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食性羧甲基纤维素膜成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的成膜特性及不同因素对此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羧甲基纤维素用量能使膜性质较好,中温干燥(65℃)能使膜具有较好的阻湿性;一的增塑剂不仅使膜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而且不会明显提高透湿性;膜的厚度对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脂类物质硬脂酸、液体石蜡、蔗糖酯对羧甲基纤维素膜的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能明显降低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但对膜的机械性能影响不大;ρ=0.003 g/mL石蜡不仅可明显提高膜的阻湿性,而且使膜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石蜡-硬脂酸联合作用于薄膜可使膜的阻湿性比两者单独作用时均得到显著的提高;蔗糖酯可提高膜的阻湿性,但会降低膜的抗拉强度而使膜具有较大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脂类植物硬脂酸、液体石蜡、蔗糖酯对羧甲基纤维素膜的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能明显降低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但对膜的机械性能影响不大;ρ=0.003g/mL石蜡不仅可明显提高膜的阻湿性,而且使膜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石蜡-硬脂酸联合作用于薄膜可使膜的阻湿性比两者单独作用时均得到显著的提高;蔗糖酯可提高膜的阻湿性,但会降低膜的抗拉强度而使膜具有较大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4.
在弱碱性条件下,将氯乙酸与壳聚糖以一定比例混合,80℃下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N,O-羧甲基壳聚糖。用红外光谱对N,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结构表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O-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通过新型纤维素溶剂NaOH、尿素、硫脲、水溶解体系,将竹纤维与N,O-羧甲基壳聚糖以不同比例混合溶解制成竹纤维膜,用纺织品抗菌性测定方法测定不同N,O-羧甲基壳聚糖添加量的竹纤维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结果表明:添加N,O-羧甲基壳聚糖的竹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竹纤维膜的抗菌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制备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有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能。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显著的抗紫外作用(P〈0.05);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2:1、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极显著的热稳定性(P〈0.01)。羧甲基纤维素的抗紫外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淀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恩诺沙星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制备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有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能。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显著的抗紫外作用(P〈0.05);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2:1、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极显著的热稳定性(P〈0.01)。羧甲基纤维素的抗紫外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淀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羧甲基纤维素分子式的主干是由1000~10000个β—D 葡萄糖通过1,4—苷键连结成为一条没有分枝的长键。羧甲基纤维素不溶于水,但可吸水膨胀,形成粘稠状,把具有一定填料的羧甲基纤维素用水稀释一定的浓度后,喷在黄瓜植株上,可以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胶束的网状结构。这种膜不影响黄瓜叶片生长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种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阻止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起到防治作物病害的作用,同时由于这种物质对人体无毒,又达到保护地蔬菜无公害的要求。在这种膜内掺进少量的有效杀菌剂时,即可提高正常杀菌剂的防效,又可延长杀菌剂的持效期,因此,用它代替某些杀菌剂,可以降低药剂的成本,增加药效,减轻化学农药给保护  相似文献   

8.
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是生物解离技术提取大豆油脂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纤维素有利于生物解离技术推广。试验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基材,添加丙三醇后利用延流法制备可食性膜,测定不同丙三醇添加量下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玻璃化转变温度、颜色及亮度、水溶性。结果表明,丙三醇对可食性膜多种特性产生影响。丙三醇添加量增加,可食性膜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通过率、亮度及水溶性升高,拉伸强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食性膜表面微观结构发现,添加丙三醇可提高可食性膜表面致密性与均一性;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丙三醇与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间产生氢键作用,在成膜过程中破坏纤维素分子间酯键,削弱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研究为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唐亚丽  赵伟  卢立新  仇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52-18753,18765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增塑剂浓度、干燥温度对膜机械性能和阻油性能的影响。[结果]增加增塑剂用量可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对阻油性能影响不明显,适宜的增塑剂浓度为2%;对膜液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会造成透油系数增加,适宜的成膜温度为60℃。[结论]该研究改进了大豆蛋白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及羧甲基纤维素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粒度、温度、纤维素比例及互作均对玉米淀粉糊化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不添加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情况下,粉碎粒度为60目,处理温度为85℃,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64%;在添加羧甲基纤维素时,处理温度为85℃,粉碎粒度为60目,纤维素比例为30%时,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44(1):107-113
为筛选适用于冷藏羊肉保鲜的可食性薄膜中纤维素的种类,将可食性纤维素薄膜应用于冷藏羊肉的保鲜中,比较了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4种可食性纤维素薄膜与日常使用的市售聚乙烯(PE)保鲜膜的机械性能、氧气透过率、透光率等指标;探究了5种薄膜保鲜冷藏羊肉的pH值、TVB-N、滴水损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CMC胶液粘度适中;CMC、PE薄膜感官评价较好,透光率较高;CMC薄膜水溶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阻气性优于其他几种薄膜。应用于冷藏羊肉中,PE薄膜效果较差,肉样发生酸败,CMC、HPMC效果较好,有效延缓了pH值、TVB-N和滴水损失的升高,保鲜期为11 d,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纤维素溶解前后结构变化及纤维素含量对膜拉伸性能的影响,本论文采取硝酸乙醇法提取沙柳材纤维素,再溶于离子液体中制备纤维素膜,然后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分析纤维素溶解前后结构的变化。最后测试纤维素含量对纤维素膜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经离子液体溶解再生后没有引入新的官能团,晶型从I型向II型转变,且结晶度增加8.64%;抗拉性能随着纤维素含量增大而增加,当纤维素含量达到90.20%时,最大拉伸应力达到0.392 4 MPa。  相似文献   

