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绒君  王斌  袁晨  段治全  王建峰 《沙棘》2008,21(1):27-29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近年来水土保持人工栽植沙棘林的存活、生长情况的调查,初步研究表明:沙棘适宜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以水平阶、水平沟、穴状、鱼鳞坑整地栽植。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栽植沙棘与油松、沙棘与侧柏等乔木混交林时,栽植密度要大,6年后对沙棘进行间伐,保证乔木树种的生长;阴坡的塬边、坡下部位、沟道适宜栽植沙棘,坡上部位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绿篱,为封山禁牧的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影响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幼苗保存和生长发育情况来看,以蒿属植物群落最好,乔木次之,自羊草、黄菅草群落较差,灌丛最差;单位面积幼苗数和有苗面积比例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坡中部〉梁峁顶部〉坡下部。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种质资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进乔木树种105个,分属于15科25属,进行筛选、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坡地生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适宜沟底生长的山杨、胡杨、乌柳,经济树种梅杏、红枣、桃等8科12属90余个优良树种。并研究了其立地条件及水、肥需求规律,提出了不同树种立地范围。结果表明:刺槐耗水量较大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油松、侧柏耗水量较少适于旱坡地种植;杏宜种植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坡或半阴坡;梨阴坡、阳坡均可;枣应植于阳坡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立标准地、定位观测、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沟坡刺槐林改造更新龄期阳坡、半阳坡为17年,阴坡、半阴坡为15年;皆伐改造带状更新类型,以2刺3油类型最为理想;更新树种以油松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沙棘人工林在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地形条件,为该区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样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的13年生沙棘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坡位、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比较不同地形条件下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差异。【结果】随坡位降低,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先增大后减小,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47%和31%,不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死亡率最轻的是阴坡,最大值仅21%,平均为4%,死亡率最高的是阳坡,最小值为33%,平均值为6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死亡率介于阴坡和阳坡之间,其中半阴坡的平均死亡率稍低于半阳坡,阴坡与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死亡率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均随坡度升高而增大,阴坡死亡率增大趋势不明显,半阴坡呈对数型增大,半阳坡呈直线型,阳坡呈指数型;沙棘人工林死亡率与坡位相关不显著,与坡向和坡度相关均极显著(P0.01),其中,坡度比坡向对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影响更大;阴坡沙棘人工林均属于轻度衰退(死亡率0%~30%),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平缓坡(5°~15°)和缓坡(15°~25°)属于轻度衰退,陡坡(25°~35°)和极陡坡(35°~45°)属于中度衰退(死亡率30%~70%),阳坡的平缓坡、缓坡和陡坡均属于中度衰退,极陡坡属于重度衰退(死亡率70%~100%)。【结论】在年均降水量小于500 mm的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适宜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半阴坡缓坡、半阳坡平缓坡和半阳坡缓坡。  相似文献   

7.
