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智能算法等在各工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茶叶加工的智能化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智能化红茶生产线建设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发酵和干燥等制茶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红茶发酵化学作用及电传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糖类物质、多酚类化合物、芳香物质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化学变化。并且介绍了发酵程控电传感技术应用,以致为提高红茶品质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2007,36(3):4-4
一种花生低温干燥脱红衣成套设备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市场。该设备是由山东省农机研究所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中心研制的。据山东省农机研究所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中心孙众沛研究员介绍,该设备采用低温、大风量花生表皮干燥技术,避免了花生在传统干燥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引起的花生蛋白质变性,利于花生进一步的深加工,如提取花生组织蛋白或分离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该设备加工花生破碎率低、红衣脱除率〉95%,适用于花生食品加工、外贸出口等企业。  相似文献   

5.
以鲜牛奶和花青素为主要原料添加大豆低聚糖进行凝固型花青素酸奶的研制,通过试验和感官评价评分,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大豆低聚糖2.0%~3.0%,花青素0.5%,白砂糖10%,42℃下发酵4h。并利用直接镜检计数法研究了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花青素酸奶中益生菌的促生作用影响,结果表明促生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速溶茶中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溶茶是以成品茶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碎片状或小颗粒状的新型产品,有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乌龙茶、速溶茉莉花茶等。据国内外近年来的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香型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高香型工夫红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以规范高香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保持品质特征,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技术,以鸠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采用不同萎凋温度、萎凋程度,以及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所制的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差异,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钱江源开门红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度28℃、萎凋叶含水率62%~64%、发酵温度30℃、发酵3.5 h是加工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制红茶具有甜花香、甜爽的优异品质。研究为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步泉 《福建茶叶》2011,33(5):19-20
通过对"松溪红"由来的考证,松溪红茶既有产茶历史,又有产品优势。本文对"松溪红"高端产品在适制茶树品种、采摘、鲜叶管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七个方面加工技术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期望为进一步开发"松溪红"优质产品,提供制作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因西番莲果汁具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可建立更全面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确定西番莲果汁中14种香气主要挥发性成分,再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不同萃取条件下西番莲果汁的香气主要挥发性成分,建立萃取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得到条件如下:未添加氯化钠的西番莲果汁,取汁量为0.5 mL,65μm 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min,解吸时间5 min。鉴定得到62种挥发成分,包括酯类、醇类、烯类、酮类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为71.58%,是西番莲果汁香气的主要贡献化合物类,此检测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以果胶得率为分析指标,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百香果干果皮果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百香果皮果胶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0 mL/g,pH 2.0,温度50 ℃,水浴60 min,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600 W、超声-微波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得率可达(12.14±0.06)%。超声-微波协同法的提取效果与单独水提、超声、微波法的相比,得率分别提高了47.33%、34.74%和23.50%,3种提取方法的酯化度均≥50%,其说明百香果皮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百香果皮细胞壁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下破碎更为彻底,利于果胶溶出。  相似文献   

13.
百香果是海南省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多个省区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影响百香果产业的重要因素,随着海南百香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对百香果产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凸显。由于缺乏百香果病虫害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性研究,许多种植户对田间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识别不足,从而影响了百香果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为了摸清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种类,于2019—2021年对海南省儋州市、乐东县、屯昌县、文昌市、三亚市、东方市、保亭县、白沙县、海口市等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并对其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鉴定发现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害有11种,分别是病毒病、茎基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疫病、灰霉病、果腐病、褐斑病、烟煤病、藻斑病和缺镁。重要病害为病毒病和茎基腐病,危害程度分别为4级和3级,炭疽病和疮痂病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病害危害较轻。害虫有28种,分别是黄胸蓟马、茶黄蓟马、红带蓟马、美洲棘蓟马、普通大蓟马、咖啡木蠹蛾、美洲斑潜蝇、橘小实蝇、斜纹夜蛾、双线盗毒蛾、绿丽刺蛾、白带锯蛱蝶、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柑橘粉蚧、木槿曼粉蚧、藤壶蜡蚧、茶角盲蝽、樟颈曼盲蝽、稻绿蝽、中稻缘蝽、茶小绿叶蝉、丽球瓢蜡蝉、绿鳞象甲、眼斑芫菁、白条豆芫菁、甘薯梳龟甲和朱砂叶螨。重要害虫为黄胸蓟马和咖啡木蠹蛾,危害程度均为3级,茶黄蓟马和美洲斑潜蝇的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害虫危害较轻。软体动物3种,分别是灰巴蜗牛、同型巴蜗牛和一种尚未鉴定的蛞蝓。本研究明确了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病虫害具体种类,新发现百香果病害1种和害虫24种,为海南百香果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若干病原菌引起的西番莲茎基腐病症状类似,难从症状方面辨别病原菌的问题,采用经典方法即常规鉴定法,对引起海南省琼海市西番莲基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配制选择性PDA、PDA、V-8、选择性V-84种培养基,对样本中的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分离菌的各项形态特征描述和分离菌株的主要生长温度测定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提供的原理方法进行该分离菌鉴定。结果表明:①分离到1种疫霉菌菌株;②该菌株在选择性PDA、PDA、选择性V-8培养基生长的诸方面特征一样。菌落圆形均一,气生菌丝不丰富。孢子囊形态为侧梨形、柠檬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长×宽为24.5~44.3μm×22.8~34.5μm,冷冻后释放游动孢子,未见厚垣孢子。③菌株最低生长温度8~10℃,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生长温度36~40℃。④28℃下,分离菌在V-8上日生长量为16.2mm,而在PDA上则为13.7mm。⑤该病原物疫霉菌属于[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parasitica Dastur)]。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耐贮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用稀释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的卡多赞(壳聚糖)溶液浸泡5 min,以用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果实浸泡后取出晾干,之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0个),置于28℃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取样,用于测定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西番莲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西番莲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商品率;此外,壳聚糖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外果皮L *a *b *值及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维持较高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壳聚糖处理能增强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稀释200倍的卡多赞溶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西番莲果实采后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刘现  林营志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2):2554-2563
