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持续六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甸棕壤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素分级方法研究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组成及磷有效性的影响,明确最有效培肥稻田土壤的磷肥品种。结果表明,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土壤无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65.64%~81.30%,有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18.70%~34.36%;施用不同磷肥均可增加土壤无机磷含量,其中施用磷酸二铵、重钙、过磷酸钙等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施用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可显著提高磷有效性,施用包膜重钙效果最好。含有机酸磷肥尽管能活化磷素,但也会导致养分流失。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库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碳酸盐褐土上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持续施用低量磷肥即施肥量与作物收获磷量相当、可缓慢提高土壤速效磷的浓度,并最终稳定在接近土壤“不缺磷”水平,但不能使土壤建立较大的有效磷库。中有在结合80%收获产品喂饲-堆腐回田的施肥制度后则可达到这一目的。猪粪中的磷与化肥磷对于改善土壤有效磷库的作用相似。每年小剂量较之每6年一次大剂量施磷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活性磷的浓度并有利于提高肥料残磷进行Ca2-P库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磷对山原红壤磷库组成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3年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处理对山原红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增加了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施磷处理下土壤表层无机磷、有机磷显著积累。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Fe-P为主,占总量的5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无机磷组分中的Fe-P、Al-P与速效磷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8)、显著正相关(r=0.706),表明Fe-P、Al-P为山原红壤的有效磷源。对于土壤有机磷而言,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稳性有机磷比例最高,其次为中等活性有机磷,再次为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最低,前二者占有机磷总量的90%左右。有机磷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分别与土壤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1)、显著正相关(r=0.840)。说明中等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是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来源。增施磷肥尤其是氮、磷、钾肥与农家肥配施后,可促进其他形态有机磷向有利于作物吸收的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转变。  相似文献   

4.
长期定位施肥对碱性紫色土磷素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5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上,开展了碱性紫色土水旱轮作种植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全磷、速效磷迁移和累积以及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施无机磷肥土壤磷可迁移至100 cm土层,Olsen-P可迁移至40 cm土层。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但使土壤磷可迁移至相同深度,且迁移量更大,Olsen-P可迁移至60 cm土层。耕作25年后,施磷处理土壤耕层磷素随时间的变化显著,MNPK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年增长率为0.033 g/kg,Olsen-P的年增长率为2.56 mg/kg。试验表明,连续数年施用足量磷肥后,作物施磷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以节约磷肥资源和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促进了磷素从耕层向底层的迁移,是造成土壤磷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期不同供磷水平下南方黄泥田生产力及磷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易受铁、铝等固定而有效性低,过量施用磷肥则产生磷素淋失风险,研究不同供磷水平下黄泥田生产力、磷库平衡及磷组分特征,可为磷素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福建黄泥田连续30年的供磷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0年3个供磷水平下[不施磷肥(CK)、30 kg(P_2O_5)·hm~(-2)(P1)、60 kg(P_2O_5)·hm~(-2)(P2)]水稻(1987—2004年为双季稻,2005年始种植单季稻)产量演变规律,并于试验的第31年分析土壤有效磷、全磷、无机磷库与有机磷库组分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0年施用磷肥,与CK相比,早稻、晚稻与单季稻历年平均产量P1处理分别提高64.9%、37.0%与19.9%, P2处理分别提高67.0%、41.2%与20.4%,差异均显著。不同稻作制度下黄泥田磷肥的增产效果为早稻晚稻单季稻。