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从放牧试验、施肥、毒杂草防除、害鼠防治4个方面研究了江河源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的牧草适宜利用率应为40%~60%,施肥、毒杂草防除和害鼠防治能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的"暂稳态",实现混播人工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分析,天峻县现有退化草地7.67 × 105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9.5%.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毒杂草危害及人为因素等.本文提出了大面积防治鼠虫害及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人工和半人工改良的过程,经过生态控制,再配合药物灭杀扫除残留害鼠(高原鼠兔),达到以生态措施为主综合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人工和半人工改良的过程,经过生态控制,再配合药物灭杀扫除残留害鼠(高原 鼠兔),达到以生态措施为主综合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西、北部半农半牧区有可利用天然草地109万hm2,人工草地13.33万hm2.区内年平均草地鼠虫害发生面积20万hm2,损失牧草2~3亿 kg,相当于60万只羊(羊单位)一年的食草量.草地鼠虫害不仅损失大量牧草,破坏草地,加速草地退化,而且鼠虫扩散到周围农田,危害种子、幼苗和瓜果.因此,在半农半牧区开展草地鼠虫害防治,对保护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实地调查和基础研究工作,1993年正式立项推广,几年来共推广草地治虫灭鼠面积33.33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退耕还草地和天然荒山调查表明,平均每公顷人工紫花苜蓿退耕草地有地下鼠洞8.3个、地上鼠洞11.6个;平均每公顷天然荒山草场有地下鼠洞34.5个、地上鼠洞15.5个。D型肉毒素对天然草场地上鼠灭杀率为100%,对退耕还草地上鼠灭杀率为83.3%,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62.5%。鼢鼠灵对天然草场地下鼠灭杀率为90%,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85.7%。  相似文献   

11.
唐芳林  杨智  王卓然  孙暖  韩丰泽  赵金龙 《草地学报》2021,29(11):2381-2390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和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草原监测评价体系、草原保护体系、草原生态修复体系、草原执法监管体系、现代草业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等草原治理体系,旨在为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景泰绿洲边缘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地资源,对景泰绿洲边缘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0~150 cm土层)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景泰荒漠绿洲边缘荒漠草地可分为砾质荒漠草地、砂质荒漠草地和盐渍化荒漠草地亚类。砾质荒漠草地亚类植物生长条件差,表现为土层薄、结构差、养分含量低、水分少;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群落、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var.群落、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群落、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群落和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群落,植被盖度一般小于30%。砂质荒漠草地亚类以沙土为主,土壤水分差,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都低于砾质草地亚类的养分含量;主要植物群落有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甘蒙锦鸡儿;植被盖度介于17.5%~32.6%,产草量低。盐渍化荒漠草地亚类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含量和盐分含量高;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群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植被盖度高达55%,一般为30%~45%,草层高度可达48.8 cm;此类草地由于避风低暖,产草量高,多为家畜冬春放牧地和割草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西南地区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发展潜力,提出西南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科学利用天然草地,大力建设栽培草地,发展高效草地畜牧业;(2)加快推进农闲田、冬闲田种草,建立新型的草田轮作制度;(3)进一步深入调查草地资源现状,建立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动态监测系统;(4)建议国家重点扶持西南草地畜牧业,加大石漠化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蒋翔  马建霞 《草业学报》2021,30(2):14-31
草地覆盖了大于40%的陆地面积,其生态退化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在各个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草地恢复措施,但是具体的恢复效果无从得知.从论文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关于中国草地恢复的中英文文献共86篇用于Meta分析,对中国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通过亚组分析,分别得到了恢复时间、恢复方法、恢复地...  相似文献   

15.
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改良过程中植被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05,22(8):14-16
结合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生态治理工程,在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条件下,对退化草场的植物种类、植被盖度、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随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下降,植物种类逐渐减少;2)随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放牧压力减轻,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3)人工补播种草加快了草场的恢复演替速度。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使草场植物群落优势种得到加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r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量生长,草场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是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过程特点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具体可考虑5个原则:生物群落特征;无机环境特征;重点功能过程;动态特征以及尽可能与生物群区结合。利用五级制,陆地生态系统型—-草地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属—-生态系统丛。暂将全国分成7个草地生态系统目,19个属,130个丛。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牧草生长季草地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玉娥  刘宝康  郭正刚 《草业科学》2011,28(6):1117-1123
摘要:草地生物量是评价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度量草地退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指数NDVI和EVI资料及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326个样方实测数据,构建并优化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草地生物量的预测模型,估算了2002-2009年期间草地生物量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适宜植被指数为NDVI,反演模型为,y=6.202 5x2-574.89x+14 586,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适宜植被指数为EVI,反演模型为,y=0.165 5x1.773 2。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物量在2002-2009年表现为波动状态,但高寒草甸比高寒草原波动幅度大。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物量在6-8月间均持续增加,9月开始下降,但7月高寒草原生物量波动大于高寒草甸,8月高寒草原生物量波动小于高寒草甸,6月和9月两种草地类型生物量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15年新疆伊犁河谷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杰  刘海军  崔东  陈晨 《草业科学》2018,35(3):508-520
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区,利用MODIS 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以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标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Getis-Ord Gi*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2015年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持续过度放牧及气候条件影响,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整体持续退化,15年内退化草地比例达46.18%,但退化以轻度为主;2)空间上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逐步向高海拔区域扩展,海拔1 500-3 000 m的中山和中高山区退化草地扩张最明显;3)草地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草地退化与改善的空间差异逐渐明显,以退化为主的单一变化趋势有所改变;4)利用NDVI反演植被覆盖度对草地退化进行评价的方法存在对高植被覆盖区域草地退化敏感性相对较弱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草地生态环境是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综合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提出按不同依据划分草地生态环境类型,阐述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探讨和确定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质量标准和不同尺度上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