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雷 《农家致富》2006,(18):55-55
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不宜给宝宝过多吃。草酸在人体内会与钙和锌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排出体外,容易引起宝宝缺钙、缺锌,导致骨骼、牙齿发育不良,还会影响智力发育,所以给宝宝吃蔬菜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2.
姚继霞 《新农村》2001,(7):26-26
饮食清淡,营养平衡,对高血压的防治和康复均有很好的效果。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1.限盐补钾增钙质高血压病人不宜吃得过成,因为盐里面含有钠,过多的钠可以引起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和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原则上都要吃得淡一些。钾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促进钠排出,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油菜、菠菜、苋菜、香菜、香菇、木耳等蔬菜含钾量较高,有条件者应多食用。高钙食物可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宜多食富含钙的食物,如奶类、豆类、鱼、虾、贝和芝麻、海带、田螺、荠菜等。2.节食少脂高纤维超重或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概率较  相似文献   

3.
在炎热的夏季,当你酷暑难耐时,品种丰富的蔬菜会帮助你缓解暑热。夏季的菜市场蔬菜种类繁多,物美价廉。也许你还不知道,其中的某些蔬菜有着重要的保健和食疗作用。茄子茄子又名茄瓜,味甘、性寒,是夏秋两季常见的蔬菜。茄子肉质柔软,含多种维生素,尤其富含保护血管的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质。具有止痛活血、清热消肿、利尿及防止血管破裂、降血压等功效。是老年人、心血管病人的最好蔬菜。有血管硬化病变及咯血等出血性疾病的人应多吃,做为辅助治疗。茄子性寒凉,脾虚、消化不好者不宜多食。  相似文献   

4.
桃虽好吃,但不可多食。李时珍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疖,有损无益。”常言“桃养人”是指食桃要适度,恰到好处。多吃桃子容易上火,凡是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宜多吃。桃仁虽然有破血行淤、滑肠通便的功效,但是桃仁含有挥发油和大量的脂肪油,泻多补少,所以不要多吃,桃仁吃多了,可以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5.
西瓜含水量多,是盛夏消暑佳品,但肉质寒凉,年迈体虚者多吃易发生腹痛或腹泻;心力衰竭和水肿严重的病人,也不宜多吃。  相似文献   

6.
1、久存蔬菜。新鲜蔬菜,存放久了,维生素会慢慢损失。例如,20℃时菠菜放置1天,维生素C损失达84%。所以,蔬菜应趁新鲜吃。需要保存时,应选择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贮存,而且贮存时间不宜过长。2、丢弃含维生素最丰富的部分。有些人在吃豆芽时,只吃上面的芽而将豆瓣丢掉。其实,豆瓣中所含的维生素C比豆芽部分多2 ̄3倍。有些人在做蔬菜饺子馅时常把菜汁挤掉,这样维生素会损失70%以上。正确的方法是,切好菜后用油拌好,再加盐和调料,这样油包着菜,馅里的汤就不会溢出了。3、用小火炒菜。维生素C、B1都怕热、怕煮,据测定,大火快炒的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正> 牛皮菜生长迅速,摘叶后又抽发新叶较快,所以目前农村不少养猪户靠种牛皮菜作为养猪的青绿饲料,这里给农民提个醒、在用牛皮菜喂猪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合理饲喂牛皮菜。就是喂量不宜过多,因牛皮菜含有较多的草酸,如喂量过多,猪吃入后过多的草酸在胃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8,(1)
吃豆制品多多益善营养学家指出:黄豆中的蛋白质,能阻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过量摄人豆类蛋白质,可抑制人体正常吸收铁质总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症状。所以,吃豆制品不宜过多。吃水果越多越好没有成熟和味道太酸的水果中,含有安息香和草酸等。这些酸性物质在人体内不易被氧化分解,经代谢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仍然是酸质。因此,吃水果过多,不仅难以全部吸收造  相似文献   

9.
《农村新技术》2022,(1):65-66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这话大家都知道.多吃绿叶蔬菜有好处,关注健康的人也都知道.不过,绿叶蔬菜到底有多好?很多人其实还不太清楚. 最近十几年来,有关绿叶蔬菜的各种健康好处、研究结果越来越多.比如有益减轻致癌物的危害、有益骨骼健康、有益心血管健康、有益预防认知退化、有益运动成绩等.最近又有了一个关于维生素K的新研究结果:绿叶蔬菜里的某种成分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换句话说,所谓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就是有利于长寿.  相似文献   

