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进境船舶携带疫情复杂,在粮食、水果等植物产品和其他物品上截获多种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为了积累资料,掌握进境船舶传带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做好进境船舶植物检疫工作,本文对舟山口岸2006-2011年进境船舶植物检疫截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来源国家、截获季节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疫情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干条加强进境船舶检疫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乐口岸进境粮谷疫情截获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长乐口岸2014年进境粮谷疫情截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境粮谷携带大量外来有害生物,截获的有害生物以杂苹为主;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国的进境粮谷中截获的主要有害生物存在明显差异,从大豆中截获有害生物种类数最多,油菜籽相对偏少.分析结果还明确了截获频率较高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为后续检疫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分析认为应通过检验检疫、全程监督管理、检疫除害处理和本底调查与疫情监测4个方面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防止疫情的传入扩散.  相似文献   

3.
对昆山口岸2007-2009年进境重箱截获有害生物进行统计分析,共截获各类有害生物385种,3 785种次.有害生物种类以仓储害虫、林木害虫以及其他类有害生物为主.不同月份重箱携带有害生物种类(次)差异明显,其中以6月最多,1月最少.重箱携带疫情严重程度与来源国家(地区)密切相关,以中国台湾地区的重箱携带疫情种次最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重箱携带疫情种次比例最高.根据疫情分析,提出了3条加强进境重箱检疫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2004~2013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口岸进境线虫疫情截获的统计分析,旨在掌握进境线虫截获的种类和规律,为线虫检疫监管措施完善提供理论依据。统计表明,2004~2013年福建各口岸共送检项目为线虫类样品1 550批次,样品种类共计87种,主要包括植物种子、木片、木质包装、种苗等。检出线虫疫情352批次,检出率高达22.71%。截获线虫涵盖11个属,来自美国、越南、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进境线虫疫情复杂,应对进境植物种子、木片、木质包装等加强植物检疫监管,以防止线虫疫情随寄主携带入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近年来云浮口岸进口货物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情况.[方法]对云浮口岸2012 ~2016年从进口货物中截获的植物疫情情况以及云浮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 ~2016年云浮口岸共截获各类动植物139种,其中昆虫85种,共195批次;植物39种,共119批次;螨类1种,共5批次;线虫2种,共10批次;蜗牛5种,共12批次;蜘蛛6种,共204批次;真菌1种,共2批次.在云浮口岸截获的外来有害生物中,比萨茶蜗牛系全国口岸首次截获,欧洲榆小蠹和刺亦模草为广东检验检疫局口岸首次截获,红火蚁、双钩异翅长蠹、桔小实蝇、鹰嘴豆象、刺茄、苍耳属(非中国种)、四纹豆象等检疫性昆虫和植物系云浮口岸首次截获.云浮口岸近年来的动植物检疫工作有效地阻止了这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与传播.此外,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进口石材荒料包装粗放,卫生状况较差,携带动植物疫情风险较大.最后根据进口石材的特点和疫情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干条加强进境石材类检疫监管的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入境植物检疫以及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工作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全国口岸进境矿产品携带有害生物疫情情况,提出进境矿产品查验及检疫鉴定工作合理化建议。[方法]分别从截获有害生物年变化规律、生物类别、矿产品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与一般有害生物情况、主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与主要来源地关系、来源地等方面对全国口岸2008—2017年进境矿产品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进境矿产品中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和种次稳步增长,仅在2016年截获种次急剧增加;有害生物以昆虫、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种类总数的79.50%,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60.82%;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非金属矿产品最多,金属矿产品次之;四纹豆象、双钩异翅长蠹、红火蚁、鹰嘴豆象、黑双棘长蠹、美国白蛾位居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6位,小杆线虫目、书虱、蚁科、米象、仓潜、家蝇、市蝇、滑刃属线虫位居一般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8位;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在9个来源国(地区)中的截获比例均在60%以上;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截获到有害生物,其中印度、朝鲜、拉脱维亚、巴西、土耳其、立陶宛、日本位居前7位。[结论]针对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矿产品查验及检疫鉴定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检疫性有害生物很可能随进境棉籽壳传播。以棉籽壳的进境情况和可能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基础,通过口岸疫情截获情况、入境仓储、运输和使用过程的疫情传播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判定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结合实际提出做好进境棉籽壳检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4日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经专家鉴定,此前由福建省福清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虫样,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咖啡果小蠹,这也是福建省检验检疫部门继2005年以来第二次在福州新港进境空箱中截获国家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这批有害生物是从福州新港一批来自阿联酋的进境空箱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从贵州检验检疫局获悉,2013年贵州检验检疫局全面加强口岸检疫把关和后续监管,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全年截获禁止进境货物730批,系统内统计排名上升9位;,系统内统计排名上升5位。其中检疫性杂草三裂叶豚草为贵州首次截获。据了解,根据贵州进境有害生物携带源的特点,有关部门将重点加强对航空口岸旅客携带物、进境木质包装、运输工具和进口粮等高风险产品  相似文献   

10.
北京口岸进境植物疫情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2012年间,北京口岸共截获有害生物3618种次,其中以2011年最多,达到1092种次,2008年奥运年最低为441种次。截获的有害生物中以昆虫种次最多,为1970种次,其次是真菌1161种次,线虫列第3位,285种次;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昆虫种次最多,93种次,其次是线虫,61种次,病毒(类病毒)排第3,18种次。检疫性昆虫截获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检疫性线虫和病毒(类病毒)的截获数量和种次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疫情首次截获情况突出。对2008—2012年间北京口岸截获植物疫情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提高口岸检疫监管、降低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和检验检疫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口岸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工作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3—2016年进境木质包装检疫情况进行分析,在进境木质包装中共检出各类植物有害生物150种5 025种次,检出植物有害生物占不合格情况批次的80.84%,可见,防止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是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了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做好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进境集装箱检疫监管的必要性和检疫查验的内容,指出了当前进境集装箱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进境集装箱检疫监管机制,防止集装箱携带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入境扩散,维护地区国门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进出口园林植物寄生线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7 ̄1998年,对南京口岸进口的荷兰,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41批(次)园林植物检疫中,1次截获鳞球茎茎线虫,19次截获咖啡短体线虫,草莓芽叶线虫、克鲁克剑线虫、毛刺属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其它种类的根结线虫,进口的园林植物中危险性线虫疫情发生率达34%。对江苏省5个主要出口园林植物生长基地进行了植物生线虫种类调查,在59种经常性出口的园林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广九直通列车2004-2013年传带检疫性害虫疫情进行了调查,对截获的检疫性害虫种类、不同类型携带物传带检疫性害虫的风险以及不同来源地区携带物的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入境旅客携带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结合实际提出做好旅客携带物检疫工作的几点建议,为旅检口岸做好检疫把关,降低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截获进境植物疫情分析及检疫监管措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介绍了2000~2004年6月截获的新疆进境植物疫情,并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疫情采取了相应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检疫人员从第六届花博会进境参展花卉、苗木及其生长介质中共检出真菌10个属(种)、线虫4个属(种)、介壳虫2种及蚜虫2种。其中,分别从日本扁柏和新加坡棕榈上截获了潜在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短体线虫(Pratylenchusspp.)和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s),从马来西亚和日本进境植物上截获了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2008-2012年历时5年对三门峡市行道树害虫发生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主要行道树害虫的发生种类。该文就垂柳17种害虫、核桃8种害虫的越冬习性、为害时期及为害状进行简要描述,以期对这些害虫的鉴别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