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蜂群高效情绪的促成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紫贤老师在《蜜蜂的行为》一书的46页中谈到:蜂群的高效情绪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入新居初期;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各种工作效率都很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蜂群的1倍以上;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2个星期。怎样使这一为时不长的高效情绪在采蜜、繁殖等方面不失时机地为我所用,从而取得采蜜、繁殖、造脾等方面的最佳效益,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吕海兵 《中国蜂业》2007,58(6):44-44
何谓蜂群的高效情绪?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能够把蜂群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提高,让蜂群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从而积极地采集、繁殖,这就是高效情绪。在实际生产中,蜂友们不难发现,春繁时,蜂群育儿积极,哺育强度达到前所未  相似文献   

3.
群体情绪是营群居生活的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在自然选择的强大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对群体生活方式的适应现象。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入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蜂群的1倍以上;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本文对蜜蜂采集高效情绪的促成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蜂群"秋衰"是自然规律.影响"秋衰"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如下:1)蜂王到秋季产卵自然减少,特别是老、劣蜂王;2)幼虫蜂螨的寄生率提高;3)8月15日后我地基本上没有蜜粉源.在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下,蜂群"秋衰"很快,有的蜂群甚至难以越冬.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进、选育蜂蜜高产种蜂王,创造适宜的采蜜条件,促成蜂群采蜜的高效情绪,适时适量采收蜂蜜等技术措施,能够大大提高蜂群产蜜量,增加养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26)养蜂方法很多,你认为哪一种饲养方法好? 你要问我,我当然要说"蜂群分区管理法"好,因我多年都在用它.但是,不管是"分区法"的学员还是用其他方法的学员,不一定都能取得好成绩.养蜂不能迷信,要以科学的态度走自己的路;不管哪一种饲养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再好的方法,也必须适应本地区的蜜源与气候特点,因为蜂群是受蜜源制约的,只有配合它,做到内(蜂群)外(蜜源)结合,才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伤力"顾名思义是(蜜蜂)因劳累过度而提前结束生命;蜜压子圈是因巢内蜜太多,占用了蜂王产卵的地方,影响了蜂群培育后代,使蜜蜂死亡大于出生,蜂群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蜂群遭螨害后轻者群势下降,产量减少;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蜂螨为老生常谈,治螨已成了蜜蜂饲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如何才能达到既省工又高效,污染度轻,负面影响小的治螨效果,是每位蜂业工作者,特别是生产一线的蜂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使用"螨药汽化器"的体会,认为它是目前治螨的良方之一.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爬蜂病"是蜂群常见病.有由某种疾病引发的,如孢子虫病引起的"爬蜂病",受寄生虫如蜂螨引起的"爬蜂病";有受水污染或药物及有毒蜜、粉而引起的"爬蜂病"……但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爬蜂病"都会影响蜂群发展,给养蜂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危害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病虫害的袭击.下面谈几件事例,请蜂友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任换鱼 《中国蜂业》2008,59(2):26-26
强群和保持工蜂积极旺盛的采集热情,二者缺一不可。在正常的养蜂生产活动中,每一位养蜂者都十分重视强群饲养,而对分蜂热认识不足。蜂群采集情绪是由蜂群内部的分蜂情绪决定的,而蜂群内部的分蜂情绪又与蜂王的优劣、工蜂日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2.
经多年来试验,成功研究出不用抗生素、早春能促使蜂群健康快速春繁的生物制剂和方法.在外界没有蜜粉源并且气温较低进繁殖,很难提高蜂群的积极性,培育出的幼虫不健康.一旦工蜂活动加强,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工蜂冻死和致病,导致春衰.很多养蜂者用弱群春繁,待蜂群强壮时流蜜期已过,只有望蜜兴叹.况且弱群在不良气候条件下繁殖,蜂群抵抗力差,客易感染疾病.开繁群势稍强的,蜂王又迟迟不产卵,蜂群发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多年试验,找出了一种能预防蜜蜂消化道疾病、提高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蜂王快速产卵的生物制剂和饲养方法,能使蜂群快速健康春繁,为全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1 饲养壮群 "强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一群蜂的数量很多,但大部分是幼蜂,这只能算是一群强而不壮的蜂群.只有幼蜂、青年蜂、老年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使得蜂群里干什么"活"的蜂都有,才能称其为壮群.壮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当然,也不是说壮群就绝对不会遭受巢虫危害,它同样会,只不过由于其群势壮,子脾面积大,对中小弱群来说,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老蜂死去后会有一些未受危害的出房幼蜂来补充,于是壮群群势就不表现出下降.  相似文献   

