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质量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目前我国现行的GB1353—86玉米标准进行修订的探讨,研究出了以容重定等代替纯粮率定等的方法.使玉米标准再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现行的玉米国家标准是以纯粮率来评价粮食的.纯粮率是由杂质和不完善粒的百分含量计算出来的.而杂质和不完善粒的测定是以感官检验为主,人为因素较多.并 且不能真实反映出玉米的内在质量和使用价值.容重是通过测定玉米的单位体积来定等的,它与玉米的成熟度、营养成分和出品率成正比.而且它是国际化的测定指标,很多发达国家的玉米标准就是以此定等的.所以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主产区东北在收购季节气温低,玉米水分大,对容重测定影响较大,故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标准.需研究出适合中国条件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拉开粮食品质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切实做到按质论价”的精神,为了拉开质量、品质差价,推进"优质优价”和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制、修订了<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饲料用玉米>五项优质专用粮食标准.新标准已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关于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所做的修改总的来看,取消了按地区、种植季节进行分类的质量指标和水分含量指标,3个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均不再有地区差异和种植季节差异.根据市场和生产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标准,如稻谷中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玉米增加了"不完善粒”指标.提高了部分质量指标,如稻谷的"黄粒米”,小麦的"皮色分类指标”、"角质率”、"粉质率”指标.调整了某些指标,如小麦的"不完善粒”,玉米定等指标由"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相似文献   

3.
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是关键因素。通过2017、2018两年对27个试验地14个品种进行调查,经过相关性分析,玉米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与收获质量关系紧密,与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损失率显著负相关,初步确定在黑龙江垦区使用迪尔或凯斯大功率收获机收获,子粒含水量29%以下,符合玉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DB23/T2154-2018田间损失率≤5%,杂质率≤3%);收获质量中不完善粒达到国家规定二等粮的质量标准,即"GB-1353-2009""玉米"中玉米质量指标,国家收购玉米二等粮不完善粒≤6%(破碎率+霉变率),为玉米机械粒收提供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饲料用玉米》新标准(GB/T17890-1999)是参考农业行业标准NY/T-1989《饲料用玉米》,采纳国际、国内对玉米品质评价的先进技术制定的。标准应能有效控制质量,而原标准使用的指标不能有效控制质量。由于玉米容重都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与纤维、破碎粒、霉变粒、水分等成反比,因此容重是最能体现玉米成熟度及玉米的内在品质的指标,以它作为定等的基础项目是完全合理的。且容重测定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人为误差小。新标准是按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分级(表1)。在新标准的不完善粒中没有“未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GB5 4 97- 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 ,两次烘干法的测定原理是试样在1 0 5± 2℃中烘干 30~ 40min后称重 ,但高水分的玉米在 30~ 40min内不一定能够使其中水分降到 1 6%以下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上获悉,近日国家在黑龙江省实施临时存储粮食收购相关政策正式公布。此次国家在黑龙江省收购的2009年新产玉米和大豆,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据了解,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48元·k^-1,具体质量标准按新的玉米国家标准(GB1353—2009)执行,生霉粒不超过2.0%。大豆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3.74元·kg^-1,  相似文献   

7.
进行沈阳市2015年产玉米品质分析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6个玉米品种的容重指标均在《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中等以上,因此所测玉米品种均适合作各级储备粮。宏硕899、锦玉29、富友1号、美玉99、美玉188、丹玉30、金科968和美禾8号,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宜做饲料用。东单70、富友99和农华101等品种的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淀粉类食品的原料。综合考虑,世宾338、丹玉405和丹玉30等品种质量较好,建议农民试种以上品种。  相似文献   

8.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拉开粮食品质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切实做到按质论价"的精神,为了拉开质量、品质差价,推进"优质优价"和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制、修订了<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饲料用玉米>五项优质专用粮食标准.新标准已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玉米子粒中2,4-D异辛酯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玉米子粒中2,4-D异辛酯残留量,样品用丙酮提取后,三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子粒中2,4-D异辛酯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8.7%~101.7%,变异系数为7.6%~9.0%,2,4-D异辛酯的最小检出量为2.0×10-11 g,玉米子粒中最低检出浓度为4.0×10-3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