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新鲜澳洲坚果青皮为对照组,研究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干燥处理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影响,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对其影响最小,总酚提取量、总黄酮提取量分别为935.61、995.75 mg/hg,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6.83、63.84 mg/L,总抗氧化能力约为Trolox的1.74倍;不同干燥处理后,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后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提取量显著相关(p<0.05)。因此,与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的保留澳洲坚果青皮中酚类物质,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适于澳洲坚果青皮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4.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5.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6.
微波干燥对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微波与传统热风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条形绿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干燥的条形绿茶与传统热风干燥的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均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两种干燥方式的香型有所不同:微波干燥属清鲜香的香型,而传统热风干燥的属栗香型,而微波干燥的条形绿茶色泽、滋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干燥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对揉捻后的绿茶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并对它们进行感官审评和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热风干燥的绿茶外形紧结,色泽灰绿尚润,栗香浓,滋味清爽略显淡薄,水浸出物泡出速率慢;真空冷冻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翠绿鲜艳,香气低且带青味,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带苦涩;低温真空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嫩绿鲜灵,香气清香带花香,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是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提高绿茶品质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8.
色泽是衡量抹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抹茶初制加工中的蒸汽、热风等杀青技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而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会导致色素氧化和叶绿素脱镁,从而使抹茶绿度损失,所以干燥方式的创新是提升抹茶绿度的关键。本试验选取3种茶树鲜叶,经蒸汽、热风杀青后随机取样作为冻干原料,取同品种用传统干燥方式加工的碾茶混样作为试验对照,采用冷冻干燥技术所得的冻干抹茶,较传统烘干加热干燥的抹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绿度值提升了13%~25%,且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审评发现冻干抹茶略带青味,但后续研究发现可通过再次短时烘干和拼配的方式加以改良。冻干抹茶无食品安全风险,而且于5℃保存1年后在绿度、内含物、微生物方面均基本保持稳定。所以,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抹茶产品绿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微波膨化加工木菠萝脆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不同预处理后的菠萝蜜苞片进行微波膨化,研究了预处理方式、水分含量对微波膨化的影响和不同的固化处理方式,并对产品的脱水率、膨化率、酥脆度、色泽、外形平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微波脱水+热风干燥"方式使苞片水分质量分数降至15%时,经微波膨化30s,产品的品质最好,膨化率最高(约为100%);不同温度热风干燥方式、"微波脱水+热风干燥"方式对最高膨化率无影响,但对脆片的感官品质有不同影响;将脆片45℃热风干燥4h后放在5℃低温保藏可提高酥脆度。  相似文献   

10.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单丛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单丛茶大多采用烘干工艺干燥,本文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岭头单丛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理样茶感官品质审评、生化成分测定以及香气物质的检测分析,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单丛茶品质具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茶汤滋昧相比较为醇和.实验发现先经过初步烘焙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茶叶品质最优.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不...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辣木籽仁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无水乙醇萃取率为3.566 7 %,乙酸乙酯萃取率为16.433 %;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辣木籽仁共鉴定出41种化学组分,这2种方法萃取辣木籽仁提取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油酸、异油酸、反油酸、甘油单油酸酯和棕榈酸。  相似文献   

12.
辣木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经济树种。近年来,因市场需求旺盛,资源短缺,促使辣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辣木组培外植体的选择、增殖培养、瓶内生根以及炼苗移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辣木的组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确定辣木叶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参数,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叶γ-氨基丁酸含量为(3.40±0.09)mg/g,γ-氨基丁酸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EC50分别为0.149 0 mg/m L、0.092 5 mg/m L和0.039 8 mg/m L,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种苗繁育是规范化种植的基础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辣木种苗繁育技术,于2013~2015年对辣木种苗繁育过程中的种子采收、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运输及分级标准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辣木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SOP),以期为辣木标准化的种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利用温室栽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2个改良品种‘PKM1’和‘PKM2’,通过分析表观生长量、养分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差异性,筛选适宜北方温室种植的辣木品种。结果表明:PKM1的高生长和增粗生长均显著快于辣木和PKM2(p0.05),在定干前(71 d)三者平均株高依次为115.7、80.2、81.0 cm,地径依次达17.47、13.27、15.08 mm。植株养分季节变化,PKM1养分状况要优于辣木和PKM2,在5月份,PKM1叶片中全氮(44.32 mg/g)、全钾(12.73 mg/g)含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p0.05),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7月份,PKM1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光合特性分析,3个品种在弱光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及光补偿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强增加,光量子的转化能力出现显著性差异,PKM1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显著高于辣木和PKM2(p0.05),最高达23.84μmol CO_2/(m~2·s)。可见,北方设施条件下,PKM1的生长速度、养分状况、光合能力均表现最好,较适宜北方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辣木叶不同提取物对百香果扦插苗成活率及生根的影响,获得较好的促进百香果生根的提取物。[方法]通过水培法,以百香果插条为供试对象,研究辣木提取物的促生根活性。[结果]不同浓度提取物处理的百香果插条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培养至40 d时,均无萎蔫现象。0.5000和1.0000 g/L乙醇提取物、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的插条生根率达到100%。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生根数最大,达到4.45条/株;0.0625 g/L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的插条表现为最大的生根根长。[结论]为获得较高品质扦插成活苗,建议选用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既可获得100%的生根率,也可获得较多的生根根数。  相似文献   

17.
辣木所含营养丰富,是一种功能神奇的热带保健植物,有着潜在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利用历史。综述近年来辣木营养价值、医疗功效,以及所含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成果及辣木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展望辣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3种辣木中氮、磷、钾、钙和镁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双版纳不同树龄的多油辣木、狭瓣辣木和‘PKM1’辣木,在不同采收时期采收部位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辣木氮、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含量总体呈现出氮钾钙磷和镁的趋势;叶中氮、磷、钙和镁含量高于茎,钾含量低于茎。氮和磷含量夏季低于冬季,镁含量夏季高于冬季;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中钾和钙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狭瓣辣木钙含量夏季低于冬季;嫩梢中氮和镁含量低于老梢(除狭瓣辣木外),但磷、钾和钙含量高于老梢(除多油辣木外);1年生树龄嫩梢氮、磷、钾和镁含量为狭瓣辣木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12年生树龄氮含量为狭瓣辣木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氮、磷和钙含量为1年生树龄12年生树龄,钾和镁含量为1年生树龄12年生树龄。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辣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rfera)为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辣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和75%田间持水量控制下,辣木株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但70%田间持水量明显受到抑制;60%、45%和3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辣木复叶数、主根长和主根粗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而根数无显著差异。利用标准化主轴法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异速生长指数从1.273持续下降至0.947,即辣木将更多的同化物从株高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物量整体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由地上转移至地下,而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