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第31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0.5%,全磷含量提高32.4%,差异均显著;Al-P、Fe-P、Ca-P含量与无机磷含量均显著提高,Al-P、Fe-P占无机磷比重分别提高2.12个百分点与4.40个百分点,但O-P比重降低9.45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施磷肥总体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与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降低了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P2处理表现尤为明显;增施磷肥, LOP与MLOP占有机磷比重增加, HSOP比重降低。籽粒或秸秆产量与Al-P、Fe-P、Ca-P、MLOP、LO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黄泥田连续30年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 P1与P2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呈现磷表观亏缺。增施磷肥提高了无机磷Al-P、Fe-P、Ca-P比重,有机磷组分呈现由活性较低的形态向活性较高的形态转化趋势。每茬60 kg(P_2O_5)·hm~(-2)可维持磷素养分表观平衡并保持适宜的有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6.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0-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轮作提高土壤磷生物有效性改善后茬作物磷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轮作体系的磷效率,本研究调查了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壤磷状况,并尝试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 (BBP) 评价其对后茬玉米磷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设置室内模拟盆栽试验,前茬作物处理包括蚕豆 (Vicia faba)、小麦(Triticum aestivum)、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和毛叶苕子 (Vicia villosa Roth),以不种植作物为对照。作物收获后,后茬均轮作玉米。每个轮作前茬作物处理均分为基施P2O5 60 mg/kg和不施磷肥两个处理。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测定土壤Olsen-P含量,并将土壤磷分为CaCl2-P、Citrate-P、Enzyme-P、HCl-P,评价土壤的有效磷状况。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和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及吸收累积量。  【结果】  轮作显著提高了后茬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前茬不施磷肥处理对后茬玉米的增产效果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不施磷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蚕豆后茬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最多 (185.7%),且增幅显著高于小麦和毛叶苕子的后茬;施磷条件下,蚕豆、黑麦草后茬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小麦和毛叶苕子后茬。不施磷条件下,轮作显著提高了后茬玉米地上部含磷量,以黑麦草茬口的增幅最高,达到66.7%,且显著高于蚕豆和毛叶苕子;施磷条件下,4个茬口玉米地上部磷含量与无前茬作物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黑麦草茬口仍显著高于蚕豆、小麦和毛叶苕子茬口的。前茬不施磷肥条件下,Enzyme-P在蚕豆、小麦、黑麦草和毛叶苕子茬土壤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施磷肥条件下,只有蚕豆和黑麦草茬土壤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这与轮作处理的促生效应相吻合。不施磷蚕豆、小麦、黑麦草和毛叶苕子土壤Citrate-P含量比其对照显著低20.99%、13.30%、5.05%和10.66%,而施磷土壤降幅更大,分别比对照低32.56%、22.86%、20.32%和27.62%。不论是否施磷肥,蚕豆与毛叶苕子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HCl-P含量,而小麦茬对土壤的HCl-P含量无显著影响。  【结论】  不论是否施用磷肥,轮作显著降低了土壤中Olsen-P的含量,但是却显著促进了后茬玉米的生长。依据BBP分级方法,轮作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Citrate-P和HCl-P含量,而增加了Enzyme-P的含量,进而提高了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增加了玉米吸磷量。在4种前茬作物中,黑麦草挖掘土壤供磷能力的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料对黄潮土有效磷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翠玉  张亚丽  沈其荣  蒋仁成 《土壤》1998,30(5):235-238
通过室内培养与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供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潮土经15年连年施用有机肥料后,土壤速效磷大幅度提高,土壤中活性,中等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对提高土壤供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施用猪粪等有机肥料,土壤中磷酸酶和生物量磷活性提高,从而改善了作物的磷素营养。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潮棕壤上连续进行18年的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处理相比, 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作用.