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长距离复杂地层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钓岛—册子岛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工程穿越曲线超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通过对穿越管道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的分析,在导向孔钻进、扩孔工艺及泥浆控制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解决了超长距离导向孔施工钻杆的失稳问题,以及长距离管道回拖中存在的钻机推力过大、管道易损坏等施工难题,实现了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的定向钻穿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镇海炼化-杭州康桥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设计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建立了钱塘宽定向钻穿越钻导向孔,预扩孔,管段回拖三种工况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的分割计算,得到穿越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受力状况,从而为钱塘江定向钻穿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钱塘江定向钻一次穿越2308m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邓彦 《油气储运》2008,27(1):55-57
针对册子水道水平定向钻施工,提出了大口径、长距离、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平定向钻施工的技术问题,讨论了路由选择和曲线设计原则,并对在此条件下导向孔钻进工艺、扩孔工艺方案、钻具使用、控向等技术进行了分析,有效解决了出现突发情况时导向孔的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敬杰 《油气储运》2014,(3):315-317
由于施工条件复杂,导向孔钻进、管道扩孔及回拖过程存在不可见性,定向钻穿越施工时经常出现冒浆、卡管、钻机故障等作业风险,一旦控制措施失当,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合某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河流施工,讨论了影响定向钻施工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针对潜在的风险源,制定了详尽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施工工序,优选钻具组合,确定与其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泥浆参数,严格进行钻进轨迹控向,采取卡管风险削减措施等,成功穿越了地下粗砂层,避免了钻机推拉力不足、抱管及大面积冒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定向钻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图1,表1,参6)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更大管径、更长距离的管道穿越,提高我国水平定向钻的穿越施工能力和装备水平,对国内外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大型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和采用的新工艺、新装备,目前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技术开始向大型工程、大型钻机和大型钻具的方向发展。研制开发了最大回拖力高达1 500 t的水平定向钻机,壁厚为一般钻杆厚度两倍的厚壁钻杆,杆体直径为244 mm的钻杆,机动灵活的模块化钻机,用于硬岩地层的PDC钻头和PDC扩孔器牙轮等水平定向钻新装备。此外,水平定向钻正向扩孔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最新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江定向钻穿越是丰城-鹰潭段输气管道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工程包括河床和滩地两次穿越,管径大,距离长,穿越地层地质复杂。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河流的穿越问题,基于定向钻技术现有经验,对钻进工艺参数和泥浆系统参数进行了深入计算、分析和研究,基于两种非开挖技术夯套管隔离卵石和水平导向孔对接技术的各自特点,将二者结合应用,成功实现穿越。  相似文献   

7.
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驻马店-信阳天然气输气管道淮河水平定向穿越施工的地质条件和设备的配置,介绍了管道水平钻进的入射角、出口角、曲率半径和深度等设计要素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导向钻孔、扩孔、回拖受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针对施工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江勇  周号  廖国威  陈娟 《油气储运》2013,(10):1124-1128
目前水平定向钻施工中的数据长期依赖人工记录,容易出现人为误差、漏记现象,造成所记录的数据不能直观反映施工状况,不能科学高效地指导下一级扩孔施工.水平定向钻施工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通过压力变送器将扩孔扭矩、拉力、泥浆压力等施工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每根钻杆的最大扭矩、最大拉力、扩孔有效时间等参数,同时自动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对比曲线,直观反映定向钻穿越施工情况,科学预测下级扩孔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措施.该系统的应用可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管道定向钻穿越复杂地层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周  冉永红  尤伟星  张浩 《油气储运》2012,31(1):33-35,83,84
西气东输二线举水定向钻穿越工程中,采用原定向钻单穿设计方案施工时,管道拖至覆盖层与岩层交界面处时受阻致使回拖失败。按照顺气流方向向右平移10m后重新进行穿越,实施对穿方案,并在原设计方案的出土端采用开挖、夯套管及注浆加固处理松软覆盖层的方法,最终成功穿越。分析首次穿越失败原因:未加固覆盖层、穿越管径过大以及扩孔器较重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扩孔时出土端覆盖层下沉,覆盖层与岩石交界面处形成台阶,使管道回拖卡阻。总结施工经验,在大管径定向钻穿越软硬交错复杂地层的设计与施工中,务必加固上部覆盖层,且扩孔、修孔、洗孔、回拖过程应连续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停止回拖时间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时回拖力只考虑管道回拖力而忽略钻杆和扩孔器回拖力的问题,提出应综合考虑穿越地层地质条件、管道拉力、孔壁摩擦力和流体阻力等因素,建立回拖力的计算模型.介绍了ASTM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的回拖力计算方法,并在其基础上推导了考虑钻杆和扩孔器回拖力的回拖力计算方法.通过对两个不同地层条件的工程实例进行模拟计算,考虑钻杆和扩孔器回拖力的回拖力与实际回拖力的最大误差为2.4%,计算结果比仅考虑管道回拖力时更接近实际回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