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覆盖率的生态浮床对池塘氮、磷的去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养鱼池塘设置生态浮床培育空心菜,对比分析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设置生态浮床系统池塘与对照池塘之间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态浮床系统覆盖率在10%、20%、30%的设置下,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6%、62.4%、68.9%,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2.8%、74.1%、78.7%,三种浮床处理对水体氮、磷去除差异显著(P0.05)。生态浮床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是池塘养殖生物与无土栽培植物在生态位上实现互利共生,该系统可作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防控的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水生植物种类及浮床覆盖率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将轮叶黑藻、空心菜、鸢尾、生菜、香菇草、香蒲和水芹等7种水生植物100 g固定于长108 cm、宽60 cm、高65 cm塑料桶中的20 cm×30 cm浮床上,轮叶黑藻直接浸泡在水中。试验用水来自水产养殖池塘,盐度4.5。每个水箱均曝气、盖上透光塑料板。另在9个面积约6670 m2的养殖池塘中设置2.0 m×4.0 m的PVC管结构生态浮床,按照2.5%、5.0%和10.0%覆盖率布设空心菜,不同时间分析各水生植物对主要水质指标去除率。试验结果显示:空心菜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净化效果最佳,轮叶黑藻对氨氮和硝态氮净化效果最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空心菜对水体的综合净化效果最强,之后依次是鸢尾、香蒲、香菇草、轮叶黑藻、水芹和生菜。30 d后,不同浮床覆盖率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10.0%覆盖率组含量最低。因此,种植空心菜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改善水质。空心菜浮床覆盖率越高,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去除率越高,推荐的浮...  相似文献   

3.
正水产养殖废水内含氮、磷等营养盐类,直接排放容易导致周围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水体中设置浮床,采用经济动、植物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可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换水量低、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点。现在鳜养殖池塘设置了不同生物(水稻、空心菜及河蚌组合)浮床面积,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3.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原位水体净化设施。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1)生物浮床: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生物浮床有多种形式,构架材料也有很多种。在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5.
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构建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VC管材作框架,并选用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等3种观赏性植物构建了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在上海白莲泾河道内进行水质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时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氮、磷、COD等具有明显效果.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对白莲泾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5%、57.9%和56.1%;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0.1%、25.4%和28.4%;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2%、47.9%和51.2%.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能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的净化作用,有效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美化水域生态景观,且维护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6.
陶粒浮床系统酶活性变化与水质净化效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陶粒浮床床体和浮床植物根部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变化与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陶粒浮床对精养池塘水体中TN、NO-2-N、NH+4-N、TP、CODMn、IP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4种酶活性随着季节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植物根部磷酸酶活性与池塘水体中TP、IP和CODMn去除率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TN、NO-2-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CODM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CODMn、TN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浮床床体磷酸酶活性同样与水体中TP、IP和CODMn去除率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TN、NH+4-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CODM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而浮床床体脱氢酶活性与CODMn、TN去除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淡水池塘集约化投饲养殖水体的营养物质富集问题,采用围隔试验方法,研究了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水鳖(Hydrocharis dubia)两种植物对泥质和沙质两种底质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发现:泥质底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TP)自净去除率显著低于沙质底,而泥质底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自净去除率显著高于沙质底(P<0.05);不同底质水体中,两种植物对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TN)和CODM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12.5%与25.0%的水鳖处理对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12.5%的蕹菜与水鳖处理组仅在泥质底水体中水鳖(MSBI)对氨氮的去除率显著小于蕹菜(MKC)以及MSBI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显著高于MKC(P<0.05);泥质底水体中植物处理对氨氮、亚硝酸盐氮、TN、TP和CODM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07%、54.78%、52.68%、23.96%和47.32%,沙质底分别为72.43%、83.54%、57.20%、37.07%和40.75%;此外,试验末植物处理组水体的所测营养物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沙质底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TP等营养物质波动较大且自净去除率高于泥质底;在泥质和沙质底水体中蕹菜和水鳖浮床均具有显著净化作用,本地种水鳖可作为生态浮床的潜力净水植物;浮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收割与收获等管理,以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针对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在东山湾八尺门鱼类养殖海区开展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研究。经过一年的生长,八尺门修复区海马齿平均茎长1.28 m,平均根须长0.52 m,生物量达152.5×10~3 g/m~2,通过生长吸收对C、N、P的积累量分别为5 214.0、378.5、22.9 g/m~2。经过两年的原位修复,浮床修复区海水的DO比对照区高11.9%;浮床对石油类、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3%、14.9%和10.0%,对TN的去除率为11.7%,对NH_4-N、NO_3-N和PO_4-P的去除率分别为19.9%、16.4%和9.2%;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浮床对TOC、NO_2-N和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综上,海马齿生态浮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区海水水质,减轻网箱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  相似文献   

9.
模拟生态浮床种植6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贵州高原麦西河库湾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内生态浮床适合种植的水生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选择水蓼、水芹菜、空心菜、慈菇、菖蒲和美人蕉6种贵州高原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对水体总氮去除率为40.0% ~90.9%,总磷去除率为53.1% ~87.1%,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变化也很明显,去除效果均较好;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菖蒲和空心菜的净增生物量最大,水蓼最小;植物的地上部分氮磷含量较高,可以定时收割以转移水中的营养盐.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菖蒲和空心菜是比较适合在贵州高原水库和湖泊生态浮床上种植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在北方地区精养池塘内设置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将池塘内多余的营养物质吸收,达到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池塘pH值保持在适宜养殖的合理范围内,氨氮、亚硝酸盐氮降低20%以上,总氮、总磷值也明显低于对照池塘,高锰酸盐指数降低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