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涛  马明勇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2019,45(3):215-22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
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为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试验表明,效果比较好,而且对水稻具有增产效果,该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防治稻飞虱、纵卷叶螟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姜玉红胡务义(浙江省淳安县植保站311700近年来,我县水稻稻飞虱连续大暴发,稻纵卷叶螟、螟虫发生量逐年回升,年平均损失稻谷4500吨,平均每亩损失稻谷30公斤以上。过去,我县防治稻虱主要用扑虱灵,防治纵卷叶螟主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甲维盐、毒死蜱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效果较理想,上述药剂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能够明显提高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三唑磷防治三化螟效果也较理想,但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一般,对稻飞虱具有刺激增长作用。锐劲特对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持效期较长,对压低下一代稻飞虱虫源基数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高县2014年早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这几类水稻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对比,对不同处理病虫情况及产量情况进行调查,对防治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完全不防治产量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完全不防治的效益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效益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2014年上半年雨水多,湿度大,造成纹枯病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中等发生,二化螟和稻瘟病轻发生。  相似文献   

7.
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王培  符伟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6):202-207
基于兼治水稻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杀虫单剂缺乏的现状,2014-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以及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以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最为理想,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0%~93.62%和86.57%~90.81%,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7.60%~82.24%。其次为三氟苯嘧啶与溴氰虫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高效且兼治稻纵卷叶螟;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3%~86.75%和67.31%~75.30%,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9.07%~84.30%。三氟苯嘧啶与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阿维菌素混配对稻飞虱高效,但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但后期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一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使用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配,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8.
对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均在71.7%以上,保叶效果高达83.8%。  相似文献   

9.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每667m2用锐劲特30mL 艾美乐2g,在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及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药后28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以上,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4.2%,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危害,达到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20年浙江桐乡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早、发生重,褐飞虱发生期早、零星冒穿的发生特点,分析认为水稻播种过早,对三(1)代稻纵卷叶螟未及时防治,水稻封行后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褐飞虱是其重发原因。提出了推行适时播种,以切断三(1)代稻纵卷叶螟的食料来源,减少下一代稻纵卷叶螟基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特别要注重早期水稻"两迁"害虫迁入监测;以药剂的选择与防治适期的确定为重点,对种植大户、农资店开展科学用药培训;在水稻封行以后,禁止植保无人机用于防治稻飞虱。大面积水稻田可以采用担架上喷雾器防治稻飞虱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兼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 ,每 667m2,用5%锐劲特悬浮剂30~50ml施药1次 ,即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的危害 ,药后20d保叶效果达83.5%以上 ,药后40d对稻飞虱的防效仍达88%以上 ,水稻产量比不用药区增加18.2%~21.0%。  相似文献   

13.
组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恩施自治州水稻生产主要害虫,而这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发生为害,为了评估20%氟虫双酰胺WDG与防稻飞虱药剂组合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这些组合的优缺点(防治效果、持效期、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黄冈市水稻生产上重要害虫,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大发生.甲胺磷等5种剧毒农药全面禁用后,为了进一步筛选出既能防治稻飞虱,又能兼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替代农药,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新开发出了40%稻丰散水乳剂,为了验证其防效及安全性,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50%结果表明.丙溴但对稻飞虱的防虱的兼治药剂。丙溴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3磷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效差.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吡虫啉药效相比,差异种水稻害虫的田闽试验。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极显著.建议不作为稻飞  相似文献   

16.
杀虫单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试验李玲君,谢淑玲,陈永峙(浙江省苍南县植保站325800)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水稻的三大害虫。现用农药由于害虫抗性等原因,防效逐年降低。生产上急需以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农药来取代现用农药品种。为此,我们用8...  相似文献   

17.
陆燕 《广西植保》2007,20(Z1):93-96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巴马县地处桂西北山区,由于2003年以前甲胺磷等剧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减少.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以单季中籼稻为主的地区,单季中籼稻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5%以上。在一季稻生育中后期,白背飞虱、褐稻虱和稻纵卷叶螟常混合发生,以往常应用甲胺磷、叶蝉散等速效杀虫剂防治稻飞虱,但因这些杀虫剂残效期短,对天敌杀伤率大,特别是甲胺磷防治后常引起稻飞虱的再度猖獗。为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善忠  曾宜杰 《江西植保》2003,26(1):16-17,15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完全不施药防治,各种病虫害为害严重。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与完全不施药防治比较,水稻产量增加明显。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比较拜耳药剂与常规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拜耳药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