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杉八齿小蠹可危害多种云杉。危害初期幼虫在寄主树干坑道内取食,树皮生长正常,针叶颜色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开始变色;严重危害时被害树干树皮极易剥落,皮下可见小蠹和幼虫,或树木枯死,对云杉和木材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分布范围广,可危害多种健康和衰弱的云杉(Picea asperata)和松属树种。幼虫危害初期在树干坑道内取食,植株生长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变色;严重危害时树皮极易剥落。由于其适应性强,危害存在隐蔽性,该虫对我国北方针叶林造成重大经济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3.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分布范围广,可危害多种健康和衰弱的云杉(Picea asperata)和松属树种。幼虫危害初期在树干坑道内取食,植株生长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变色;严重危害时树皮极易剥落。由于其适应性强,危害存在隐蔽性,该虫对我国北方针叶林造成重大经济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4.
云杉八齿小蠹外激素对光臀八齿小蠹引诱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 Egg)和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L.)是危害云杉的两种优势先锋虫种。在西北地区,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见于陕西及新疆,但属零星分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保护区云杉八齿小蠹危害的红皮云杉林内,对云杉八齿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真菌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云杉八齿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栖息真菌多样性比较丰富,获得真菌13属26种,其中Alternaria、Fusarium、Hypocrea、Ophiostoma、Peni...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候期与信息素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杉八齿小蠹的扬飞规律。结果表明:林间云杉八齿小蠹成虫开始活动时,忍冬和紫丁香的花蕾出现、接骨木和东北茶藨子进入开花初期、蒲公英处于开花盛期;当榆叶梅进入开花初期、紫丁香进入开花盛期时林间虫口密度达到最高,是信息素诱集防治的最佳时机;当接骨木进入开花盛期时,整个扬飞期结束。  相似文献   

7.
<正> 1981年9月20至10月2日,挪威林业研究所森林昆虫研究员,彼得·布特维格(PeterBotterweg)博士,应林业部邀请,到我国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华期间,彼得·布特维格博士参观访问了北京、辽宁、黑龙江三省市的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实验室、试验场及自然保护区,并在东北林学院作了“挪威森林害虫和利用外激素防治云杉八齿小蠹”的学术报告。现简介如下: 挪威的主要树种是云杉、欧洲赤松和白桦。主要害虫有云杉八齿小蠹、松六齿小蠹、松重齿小蠢、松尺蠖、松夜蛾、松黄叶蜂和松大象鼻虫等。近几年由于云杉八齿小蠹大发生,木材损失量达500万立方米。挪威林业研究所集中力量研究此虫的防治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防治小蠹的对策分为长远对策和目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聚集信息素大量诱捕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在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利用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诱捕器,进行大量诱杀防治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 a防治,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的诱集量下降了86.42%,与对照区相比防治区枯死木和衰弱木增长率减缓了82.36%。进一步证明利用聚集信息素大量诱捕能减轻云杉八齿小蠹危害、减缓扩散速度,是有效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云杉八齿小蠹化学生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云杉八齿小蠹在中欧的大面积爆发激发了广大林业科学工作者对其化学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雄性找到寄主后释放化学信息物质吸引雄性和雌性的聚集。开始发起进攻的小蠹在找寻寄主的过程中能利用寄主树脂作为利己素,并能够在体内解毒后合成可被利用的化学信息物质。在云杉八齿小蠹雄性的中肠中,我们发现9种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2-甲基3-己烯2-醇,这两种物质被认为是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小蠹二烯醇的含量虽然很低但是能显著提高马鞭草烯醇和2-甲基3-己烯2-醇的野外诱集作用。马鞭草烯酮和小蠹烯醇是反聚集信息素,在调节攻击密度和树皮下的种群密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寄主抗性、信息素成分和小蠹虫行为之间的关系。野外生测的结果证明利用信息素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杉八齿小蠹对寄主、非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及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严善春  张真 《林业科技》2011,36(3):19-22
通过云杉八齿小蠹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测试的结果表明:冷杉挥发物对云杉八齿小蠹有驱避作用;采用GC-MS方法在云杉和非寄主冷杉的挥发物中分析鉴定出28种化合物,在冷杉挥发物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在云杉挥发物中鉴定出14种,同时发现非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和烃类5类物质,并以萜烯类化合物居...  相似文献   

11.
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1.381)℃,有效积温为(78.851±0.442)日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贮木场蛀干害虫种类、危害程度、虫口密度等情况调查,指出该地区的主要蛀干害虫种类为云杉大黑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 Fisher)、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innaeus)、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后至成虫咬破寄生蛹壳出来为止,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在设定的20、25、27℃的生化培养箱内用3个精密自动控温控湿仪器,完成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看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26℃,有效积温354.05日度。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变温条件下,对白跗平腹小蜂的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蜂整个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1℃±2.04℃,有效积温为470.64日·度±43.14日·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点观测,研究了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82.1%,幼虫成活率93.1%,羽化率53.3%,性比为1:1。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1.65℃±0.18℃,有效积温8.27±1.28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53±0.45℃,有效积温31.54±7.16日度。预蛹—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6.80±0.31℃,有效积温24.76±3.41日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遵义县龙坑镇金鼓实验区的松褐天牛迁飞期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实际观测,以及利用天气预报的预测方法,表明实验林区内的松褐天牛初迁期始算温度为11.7℃,越冬幼虫发育至迁飞期的有效积温为302℃±4.5℃,同时也表明可以利用天气预报来大概预测松褐天牛的迁飞期。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 Resilience and functionality of European Norway spruce forests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mass outbreaks of the bark beetle Ips typographus promoted by heat, w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