14.
养蜂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秋,下面就寒地蜂群的秋季管理谈点看法. 1两个"宜早不宜迟" 1.1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以黑龙江北部为例,一般年份7月末大流蜜期到来,而很多资料记载,8月1日蜂王产的卵即可越冬.很多蜂友为了多取蜜而限制蜂王产卵,甚至用无王群采蜜,9月10日以后,寒流来袭,蜂王停产断子,蜂数不足,这样的蜂群很难越冬.所以我提倡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15.
养蜂的目的是采集蜂产品,冬春季节是养蜂淡季,而我在淡季依靠给温室大棚出租蜂群,让蜜蜂"走穴",竟也赚来了意想不到的"闲"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本刊1996年第5期拙作《处女王的贮备和利用》一文的纠错和补充。“育王而不考虑蜂群的群体情绪……造成人为损失”。 (《蜜蜂的行为》222页 )。同样 ,贮备处女王不考虑蜂群的群体情绪也会造成损失。没有分蜂情绪、失王情绪和交替情绪的蜂群 ,交尾是不会成功的 ,用这种蜂群贮备处女王也是不会成功的。有交替情绪、失王情绪和较重分蜂情绪的生产群 ,可同时贮备同期、同种和同群哺育成的处女王2只以上。除上述2种情况外 ,一般的生产群能贮备1只处女王。贮备处女王 ,要提前1~2d(日 )将王台导入。贮备即将出房的王台,处…  相似文献   

17.
1要不要奖励有2种主张 饲养蜂群要不要奖励,有2种主张:一种要求奖励;一种不要求奖励.主张奖励的认为蜂群经过奖励,能够刺激蜂群情绪;激发蜂王春繁提早产卵,增加产卵量;工蜂积极哺育幼虫;能够早日成为强群参加采集,争取蜂产品丰收,获得较多收益.主张不奖励的,认为由蜂群自然繁殖,顺其自然.其实,道理很简单:根据蜂群所在地和外界环境及养蜂的目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滕纯森 《蜜蜂杂志》2009,29(9):26-26
为了高效利用非越冬蜂为蜂群多繁育一批健康的越冬"种蜂",使我们的越冬"种蜂"成倍增加,为来年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千变万化的气候及蜜源植物流蜜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蜜蜂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特性,养蜂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蜂友在日常蜂群管理时参考。一、新王群积极性高涨蜂王是蜂群的"国王",一旦失王,蜂群开始骚乱,之后情绪低落,两天后,当工蜂将2日龄的小幼虫改造成急造王台情绪开始稳定,蜂群恢复正常。当新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后,蜂群情绪空前高涨,主要表现在蜂王  相似文献   

20.
读了赵永春、杨进学两位蜂友关于蜜蜂搓衣板动作探讨的文章,谈谈笔者的粗浅观点和看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饲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别.就我地区而言,7、8月份,凡是在自然界有丰富的蜜粉源和较适宜的大气条件时,就会出现很多蜜蜂在巢门板上做一种有规律的动作.它们晃、悠、进、出,动作整齐得像在跳一种慢节拍的舞蹈.好像在做擦、刷、涂、抹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搓衣板动作,蜂群情绪高度兴奋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