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Ictaluras punctotus,台湾称淡水鲶)是美国主要的池塘养殖鱼类。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均从美国引进试养,获得良好效果。美国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仅对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繁殖、养殖技术、鱼病防治和鱼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叉尾鮰的营养生理、消化吸收、饲料配方和颗粒饲料制造等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闻明酪素被膜对鲤鱼和斑点叉尾鮰稚鱼食物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将结晶氨基酸加进鲤鱼和斑点叉尾鮰稚鱼的饲料中,同时加进酪素作成酪素被膜饲料,以这种食物喂食上述两种鱼共6周,观察酪素被膜对鲤鱼和斑点叉尾鮰稚鱼食物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经长期驯化后,已成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斑点叉尾鮰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能力强、肉味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斑点叉尾鮰需求急增。刺激了国内斑点叉尾鮰养殖,特别是一些内陆省份。相继建立了养殖基地。现将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是我国成功引进并广泛推广养殖的一种淡水经济鱼类,根据斑点叉尾鮰喜聚群、易驯化、能食人工饲料等适宜高密度养殖的生物学特性.开发斑点叉尾鮰池塘健康养殖高产技术,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含量(50、75和100 mg/kg)的喹烯酮来饲养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养殖周期为60 d,研究喹烯酮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喹烯酮的对照组相比,添加喹烯酮的实验组中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加快,死亡率降低,饲料系数下降。当饲料中添加喹烯酮的剂量为75 mg/kg时,其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率提高最佳(P0.05),饲料系数最低,成活率最高。在75 mg/kg的喹烯酮添加量下,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抗缺氧能力、血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均有提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喹烯酮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作用呈现非剂量依赖性,而且添加75 mg/kg喹烯酮对其抗缺氧能力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建鲤和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喹烯酮的最适用量为75 mg/kg。  相似文献   

6.
《渔业科技产业》2007,(3):42-43
日前,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鱼类营养与病害防治研究室研究员曾令兵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自己独立建立的斑点叉尾鮰肾脏组织细胞系在国内首次成功分离得到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Ictalum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nms)鮰科(Ictalurus)。其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84年引进,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斑点叉尾鮰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该品种也是我站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殖的品种之一。其人工繁殖技术在我市目前仍鲜见报道。本文介绍了利用马来酸地欧酮(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IHRH—A2)及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催产剂,利用养殖池产卵、车间孵化的方法进行斑点叉尾鮰孵化,旨在研究斑点叉尾鮰在北方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特点,为我市斑点叉尾鮰的人工孵化提供理论依据,现把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1997年从美国引进的德克萨斯州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鮰卵黄苗,经过几年的培育后,于2000年在江苏省泰兴水产良种场首次繁殖。3龄首次产卵的斑点叉尾鮰产卵率较低,卵块较小。泰兴水产良种场对斑点叉尾鮰的繁殖评估结果表明,产卵筒数量少和设置太深造成了上述较差的产卵结果。产卵筒的数量应从原来的1∶10增加到1∶2或1∶3(产卵筒与雌亲鱼之比)。产卵筒设置的深度应不得超过60cm,除非在水温激剧升高的情况下,则将产卵筒设置在水下≥1m。3龄斑点叉尾鮰繁殖的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率高和成活率高的特点。在81天的投饲期间,五口重复试验地中斑点叉尾鮰从0.08g长到45.9g,平均饲料系数1.31,成活率为85.1%。这些均高于1997年斑点叉尾鮰亲本饲养的结果,在149天的试验期间,斑点叉尾鮰亲本只长到72g,饲料系数为1.47。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是美国池塘养殖的主体鱼类,其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业的首位。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和中南部各州,每年销售额达数亿美元。美国养殖斑点鮰已有50多年的历史,美国科学家在鱼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使用各种化学药物防治叉尾鮰疾病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美国科学家认为,在开展叉尾鮰各种疾病治疗时,要认真考虑到如何提高鱼类的天然抗病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我国。斑点叉尾鮰个体大,含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它们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适应性强,易饲养,疾病少等特点,在我国已得到广泛推广养殖。本文探索在池塘中用配合饲料主养叉尾鮰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根据目前斑点叉尾鮰的市场需求,阐述了广西发展斑点叉尾鮰产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近期发展目标和进行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开发的建议,旨在推动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FDA于2007年6月28日作出决定,鉴于近来多次在中国输美水产品中发现违禁药物残留,FDA于当日起严查包括斑点叉尾鮰在内的四种中国输美水产品,美国的这一举动导致国内水产加工厂对斑点叉尾鮰的收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到年底或者明年,美国方面若不“解禁”,加之10~11月份是斑点叉尾鮰大量上市的季节,如无出口消化,国内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严重打击我国正日渐兴起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产业。对此,我刊就斑点叉尾鮰药残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副主任吴光红研究员和朱晓华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班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义尾死亡,危害很大,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将笔者当地2006年发生的一起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班点叉尾鮰是我国引进的新的养殖品种。本文作者对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斑点叉尾鮰急性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04年4月底至6月期问.先后在四川省的鲁班湖、三岔湖和龙泉湖等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区发生一种暴发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传染快等特点,与目前报道的斑点叉尾鮰疾病在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给当地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左右。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江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示范试验。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在5个1m3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400尾/m3。经166天饲养,斑点叉尾鮰从91g/尾长到了658g/尾。试验所用饲料为蛋白质32%的全植物性蛋白源豆粕饲料,平均饲料系数为1.76:1。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平均毛产量为185kg/m3,成活率70%。该养殖试验受到了洪水、高温和河水中高泥沙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5口面积均为2亩的池塘进行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鮰夏花至鱼种的培育,放养密度每亩6000尾,饲养111~114d,斑点叉尾鮰平均尾重从0.08g长至43.55g,饲料系数1.31,成活率85.1%,平均亩净收入1721.64元,投资回报率53.9%,显示了良种斑点叉尾鮰苗种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生产整体水平不高,苗种生产量一直上不去,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斑点叉尾鮰苗种年生产量约在1000~2000万尾左右,造成苗种供求矛盾突出,影响了该鱼的推广养殖。笔者几年来通过对斑点叉尾鮰繁殖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并每年生产近100万尾苗种供应各地养殖,出苗率由1990年25%提高到1993年的91%。现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归纳一下,以供参考。 一、亲鱼培育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在原塘或产卵池放置产卵巢自然受精后收集卵块在孵化器进行人工孵化的方法。亲鱼培育是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