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运用区域对比的方法,从类型特征、地理分布和形成机制方面,分析讨论了洞穴侵蚀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文中作出了各种洞穴形成演化的示意图和黄土高原洞穴侵蚀略图,分析探讨了洞穴侵蚀的地理分布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洞穴侵蚀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类型。是沟蚀发生的重要环节和胚胎。洞穴侵蚀发育与黄土的疏松结构和节理裂隙密切相关。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以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带和六盘山以西地区最为发育。并通过分析其危害和成因,为研究沟蚀发生、发展规律和洞穴侵蚀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在我发表的论文中,曾依据特别为土壤分类所拟定的原则,来研究有关建立统一的土壤命名问题。统一命名的一般方案,是依据Л.И.Прасолов所制定的,它也可称为是苏联的土壤分类表。在这篇论文中,我曾着重指出了分类表的主要目的,在于意图引用土壤方面已经积累的资料,成为肯定的而且在实用上又很方便的系统,并可能保证在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使各种不同土壤的命名,更能完全相一致。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这方面尚未取得一致,这样就使在  相似文献   

3.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长武王东沟试验区沟坡道路侵蚀及其防蚀措施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通过野外调查,定位监测和野外人工径流冲刷试验,结合土壤容重试验资料,在对沟坡道路侵蚀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沟坡道路侵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沟坡防蚀道路进行规划设计和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玉庚  叶正丰 《土壤》1978,10(5):184-185
有关山东土壤分类问题,解放以来做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定资料,但由于土壤分类的原则、标准及命名极不统一,很难把研究成果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西常家河滑坡区为研究区,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以及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在分布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滑坡体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明显增大、发育程度增高。研究了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成因机制,认为黄土滑坡对黄土洞穴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黄土土性、节理裂隙、水力条件以及微地形地貌来实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黄土洞穴成因、发育特征的认识,而且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道侵蚀与洞穴侵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内的沟道侵蚀和洞穴侵蚀进行特征分析,为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以王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卫星影像识别和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流域内沟道侵蚀和洞穴侵蚀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流域内共分布718条沟道和948个洞穴。(2)根据空间位置和地形特点将所有沟道分为冲沟、切沟、干沟、河沟。这4类沟道由于受土壤岩性组成、坡度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存在巨大差异。(3)43%的洞穴分布在冲沟中,51%分布在切沟中,6%分布在干沟中。河沟中没有洞穴存在。冲沟和切沟是洞穴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区域。(4)洞穴沟道的沟长、面积、切深、产流及产沙量都明显大于非洞穴沟道。[结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洞穴侵蚀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沟道的发育和扩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了黄土残区坡耕地(≤15°)细沟形成的机制和产流产沙特征,提出了积水是影响细沟侵蚀的重要因子,认为坡面薄层均匀流汇集和洞穴灌入水均是积水的特殊形式,并根据积水形成与汇集特征将细沟划分为漫流汇集型,积水渗汇集型,洞穴积水诱发型,积水穿洞汇集型和积溢流汇集型5类,分析了不同细沟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总量的贡献,同时指出积水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降雨特征,坡度和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国际土壤分类会议于 8月 3~ 8日在俄罗斯的彼得罗扎沃茨克 (Petrozavodsk)召开 ,来自 2 5个国家的80多名土壤发生与分类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 ,8月 3~ 5日是室内报告和讨论会议 ,8月 6~ 9日是野外考察 ,对当地土壤进行分类与命名的讨论。这次会议的第一焦点议题是国际土壤参比基础 (WRB)。现任WRB研究组织主席 ,匈牙利的E .Michi博士介绍了WRB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目标 ,即使全世界的土壤类型可以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分类命名 ,便于全球土壤对比和国际土壤学交流。前任WRB研究组织主席 ,比利时的J .Deck…  相似文献   

10.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自组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过程是坡面土壤颗粒的一种宏观定向有序运动,这种现象在耗散结构中称为自组织现象。细沟侵蚀愈剧烈,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愈严重。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进行了分析,对细沟侵蚀的防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