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的关注。椰子水主要是指来源于未成熟的椰子果腔内部的水状液体,汁清如水、入口清甜、晶莹透亮、清凉解渴。椰子水中的固形物含量比较低(2%~5%湿基),主要成分是糖和矿物元素,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运动和功能性饮料。椰子水的比例、总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与总糖之比等指标是衡量椰子水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作为选育适合饮用椰子的指标。矮种椰子一般适合作为饮料用椰子品种。此外,椰子水还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发酵用基质。椰子水之所以用途广泛主要取决于其独一无二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本文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铁观音作为著名茶叶,其不仅具有非常独特的风味,还有着一定的保健功效,深受人们喜爱。铁观音新茶香气浓郁、清爽回甘,被人们称为21世纪饮品之王。但是,与其他茶艺相同,铁观音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贮藏、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极易造成茶叶品质出现问题,影响茶叶口感,降低铁观音茶叶的饮用、经济价值和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铁观音茶叶的因素展开分析,并从茶叶加工、茶叶保存两个方面来探索贮藏保鲜技术在安溪铁观音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椰子是热带地区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也是食品能源作物;不仅口感清凉,风味独特,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解毒、美容、消毒等功效。随着椰子产业发展,对椰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椰子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关于椰子各方面研究非常重要,同时也受到人们重视。然而,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椰子种质资源、栽培、产品加工及作用等研究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近20 a来,国内外在椰子种质资源、栽培、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产品加工等及作用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为椰子生产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椰子种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耕作栽培、栽培生理等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椰子产品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就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椰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椰子水中主要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椰花序汁中为蔗糖;椰肉中主要含有半乳甘露聚糖和膳食纤维。目前,可溶性糖的应用范围较广,如食品加工、微生物发酵等,而不溶性糖主要作为饲料使用。但是,椰子水中的糖和椰肉中的膳食纤维也为加工带来了困扰。本文综述椰子水、椰花序汁、椰肉中糖的种类、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功能与应用前景,为提高椰子副产物加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叶除氧保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保鲜技术的应用,已引起广泛重视。经保鲜贮藏的茶叶,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可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质,使消费者周年享受新茶风味。当今,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对促进茶叶经销,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一、茶叶贮藏劣变的成因(一)茶叶内含物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品质劣变的主体日本学者研究指出,茶叶贮藏变质的原因是:茶叶中某些物质,由于受空气氧气的作用,而发生自动氧化。吴小崇研究认为,绿茶在贮藏中内含物被氧化是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最易被氧化的成分有:叶绿素、维生素C和多…  相似文献   

6.
研究椰子水饮料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水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椰子水与水的用量比为2:1(w:w),复合胶的添加量为0.01%,乳酸钙的添加量为0.017%.折光糖度为7.0°Brix.pH为4.70,SO2添加量为30 mg/kg,在85~90℃罐装,100℃下杀菌45 min,可制备风味俱佳、稳定性好的椰子水饮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绿茶饮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和防混浊沉淀等技术难题,本试验选用葡萄糖-δ-内酯与甘草素(Ⅰ)、木瓜蛋白酶与甘草素(Ⅱ)和植酸与甘草素(Ⅲ)三种添加剂组合,对贮存过程中茶汤的色泽亮度、透光率以及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评价三种组合在绿茶饮料中的保鲜效果。结果显示,葡萄糖-δ-内酯与甘草素为本试验最佳添加剂组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当前世界水果的气调,低温和低压保鲜贮藏技术和研究趋势,结合漳州地区水果保鲜贮藏保存的问题,开展水果生产保鲜贮藏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杂粮作物》2007,27(1):F0002-F0002,F000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是以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天然食品添加剂制备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及综合加丁利用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研究依据,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研究重点,集科研与开发为一体的省属农业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0.
大豆多糖与常见稳定剂复配在酸乳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作为酸性乳饮料新型稳定剂,对常用稳定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阿拉伯胶与SSPS复配在酸乳饮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得到一种口感清爽且稳定性较好的稳定剂配方,对复配稳定剂的流变性,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以及色泽、风味、形态等感官进行测定。结果得到两组理想的稳定剂配方为SSPS 0.35%,果胶0.05%和SSPS0.35%,CMC0.05%。  相似文献   

11.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12.
马磊  孙君明  韩粉霞 《大豆科学》2012,31(3):478-482
大豆豆奶营养丰富,且包含多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但豆奶的不良风味品质却长期制约其发展。该文主要针对大豆豆奶风味品质的化学成分及改进方法、大豆活性成分与加工工艺对豆奶风味品质的影响、豆奶风味评价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热处理对新鲜椰子水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相对酶活力和色泽变化影响,探讨椰子水酶活力与其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或时间的延长,椰子水的POD和PPO相对酶活力均随之降低,其中90℃和95℃热处理4 min后,可分别使POD和PPO的活力降低90%以上。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椰子水的色泽随之加深;椰子水的PPO和POD相对酶活力与色泽加深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该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椰子水色变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已渗透到中药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组织培养作为生物技术中重要的技术利用植物的细胞全能性,来保持原植物的抗病抗虫抗退化等自然因素.人参的组织培养中通过对Whit、MS、FOX培养基分别加入10%椰乳,对人参的嫩茎进行接种诱导并观察情况,发现以附加10%椰乳的Whit、MS、FOX培养基诱导频率有所提高和缩短培养天数.  相似文献   

16.
旨在总结糯小麦的应用现状,分析制约糯小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糯小麦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糯小麦理化特性方面,重点简述糯小麦的淀粉构成及糊化特性;在糯小麦应用方面,主要对其在食品加工及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述。其中,在食品改良方面,添加少量糯小麦可提升食品的口感和货架期,尤其在冷冻食品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酒精工业中,添加糯小麦可明显提升酒精转化率和白酒口感;此外,糯小麦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新型食品开发、造纸、医药等众多工业生产领域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糯小麦淀粉特性优异,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果,且尚未见其大面积推广和成功用于商业应用的报道,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茶叶籽油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达  凌益春  王岳飞  杨贤强 《茶叶》2010,36(3):144-147,151
茶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可食用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维E含量丰富,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抗癌、美容护肤等保健功效。经初加工的茶叶籽油色泽深,带有苦涩味,需精加工。本文就茶叶籽油的理化特性、成分组成、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能作一综述,以期为茶叶籽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