10.
处于目前夏令阶段,人的身体阳气在外,而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切忌贪凉而暴饮暴食冷饮。俗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尤其慢性病患者吃冷饮更应选择,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气管炎,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者都不宜多饮用含酸冷饮;糖尿病患者不应饮用含糖冷饮。  相似文献   

11.
在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而且可预防感冒。到了晚上,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所以,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06,(12)
吃涮羊肉,不宜单纯讲究肉“嫩”,七八分熟时就开吃,这样做容易感染旋毛虫病。吃炭火火锅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吃火锅时往往是人多房间小,空气不流通而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也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不宜贪食火锅汤。火锅的配料多是肉类、海鲜和青菜等。这些材料混  相似文献   

13.
香蕉含糖量较高 ,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 有胃溃疡病的人胃酸分泌较多 , 腹泻的人胃肠收缩能力差 , 吃了香蕉会加重病情 . 关节炎和肌肉疼痛患者吃了香蕉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较慢、代谢产物积滞 , 体内维生素 B消耗增大 , 使痛感加重 . 患肾炎、心力衰竭和水肿的病人 , 也不宜吃香蕉 , 因为香蕉含钠较高 , 吃香蕉后会造成钠盐与水分堆积 , 导致症状加剧 .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所以不少人认为,对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吃蔬菜和吃水果都一样,加上水果色泽鲜美,气味芬芳,口感好,洗食方便。尤其是小儿,大多喜食水果,厌吃蔬菜,家长往往误以为买些水果给孩子吃,即使不吃蔬菜,也能够满足孩子成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蔬菜和粮食一样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食品,米面肉食主要供给人体糖、脂肪、蛋白质,而蔬菜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吃水果是不能代替吃蔬菜的。 仓贮使水果中营养素大量损失 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倪艳智 《农家参谋》2011,(10):32-32
现在很多人都怕吃蛋糕,担心吃多了容易发胖,那些有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就更不敢多吃了。我在上海看到一种新型蛋糕,原料竟然是各式各样的蔬菜,卖这种蛋糕的商家生意还不错。如果开一家蔬菜蛋糕店,会不会有市场?  相似文献   

16.
1、吃蔬菜能促进消化吸收。蔬菜本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论是凉菜或热菜,都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蔬菜不仅能刺激胃液的分泌,还能提高胃液的消化能力,并对胰腺的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2、吃蔬菜可以减肥。蔬菜对老年肥胖者来说尤为重要。要知道蔬菜的体积较大,很容易吃饱。但总热量较少,还含有防止糖类变为脂肪的酒黄石酸。由于蔬菜含纤维较多,所以能促进肠管蠕动迅速排便,能起到减肥的效果。但土豆和甜菜含有大量的淀粉,应少吃。3、蔬菜对心血管患者有益。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蔬菜,因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盐,…  相似文献   

17.
<正>蔬菜每个人都吃,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如蔬菜存放太久,做好的菜不马上吃等等,这些习惯都会让蔬菜的营养大大流失。久存蔬菜:很多人通常喜欢一周做一次大采购,把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这样虽然节省时间、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状  相似文献   

18.
徐美云 《新农村》2009,(8):29-30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蔬菜生吃能保持其营养成分,因此就不管蔬菜种类一律生吃.到底蔬菜应该生吃还是熟吃呢?对此,营养专家强调,不同种类的蔬菜应有不同的吃法,生熟结合才能真正吃出健康来.  相似文献   

19.
孩子长高的血大要素:合理的营养 专家认为,各种环境因素中,充足、合理的营养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     
葱、蒜、姜、韭菜、蒜 、莴笋、黄瓜、萝卜等蔬菜,自古人们都有生吃的习惯。据科学家们最近研究,生蔬菜中不仅含有各种维生素,还含有酚、酿两种特殊成份。酚能阻止癌细胞的代谢和发展,醌能消散致癌物质,还能通过液体形式把它从体内排出来,最近美国一位癌症患者安·威格莫伦,就是因为常吃生蔬莱和植物嫩芽而恢复了健康。现在有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爱把蔬菜炒熟,就连可以生吃的黄瓜、蒜 、莴笋也都炒一炒,缺乏科学知识的人,还把它们炒得过于熟烂,并将大量莱汁抛弃掉。这样,不仅破坏了蔬菜中的维生素、酚和酿等人体中非常需要的营养成份,而且造成了浪费,原始味道也在加热时散发掉。所以蔬菜最好不要炒熟,特别是很多宜于生吃的,更不要炒。生吃,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蔬菜并清洗干净,以防寄生虫卵进入体内而导致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