不施磷肥处理, 土壤磷素收支赤字,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下降, 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呈显著直线相关; 施磷肥处理, 土壤磷素收支盈余, 18年间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明显提高, 提高幅度为0.02~0.04 g·kg-1, 土壤速效磷含量亦明显增加, 特别是在试验的后几年, 土壤速效磷含量似有加速上升的趋势.施氮肥对玉米有明显增产作用, 施磷钾肥对玉米增产作用不明显; 大豆则相反, 施氮肥增产作用不明显, 施磷钾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磷肥减施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我国农业过量和不合理施用磷肥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磷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也造成潜在威胁。研究减少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根系形态及根际中磷转化特征的影响,为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基础。 【方法】 在河北省衡水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连续三年进行了田间试验,在冬小麦季设置4个P2O5用量处理:0、112.5、150.0、187.5 kg/hm2,收获后在原处理小区免耕播种夏玉米。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获取根长、直径等数据,测定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和地上部磷含量及根际土壤中磷形态等指标。 【结果】 与农民习惯磷肥用量(P2O5187.5 kg/hm2)相比,3年磷肥用量减施20%~40%处理(P2O5150和112.5 kg/hm2),玉米籽粒产量、根系长度与直径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3年不施磷处理,根际土壤有效形态磷含量和玉米籽粒产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0年玉米收获期,不施磷肥处理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2008年玉米苗期和收获期土壤有机磷分组中,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磷肥减施20%~40%处理苗期根际中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组研究发现:从玉米苗期到收获期,各磷肥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a2-P下降明显;而不同磷肥处理间土壤中Ca10-P、Ca8-P、O-P (闭蓄态磷)、Al-P和Fe-P含量差异不显著。减施磷肥处理2008年玉米苗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P含量较非根际土壤高;与习惯施肥量相比,磷肥减施未明显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 【结论】 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地区,连续3年将小麦季磷肥的习惯用量减少20%~40%,对夏玉米产量、根系形态以及根际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影响尚不明显,因此,该地区磷肥施用量可从习惯用量的P2O5180 kg/hm2减至11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或有机肥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CaCl2-P、Olsen—P含量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的增长幅度。土壤磷的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渗漏磷量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Olsen—P含量与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如坤  时正元 《土壤》2000,32(6):310-314
本文为本系列的第二部分。研究表明,在退化红壤磷库重建中,施用磷肥,可迅速重建磷库,显著降低土壤的磷素最大吸附量,可以增加红壤保水能力,表明施用磷肥有着多重作用。有机肥在退化红壤养分库重建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更快地重建土壤磷库、钾库。对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也比单用化肥为快。结果充分说明,在恢复重建退化红壤养分库时,本文的有关措施是有效的,而且磷、钾库的重建可以比较迅速地达到。  相似文献   

14.
中南丘陵旱地磷肥减量对不同形态磷素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南方旱地土壤氮磷盈余问题,以湖南省浏阳市河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玉米减量施肥旱地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T1)相比,各施肥处理径流总磷,可溶性磷,颗粒态磷流失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常量钙镁磷肥(T2)和常量过磷酸钙(T3)2个施肥处理之间相比,施用钙镁磷肥的流失风险相对较大,而施用过磷酸钙可降低总磷流失13.69%。与施用常量过磷酸钙(T3)相比,磷肥减量10%~30%各处理(T4、T5、T6)的总磷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了4.18%,10.31%和24.30%。另外,可溶性磷中,以可溶性有机磷为主,与常量过磷酸钙相比,磷肥减量10%~30%的3个处理(T4、T5、T6)的可溶性无机磷流失分别降低了14.96%,19.11%和22.16%,可溶性有机磷分别降低了0.16%,21.60%和24.34%。另外,各施磷肥处理(T2、T3、T4、T5、T6)的渗漏流失总磷及可溶性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T1),说明施磷肥是导致磷素流失增加的重要因素。与常量过磷酸钙相比,磷肥减量10%~30%后的总磷及可溶性磷渗漏淋失量均显著减少,且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减少淋失量而不断降低,其中渗漏总磷分别降低了18.38%,22.06%和31.62%,渗漏可溶性磷淋失量分别减少32.81%,40.63%和46.88%。  相似文献   

15.
