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华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安县是漳州市的茶叶生产大县.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华安县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导向,对做大、做强华安茶叶产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茶叶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茶叶产品。因此,无公害茶叶是一种无污染、质优、安全的健康饮品之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意识相适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无公害茶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茶叶生产企业的共识。现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华安县五季茶栽培及加工技术标准化研究通过技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郑乃辉、姚信恩主持的《华安县五季茶栽培及加工技术标准化研究》(编号2003N062)于2005年3月17日在华安县仙都镇通过技术鉴定。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提出温湿调控技术,使春茶开采期比常规茶园提前20-30天,延长茶叶年生长期,年可增采一季茶叶(达五季);在特定环境与品种条件下,铁观音亩植6000株左右,实现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二年成园;研究形成适宜五季茶的茶园喷灌设施建设技术;研究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与措施,降低害虫种群数量,降低茶叶农残,使生产的茶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根据五季茶芽梢…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四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发松 《福建茶叶》2006,(4):24-24,25
沙县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建立了400hm2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全县大小茶厂抽检的30多只样品全部达到无公害茶叶的质量要求。沙县山富企业有限公司2002年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茶叶”认证,沙县宏苑茶叶有限公司20  相似文献   

5.
徐安书 《中国茶叶》2005,27(1):33-34
涪陵是重庆市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状况已成为决定茶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自从2000年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包括蔬菜、茶叶、水果和肉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开发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开始,福建华安县以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为依托,从茶园选地、茶园规划、茶园建设、茶园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套适合华安县铁观音有机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促进了华安县铁观音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该模式进行介绍,以为其他茶区茶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发展无公害茶叶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制定了无公害茶叶系列行业标准,对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操作规程、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安全指标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柘荣县地处闽东山区,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发展无公害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柘荣县石山良种场现有茶园面积310亩,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大多数人们还是趋向于接受安全无公害的食品。所以,人们对于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也就更加看重。对于应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对茶叶中的有害农药杂质进行控制,还能够保障无公害茶叶的绿色生态性质。只有在茶叶栽培中使用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才能保证培养出的茶叶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无公害的茶叶栽培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选择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树种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施肥技术的选择、茶树剪裁的手段、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及无公害茶园土壤的管理等六个方面,来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进行应用介绍,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无公害茶叶。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共识,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和国际竞争的有效措施。农业部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力争通过8~10年的努力,通过对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一般认为,无公害茶叶是指不含污染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或者污染物质符合有关标准并不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类茶叶产品。但是,实际上无公害茶叶具有比以上表述更为广泛的含义,笔者在参与无公害茶叶系列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形成了对无公害茶…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1,31(5):427-433
随着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无污染、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作为无公害茶叶的较高层次——有机茶叶的供给却不见明显增长。本文抽取福建省383家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效应因素、品牌因素等是影响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投入对于茶叶企业有机茶的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继金  周继法 《茶叶》2001,27(3):50-51
在人们日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开发有机茶和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市场所趋,是茶叶生产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为切实将茶叶农药残留量降低至安全允许范围内,并符合欧盟等消费市场的需求,有效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最近,我们对重点产茶县、市茶园中的化学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华安县是铁观音茶叶的主产区.为了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华安县在发展有机茶园高效栽培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为全面提高华安铁观音品质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做大做强华安茶叶产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为例,总结出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华安县历史上就是漳州的茶叶主产区之一,茶产业是华安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山区面貌的一大亮点,涵盖一、二、三产业,形成了典型的一县一品的"大茶业"发展格局,已成为华安最具发展潜力、生产效益最好的一大特色产业。然而,随着国际食品安全壁垒的日益森严,茶叶质量安全成为一个敏感问题,特别是"农残"事件的报道,给茶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近年来茶叶农残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控制农残、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注茶叶卫生标准变化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新 《中国茶叶》2005,27(5):6-7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稳步增长,200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84万吨和28万吨.在农业部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据2005年对全国168家企业抽取277个样品调查,按NY 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判定,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危珊  高俊  周育辉 《福建茶叶》2016,(12):11-12
通过对茶叶的测试点实行质量安全标准,创建计算机风险管理系统,来完成对风险的辨别、评定、预防、应对(处理)、掌控、监督等功效,通过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在茶叶中的运用,可保证茶叶的质量及在生产中的风险预防,使茶叶及茶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在合格之上,从根源上保障茶叶的生产质量,为以后茶质量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生产无公害、绿色的茶产品,可使人们饮用到健康的茶,从而把茶叶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浦城县“十里排”茶场生产无公害茶叶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是市场准入的最基本的要求。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总称。无公害茶是今后茶叶消费的必然要求,实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管理已成为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华安县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安县近几年茶叶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县茶叶总面积已达10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种植的品种又比较单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经济市场除了看重产品的生产量,更看重产品质量。无公害茶叶作为近年来投入发展生产的经济作物,得到了社会市场的认可,并且越来越需要像无公害茶叶这样的产品,体现了我国对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与重视。由于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要求众多,病虫防害也是其中一项巨大的任务,在无公害茶叶培育中病虫害更加严重,所以需要通过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变化,得出适应无公害茶叶的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对于食品卫生安全领域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无公害作为绿色理念的代名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一度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的重要载体。如今的茶叶也在不断满足市场与用户需求的原则上,进行绿色无公害的种植、生产与包装。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是一项关注茶叶种植、养护、采收全流程的新型种植技术,本文尝试讨论了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的技术要点,为关注此话题的人们提供给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