13.
因天然肠衣存在来源有限、加工繁琐以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机械化程度高、质量稳定的胶原肠衣已被广泛应用于肠衣加工等肉制品工业中。但国内胶原肠衣生产起步较晚,肠衣还存在强度不够、应用品质较差等问题,本研究以期通过纤维素共混的方式来改善胶原肠衣的特性,探索纤维素粒径对胶原肠衣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测定胶原纤维膜的物化特性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测添加不同尺寸和添加量的纤维素共混胶原纤维膜中纤维素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结构;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分析测定胶原纤维膜的结构特点和热稳定性;结合胶原膜宏观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特点,分析不同粒径纤维素对膜性能影响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添加200 PF纤维素的膜样品具有最致密、光滑的微观结构,且表现出了最好的性能,其中湿态和水煮拉伸强度分别提高260%、50%,而热变性温度升高了约10℃。本研究以期将其应用于胶原纤维肠衣的实际生产中,为其品质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纤维素为原料,溶解制得纤维素膜,并研究其对茶叶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膜结构紧致,没有微孔结构。与市售茶包袋相比,用纤维素膜包装的茶叶的水分含量更低,而茶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茶包袋包装的茶叶分别高出22.89%和6.09%,说明纤维素膜对茶叶的保鲜效果优于市售茶包袋。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交联淀粉和稻草秸秆纤维作为主料,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复合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开发新型复合包装膜,确定成膜工艺参数和分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玉米交联淀粉的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甘油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稻草秸秆纤维添加量为膜溶液1.0%,膜的性能最好。膜的拉伸强度19.67 MPa,断裂伸长率25.66%。  相似文献   

16.
为制备高强度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包装膜,通过对各成分添加量的分析,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就CMC、聚乙二醇(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对CMC包装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对CMC膜的最佳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MC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随CMC、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响应面分析得到制备200 mm×200 mm CMC膜的最佳工艺参数:40 m L水中CMC 2.0 g,ω(PEG-400)=30%,无水乙醇添加量10 m L,此时膜的拉伸强度为19.53 MPa,断裂伸长率为39.82%.  相似文献   

17.
低温减压对大团蜜露水蜜桃软化及膜伤害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溶质水蜜桃贮藏性能极差,其保鲜贮藏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该研究以大团蜜露水蜜桃为试材,进行减压贮藏测定了水蜜桃的呼吸速率、果肉色差、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以及果实硬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低温减压贮藏对大团蜜露水蜜桃软化生理及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3℃)减压(1 450~1 550 Pa)贮藏能明显抑制呼吸强度、显著降低呼吸高峰值并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原有色泽,使果实正常后熟软化;低温减压贮藏能显著降低果实丙二醛含量,抑制果实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产生速率,较好地保持膜完整性。因此,低温减压贮藏在提高水蜜桃保鲜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研究成膜材料配比(SPI∶CS)、甘油添加量、pH和干燥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SPI∶CS的减小,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WVP先减小后增大,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最佳配比为3∶3;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先减小后增大,甘油最佳添加量为2.0%;随着pH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变化不显著,膜液最佳pH为3;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WVP逐渐增大,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9.
以沉淀率和乳析率为指标,研究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微晶纤维素等乳化剂和稳定剂及均质加工工艺对以全谷物糙米为基质的临床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配方及均质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最佳配方为蔗糖脂肪酸酯与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按5:5搭配,添加量为0.1%;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0.05%、瓜尔豆胶0.15%和微晶纤维素0.25%;均质加工的最佳条件为压力20 MPa、温度60℃、均质2次.在此条件下,以全谷物糙米为基质的临床营养乳剂表现出较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确定方便酸奶粉的最佳工艺配方及冲调水温.[方法]在酸奶粉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黄原胶、卡拉胶、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瓜尔豆胶、魔芋胶、果胶为稳定剂时分别对酸奶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同时还研究奶粉用量、冲调水温分别对酸奶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酸奶粉配方.[结果]方便酸奶粉的最佳配方为奶粉10;、蔗糖5;、单甘酯0.4;、蔗糖酯0.4;、三聚磷酸钠0.06;、柠檬酸0.3;、魔芋胶0.25;、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0.25;、卡拉胶0.25;、黄原胶0.3;,冲调水温为50℃时冲调酸奶的风味、色泽、粘稠性和细腻程度最佳.[结论]产品的滋味与气味近似于一般通常酸奶,但口感高于一般酸奶,且微生物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