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试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用RPMI-1640、M-199、D-MEM3种培养液作为基础培养基,再分别按体积分数加入40%的犊牛血清,采用普通恒温培养箱(37℃)进行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牛附红细胞体在RPMI-1640培养基中,每12h更换1次培养液,并补充适量正常红细胞,获得了高达99%的感染率;连续传代培养可达44代以上。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对不同宿主红细胞的体外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猪附红细胞体能否感染其它宿主红细胞,本试验在猪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结果表明,将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阳性血液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均可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以兔和昆明小白鼠红细胞的感染率最高,分别达45.0%和40.3%;人红细胞的感染率为30.0%,呈现轻度感染;而对其它宿主红细胞,呈现一过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试验共调查不同年龄体重的猪3800头,其中体重10~30kg猪l500头,30~60kg猪1200头,60kg以上育肥猪800头,成年母猪300头,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化验。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1171头,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用附红细胞体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远征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将猪附红细胞体耳静脉感染家兔,并将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健康兔且同未接种健康兔同笼饲养,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以小兔最高。应用血虫净配合远征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量高。猪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给家兔,同笼接触饲养也可传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因素,并以RPMI-1640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分离的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获得成功,将体外培养成功的猪附红细胞体,经过分离提纯,测得膜蛋白有4条主蛋白带,另外还有2条次等蛋白带.并且观察了猪附红细胞体对BHK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并引起细胞变性的特性,不是红细胞特有的,为研究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的种类,吸附机制及其对附着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猪附红细胞体膜蛋白的测定也为进一步开展免疫学和特异性蛋白质区带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利于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和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利用几种常用药物对新疆石河子150团某猪场24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每组治疗的6头患病猪中,青链霉素治疗组仅有2头痊愈,长效土霉素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20%,强力霉素治疗组6头均痊愈,贝尼尔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0%,表明除青链霉素外。其他三种药物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强力霉素治疗效果略优于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另外,本试验还采用5种不同感染途径对小鼠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组、伤口感染组、口服组、呼吸道感染组和皮下接种组的感染率分别为94%、91%、90%、78%、23%.表明附红细胞体可通过上述5种途径感染动物。小鼠感染后第30天血液镜检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降低了70名~80%,表明本试验分离的附红细胞体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试验共调查不同年龄体重的猪3800头,其中体重10-30kg猪1500头,30-60kg猪l200头,60kg以上育肥猪800头,成年母猪300头,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化验。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1171头,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用附红细胞体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远征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将猪附红细胞体耳静脉感染家兔,并将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健康兔且同未接种健康兔同笼饲养,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以小兔最高。应用血虫净配合远征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最高。猪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给家兔,同笼接触饲养也可传染。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镜检法检测屠宰生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血样397份,检出阳性血371份,感染率为93.4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极高。同时,抽查3头母猪及其新生仔猪各5头,采用耳尖采血调查垂传播,结果2头猪所产5头仔猪所产5头仔猪均检出附红细胞体,1头未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母猪所产5头仔猪也未发现附红细胞体,这对生趣传播提供了有国和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安徽省的流行情况及各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安徽十二个县市的326份猪血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非常高,表现正常的猪群阳性率达86.96%,发病猪群和康复猪群阳性率分别为95,92%和92,86%。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从5%-98%不等,80%以上的阳性猪红细胞被感染强度超过50%。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贝尼尔效果最好,治愈率达74.29%,但所有药物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的能力均不强,治愈后易复发。表明附红细胞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猪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用猪附红细胞体的阳性血液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结果表明,上述宿主的健康红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地发生感染,其中体外感染家兔红细胞,在第36小时感染率最高,为45.0%;感染昆明小白鼠红细胞,在第24小时感染率最高,为40.3%;感染人红细胞,在第48小时感染率最高,为30.0%,呈现轻度感染;而对其他宿主红细胞,呈现一过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RPMI 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2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红弓、华蜍素、特效米先、附红净、大蒜素、土霉素等药物,在5%CO2的气体条件下对猪附红细胞体和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对猪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华蜍素次之;红弓对牛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特效米先次之。其余药物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鲜血压片镜检、姬姆萨染色镜捡与基于16SrRNA—PCR检测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县部分农户散养和规模养猪场进行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并进行不同养殖规模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危险度分析。结果发现,鲜血压片镜检、姬姆萨染色镜检和PCR法检测猪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61%、67%和76%;农户散养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83%)显著高于规模化养猪场(68%)。危险度分析表明,农户散养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危险度明显高于规模养猪场,养殖规模的差异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具有中等的联系强度(OR=2.32;95CI=1.99~2.69)。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抗猪附红细胞体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拟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应用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对培养基种类、胎牛血清添加比例、动物红细胞泥种类、换液和传代间隔时间进行考察.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以贝尼尔、青蒿素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对咪唑苯脲、四环素、强力霉素等8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以血液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联合用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PP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物理方法纯化猪附红细胞体抗原,用纯化抗原免疫兔制备超免疫血清,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二抗.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PPA-ELISA方法检测猪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完全适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八底,河北省抚宁县某养殖户送来濒死猪1头。半天后死亡,根据其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过对病猪群检测,该猪场还有16头猪感染,感染率达53.3%(16/30)。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血虫净,盐酸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均有效,但以血虫净配合盐酸土霉素效果较好。为验证其致病性,将保存的含猪附红细胞体的血液接种子健康猪3头,结果导致发病,感染猪临床表现与自然发病猪相似。地感染猪的血液进行镜检,根据视野中感染红细胞数目计算出红细胞感染率。又通过对感染猪血液部分血液学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可使猪红细胞数目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脆性增高。猪附红细胞体不但可以引起猪发病,而且还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而引起人的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及生殖方式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猪和兔附红细胞体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在红细胞上的附着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别,其形态多为球形、卵圆形,直径0.2~2.5pm,在红细胞表面以一根或数根纤丝连接成串珠状或单个寄生。在透射电镜下,首次观察到附红细胞体边缘有一段20~30nm厚的光亮区域,并且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同时观察到附红细胞体的出芽生殖现象。由此推测,附红细胞体的发育方式为成熟的附红细胞体以出芽的方式产生1个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随着未成熟形态附红细胞体的发育,逐渐从成熟附红细胞体体内脱离出来,最后以纤丝与成熟附红细胞体相连接;脱离出来的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黏附到同一红细胞或临近红细胞的膜上,最终发育成1个成熟的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镜检法检测家兔静脉血附红细胞体(附红体)感染情况,共检测5个养殖场151只家兔,发现5个兔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81.5%,对抗凝血中家兔附红体进行4℃冰箱保存试验,观察11份保存30天,家兔附红体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对家兔的感染及治疗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选健康兔 9只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耳静脉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的猪全血 ,并用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对照组兔 ,且混笼饲养。试验组兔感染后 ,分别用血虫净、配尼霉素、磺胺 5 甲氧嘧啶等治疗。结果表明 ,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家兔 ,兔感染后 ,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耳静脉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 ,接触也可以传播 ,临床上应用血虫净和 5 甲氧嘧啶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安徽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液涂片直接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效果较好,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4月期间,对阿克苏市郊猪场猪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用直接镜检和染色镜检两种方法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4家养殖场。结果表明:4家养殖场均有不同感染,平均感染率为67.5%;25kg以下猪的感染率为78.2%;有合饼症病猪感染率100%。由于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就其对人的感染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