以月亮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区为调查地点,对不同年份分布在不同坡向和坡位的草、灌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长量及覆盖度(郁闭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半阴半阳坡的坡中部适合草生长,阴坡的坡上部适合灌木生长,阴坡的坡下部适合云杉生长,半阴半阳坡的坡上部适合天然林恢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因子对中华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 a生中华楠在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及不同坡形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中华楠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下坡位生长最好,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不同坡向对中华楠生长的影响呈现出半阴半阳坡生长最好,阴坡次之,阳坡最差。不同坡形对中华楠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凹形坡斜形坡凸形坡。早期中华楠最适宜生长的立地因子为下坡、半阴半阳坡和凹形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燕格柏林区分别在阳坡、半阳坡、半阴破、阴坡4个坡向按照上、中、下3个坡位,1 cm、5 cm、10 cm、15 cm等4个栽植深度梯度进行油松营养杯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栽植深度呈正相关,栽植深度达到10 cm以上,对成活率的影响不大;阴坡造林成活率高于阳坡;下坡位高于上坡位。因此,在造林绿化时,根据对造林成活率的要求,阳坡深栽、阴坡适当浅栽,上坡位深栽、下坡位适当浅栽,可以在保证成活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朝阳地区油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影响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中影响油松幼树株数的顺序: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郁闭度;影响油松幼树生长的顺序: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油松天然更新由好到差的坡向顺序: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土层越厚,天然更新效果也越好;郁闭度中等(0.3~0.6)的林分,从更新数量、均匀程度及更新幼树的生长状况来看,都比较好,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对油松天然更新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原理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工植被配置模式,调查试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生长状况,并与自然恢复区、裸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油松+沙棘配置模式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分析和量化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区综合生态效益与对照区的综合生态效益结果为:油松+沙棘模式优于杏树+沙棘模式优于油松+柠条模式优于自然恢复区植被优于裸地。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树种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石灰岩中山区两个立地条件,包括干旱阳坡24个水保林树种,阴坡9个造林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分。结果为干旱阳坡乔木树种以樟子松、侧柏、油松得分最高,分别为4.86、4.43、4.29;小乔木及灌木树种以沙棘、翅果油树、荆条得分最高,分别为3.71、3.43、3.29;阴坡以樟子松、油松、沙地柏得分最高,分别为5.0、4.0、3.29。在选择造林树种时,除参考综合评分外,还应考虑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造林方法,以及树种特性和经济价值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子洲县选择样地和样树,进行了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等不同坡向对核桃幼树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影响研究,结果为不同坡向对核桃幼树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半阴坡最有利于核桃幼树生长,其次为阴坡,阳坡最不利;在榆林黄土高原区核桃栽植应优先选择半阴坡,其次为阴坡,因尽量避免选择阳坡。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辽西阜新地区油松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以35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土壤,并对土壤中的各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供试土壤中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坡下位置含量最高,其中除速效K以外,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的含量顺序均依次为坡下>坡中>坡上;不同坡向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阴坡含量最高,半阴坡含量次之,其中有机C、全N、速效P含量次序均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速效N和速效K含量次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坡次生植被与土壤营养现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次生被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之关系,分别立地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坡上部的群落生物量最低,为0.693kg/m^2,阴坡上、下部和半阴坡下部相近且较高,平均为1.228kg/m^2,阴坡、阳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同一坡向不同坡位,相同层次的有机质趋于一致;阴坡各立地类型0-30cm土层内平均为24.15g/kg,阳坡霜应层层次均值为14.26g/kg0.30cm、0=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阳坡、半阳坡、半阴坡3个坡向和坡上、中、下部3个坡位对杜松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虽有差异,但均无大的影响。整地方式对杜松干旱阳坡造林影响不大。杜松在干旱阳坡造林只要提前整地,苗木不修枝、趁雨季栽植即可获得80%以上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硬阔叶用材树种,选择适宜的立地培育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水曲柳林分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水曲柳适宜在半阴半阳坡或阴坡,凹形坡生长,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生长较好。从坡位来考虑,不存在逆温的地区在中下坡生长较好,有逆温现象存在的地区,幼龄林在下坡易受霜冻,适合中上坡,中龄林在下坡可以免受霜害。  相似文献   

19.
毕理智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16-17,32
对上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的土壤培育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良种试验林的树干通直度和林木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普通人工林;阴坡、半阴坡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情况明显优于阳坡、半阳坡。最后提出了早春浅耕、伏季旋耕,加强肥培管理,根据气候条件灵活灌溉等母树林土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面对气候变化,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森林经营抚育,提高生态林的功能效益,选取泰安徂徕山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油松、麻栎2个树种的样本,建立年表,分析各树种径向生长与气温、降水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栎、油松2个树种生长更易受降水的影响,两者与7月份、8月份的降水量呈正相关,2个树种对降水和气温因子响应程度为油松大于麻栎。在海拔600~800m范围内,油松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程度是阳坡大于阴坡,表明油松较宜生长于600~800m的阳坡,而麻栎对气温和降水2个因子的响应表现也是阳坡大于阴坡,600~800m范围阳坡较适宜麻栎的生长;在海拔400~600m范围,油松生长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海拔200~400m范围内,阴坡的油松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阳坡的油松生长主要受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