《土壤通报》1999,30(5):3
1986~1995年10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稳定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有效磷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在连年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磷肥,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而长期施用单元化肥,作物产量会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92~004),利用三种浸提剂(水、NaHCO3、Mehlich.3)和ICP-AES测定法初步研究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有效性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有机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常年维持在本底的极低水平;施用有机肥明显增加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有机肥与NPK配施次之,只施无机肥料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施磷而不施氮(PK处理)导致三种浸提剂提取的磷90%以上为无机态。水、NaHCO3及Mehlich.3浸提的有机磷占对应浸提总磷的比例分别为18.8%、14.5%和8.9%,这部分有机磷与作物地上部吸磷量、土壤有机质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在磷素贫乏的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是土壤有效磷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长期施用磷肥致使潮土中累积了大量的磷,为精确管控和合理利用累积磷素,我们研究了小麦–玉米连续种植下,停止使用磷肥后磷库的组成和消耗转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依托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进行,连续26年施用不同量磷肥,处理间土壤磷积累量差异很大。利用单个处理或两个处理耕层土壤混合的方法,制备Olsen-P含量分别为6.7、14.3、27.6、55.4、72.3 mg/kg的土壤(分别记为L1、L2、L3、L4、L5),用于进行微区耗竭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耗竭试验的5年间,测定了土壤全磷、Olsen-P和各磷库组分含量。【结果】潮土磷库中无机磷占比超过90%,L5处理土壤中的有效磷库组分Resin-P、NaHCO3-Pt、NaOH-Pt含量分别为L1的5.0、3.5、2.8倍。L1处理(缺磷土壤)的有效磷组分在全磷中的比例仅为10.4%,而难利用磷组分(C.HCl-Pt, Residual-P)的比例高达24.0%;L5处理(高磷土壤)有效磷组分比例高达20.6%,难利用组分比例低至14.3%。缓效磷组分(D.H...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的盈亏及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全磷、有效磷 (Olsen-P) 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西南紫色水稻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四川遂宁34年 (1982—2015年)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试验设8个处理,即不施肥 (CK)、氮肥 (N)、氮磷肥 (NP)、氮磷钾肥 (NPK)、有机肥 (M)、有机肥 + 氮肥 (MN)、有机肥 + 氮磷肥 (MNP) 和有机肥 + 氮磷钾肥 (MNPK),分析了土壤磷素盈亏与全磷、Olsen-P的变化特征。 【结果】 不施磷肥 (CK和N) 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磷约13.22 kg/hm2,且维持在较低的变化水平;单施有机磷肥处理 (M与MN) 作物携出磷量比不施磷肥提高了约1.73倍,磷素携出量呈增加趋势;施用磷肥 (NP、NPK、MNP和MNPK) 作物携出磷量在41.71~45.62 kg/hm2之间,吸磷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施磷肥土壤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土壤磷素年均盈余量为8.76~88.79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大于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磷肥,随施肥年限的延续磷盈余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中磷含量随磷盈亏而变化,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量与磷盈亏呈显著正相关,而不施磷或单施有机磷这种响应关系不明显;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NP、NPK、MNP和MNPK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14、0.16、0.015和0.018 g/kg,Olsen-P分别提高15.76、17.19、1.96和1.85 mg/kg。 【结论】 土壤磷素有效性随土壤磷素盈亏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西南紫色水稻土单施无机磷肥提升土壤磷含量的速率大于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浙北平原土壤有效磷的农学-环境综合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试验,拟订了浙北土壤有效磷的农学-环境综合分级指标体系。按照不施磷对照处理产量占施磷肥处理产量的相对比例大小和土壤磷素发生明显流失时的土壤磷状况,把土壤有效磷由低至高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和环境危险等6级。其中,水稻生产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标准依次为<6、6~10、10~15、15~20、20~50和>50mg·kg-1;蔬菜生产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标准依次为<10、10~20、20~28、28~40、40~50和>50mg·kg-1。提出了不同磷素状况的土壤管理看法:对当土壤有效磷超过15mg·kg-1的水稻田或有效磷超过28mg·kg-1的蔬菜地可实施"减量、隔年施磷"的施肥方法;当水稻田土壤有效磷超过20mg·kg-1或蔬菜地土壤有效磷超过40mg·kg-1时,应实施动态优化施磷方法,即减少磷肥施用量,保持施磷量相当或略高于作物吸磷量即可。在施用有机肥或长期施用一定量化学磷肥的条件下,可以不施用磷肥或少施用磷肥,充分发挥磷肥的后效特性。  相似文献   

20.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磷酸二氢钾)后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及不同有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增加了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其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增量最大;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直接贡献较大。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也有一定的间接贡献。按它们总的贡献可排序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