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谷城县,庙滩乡,新气象五社,1958年种小麦703.48亩,平均亩产1,017斤,获得空前丰收,其中第一生产队10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443斤,并有1.5亩获得亩产5,467斤的高额丰产;第二生产队6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506斤,也有1.05亩达到亩产5,376斤。 当地年平均温度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  相似文献   

2.
湖北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在1957年冬播时全社抓住了小麦密植、精细整地保墒、多施肥料等增产措施,使全社小麦由1957年夏收2502亩单产218斤至1958年夏收2,314亩单产510斤,其中29亩高额丰产地平均亩产2,173斤7两,其中11亩平均亩产3,215斤,其中2亩平均亩产3,454斤。  相似文献   

3.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小麦高产规律,1972年秋播,我们种了60亩小麦丰产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平均亩产736.7斤的较好收成。其中30亩济南九号亩产661.7斤,10亩蚰包麦亩产771.6斤,20亩毛颖阿夫亩产831.7斤,在毛颖阿夫中有8亩亩产达954.3斤。同时,为今后夺取小麦高产更高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5.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南安县贵峰高级农业社1956年种黄麻120.06亩,平均亩产粗麻皮780斤,比1955年增产19.52%,比社外一般产量高180斤,其中有1.04亩麻田产量最高,收麻皮1,373斤,平均亩产1,320.25斤,超过1956年广东省东莞县共联乡水蛇涌高级农业社1,207.5斤的黄麻丰产最高纪录。该社黄麻丰产田的前茬为小麦,于小麦播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院试验农场,今年1004亩冬、春小麦获得平均亩产645.3斤的收成(籽粒干重,含水为12-12.5%)。比1964年亩产459斤增产40.7%,比历史最高的1960年亩产606斤增产6.4%。其中有206亩亩产800斤;135亩亩产831.16斤;11.6亩亩产870斤。我院农场建国初期产量很低,1950年小麦亩产220斤;1954年亩产480斤;1960年亩产606斤;以后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亩产达五百斤上下。今年又跃到645.3斤。今年小麦能获得丰产,经和试验农场职工座谈讨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挂了帅,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社教运动以  相似文献   

9.
1957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有711.4亩地,出现了棉麦两熟千斤(籽花+小麦)高额丰产的成绩,平均每亩产棉花(籽花)515~700斤,相当于全县当年平均产量的1.7~2.6倍;平均每亩产小麦325~500斤,相当全县当年平均产量的1.42~2.68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谷城县沈湾乡乐民农业社1958年全社1,047亩小麦,平均亩产1,501斤,其中第四生产队共种119.8亩小麦,总产量287,640斤,平均亩产2,401斤获得了双千斤队的称号。在这个双千斤队里,并有9.5亩平均亩产在3,000斤以上,另有0.9亩折合亩产达到4,075斤。 乐民农业社位于汉水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作物以小麦、棉花、王米、芝麻、水稻为主,多为一年二熟。  相似文献   

11.
盖县白果农场,是从1972年开始种冬麦的。三年迈了三大步,19T2年播种43亩,一季上《纲要》,平均亩产420斤;1973年播种84亩,一季过“黄河”,平均亩产638斤,最高地块亩产820斤,1974年,播种441亩小麦,平均亩产733斤。其中第二大队101亩小麦,平均亩产811斤,一季过“长江”;同时出现了一个过“黄河”的山区大队,平均亩产524斤。  相似文献   

12.
滁县瑯琊公社瑯琊大队,过去小麦产量一直不高,正常年景亩产六、七十斤,最好年份也不超过百斤。在地委的正确领导下,这个大队通过去冬今春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树立样板田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采取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羣众三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取得了午季大丰收。全大队一千五百一十亩小麦,总产二十六万六千六百五十一斤,比1964年一千五百二十一点六亩总产十万九千八百五十六斤增加一点四倍,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点一斤,比1964年亩产七十二点一斤增加一点五四倍。全大队二十一个生产队,其中七个队平均亩产二百斤以上,两个队平均亩产三百斤以上。现将主要丰产经验总结如下,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  相似文献   

14.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5.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阳市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作物种植区,如果热量资源利用得好,发展两茬生产是有希望的。1978年全市麦茬葵花试种面积90多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00斤以上,下茬向日葵平均亩产300斤左右;1979年全市麦茬葵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789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400斤,下茬葵花籽亩产200~300斤;1980年全市麦茬葵花发展到15000亩,其中移栽葵花面积6561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斤左右,下茬葵花籽亩产200斤以上。由于两茬栽培组合对路,向日葵在我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56年陕西省从天津引进100万斤银坊粳稻种子,在汉中专区推广了35万5千斤,种植面积5万多亩,平均产量500斤/亩,其中两万亩的产量低于当地籼稻约10.28%。同时各县又都出现银坊粳稻千斤丰产的事实,如褒城县17.62亩千斤丰产田中,籼稻占3.8亩,粳稻却占13.82亩,甚至在较大面积上如南郑县百花农业社16.26亩银坊粳稻平均亩产947.6斤,南郑县农场77.9亩平均亩产720斤,都大大高于籼稻平均产  相似文献   

18.
苏家屯区王纲公社杨孟达大队,科学种田越种越细,七一年种四百亩晋杂十二号高粱,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三十下斤。其中有三十一亩平均亩产一千四百三十七斤,获得了杂交高粱大面积丰产。  相似文献   

19.
山西定襄县崔家庄和平农业社1956年在盐碱地、低湿地种植向日葵1,137亩,平均亩产向日葵202斤,其中有54亩平均亩产304斤,有10亩丰产地平均亩产400斤,以超过全省向日葵平均产量78.9%的成绩,获得大面积丰产的记录。该社位于滹沱河南岸,由于地下水位高,全部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种植向日葵的土地又是盐碱较重而不适宜种植其它作物的土地。但是产量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学院果蔬教研組对南瓜、冬瓜和西瓜,做了丰产栽培試驗,都曾得到比当地当时一般标准較高的产量。如1958年1.15亩南瓜总产量为11,807.5斤,其中最高产量折合亩产11,700斤;1958年1.05亩冬瓜总产量为21,086.5斤;1960年4.35亩地西瓜总产量为22,183斤,亩产平均5,099.5斤。大型西瓜品种每亩五千斤不算是丰产,但我們所栽培的是中型品种太和瓜,太和瓜每亩五千余斤比一般产量說来是丰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