大小测量是鸡蛋果采后分选阶段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阐述多种边缘检测算子以及基于边缘检测算法的图像识别步骤,模拟鸡蛋果采后大小测量分选现场,构建一个水果图像获取平台。为增加难度,选取40个表面具有一定皱皮现象的鸡蛋果,使用水果图像获取平台获取从顶端拍摄的40张鸡蛋果图像作为试验材料。基于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调用OpenCV 3.2.0机器视觉库,采用C++编程语言,针对40张鸡蛋果图像,使用4种算子Canny、Sobel、Laplacian、Scharr进行边缘检测;使用Photoshop 7.0.1软件基于图像测算鸡蛋果大小作为真实果实大小数据的近似值,参照该数值衡量算法检测的准确度;对4种算子的检测参数进行自动调优,依次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种算子的检测参数、4种算子的检测准确度及单果检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anny算子在(70, 105, 3)参数下进行鸡蛋果大小测量时,与其他几种算子比较,测量准确度最高,单果测量平均用时为1.98 ms,也是4种算子中最快的,可满足于鸡蛋果采后大小智能分选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西番莲属于热带果实,采后西番莲果实容易腐烂变质,导致其保鲜期很短,限制了其商业价值。为探讨壳聚糖(卡多赞)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经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5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8±1)℃、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每隔3 d,测定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清除相关酶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从而抑制采后西番莲果实果皮O2-·和H2O2等活性氧的产生,减轻果皮膜脂过氧化,稳定果皮细胞膜结构,最终保持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贮藏品质、提高其果实耐贮性。因此认为,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西番莲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从而延缓采后西番莲果实衰老进程,延长其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8.
Purple passion fruit is an important fresh table fruit. At present, the production of passion fruit is decreasing because of the spread of viral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planting area.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propagate virus-free plants using a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involving the apical meristem of purple passion fruit. Shoot tips were excised to a length of 2 mm and the shoots were regenerated by culturing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nzyladenine (BA) (0.5, 1.0, 1.5, 2.0, 2.5 and 3.0 mg/l) and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 (0.2, 0.5, 1.0, 1.5 and 2.0 mg/l). Root formation was promoted u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0.0, 0.2, 0.4, 0.6, 0.8 and 1.2 mg/l). A greater number of shoots were produced with BA concentrations of 1.0 and 1.5 mg/l than with any other BA concentrations tested (less than 1.0 mg/l or greater than 1.5 mg/l). However, when NAA at any concentration was included in the medium, no shoots were produced in culture. The cultures including 1.0 mg/l and 1.5 mg/l BA were then subcultured four times every two weeks. Initially, the tissue cultured in the 1.5 mg/l BA medium grew faster than that cultured in the 1.0 mg/l BA medium. The tissue cultured with 1.5 mg/l BA generated many short shoots, whereas the tissue cultured with 1.0 mg/l BA, generated long shoots that could be subcultured into individual plants. These regenerated shoots were assay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passion fruit woodiness virus using ELISA or a test strip kit; only virus-free shoots were used for further propagation. Root formation was very good in IBA concentrations of 0.4 and 0.6 mg/l. Thus, virus-free plants could be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directly from the apical meristem.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百香果最佳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5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MNPK)、高量氮磷钾与高量有机肥配施(2MNPK),通过分析比较百香果的生长状况、产量、营养成分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NPK、MNPK、2MNPK处理百香果生长最快,尤其在定植66 d后效果最明显。NPK、M、MNPK和2MNPK处理均提高了百香果产量及品质,MNPK、2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与CK处理相比,NPK、M、MNPK和2MNPK处理百香果产量分别增产112.86%、74.40%、191.00%、244.30%,维生素、矿质元素、糖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总酸呈下降趋势,2MNPK处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2.40%、76.11%、76.89%,总酸含量降低了22.61%。对36种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92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总得分排序为2MNPK(123.04)>MNPK(39.06)>M(-12.01)>NPK(-45.36)>CK(-104.73)。说明在这5种施肥处理中,2MNPK处理是百香果种植过程中最佳施肥模式。该研究可以为百香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采后百香果香气品质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了常温(25 ℃)、低温(6 ℃)贮藏期间百香果香气物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酯类化合物代谢关键酶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AT)、乙醇脱氢酶(ADH)和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香果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期间,果汁中的香气物质均以酯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物质的40.00%~60.32%和54.95%~69.27%,其次是醇类和酮类;进一步通过结构鉴定,在酯类物质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丁酸己酯、乙酸乙酯、己酸己酯;常温下,百香果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贮藏4 d时出现峰值(60.32%)、贮藏12 d时下降为40.00%,而低温下,其相对含量延至贮藏20 d时出现峰值(69.27%),整个贮藏期内保持在54.62%~69.27%,表明低温贮藏可以维持酯类物质较高的相对含量。对百香果酯类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析发现,果汁中LOX、AAT和HPL在低温贮藏前期(0~10 d)活性变化不大,贮藏后期表现活跃,最高值出现时间迟于常温贮藏,表明低温可以有效抑制酯类代谢关键酶活性;另外,酯类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与LOX、AAT、ADH、HPL活性具有较强相关性。本研究为百香果采后品质保持和保鲜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