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及其辅助工艺制备了TiO 2 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TiO 2 薄膜的折射率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电子束蒸发镀制的TiO 2 薄膜的折射率低于块体值,通过调节氧气压、沉积速率和衬底温度可在1.97~2.22范围内调控其折射率;采用离子束辅助轰击可使薄膜致密化,获得折射率在2.06~2.42范围内变化的TiO 2 薄膜;利用斜角入射沉积可控制薄膜生长角度与孔隙率,实现折射率在 1.71 ~2.18范围内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丰富木制品颜色体系,探讨SiO2光子晶体在木材表面结构色的构筑和生色表现。【方法】采用改进的St?ber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SiO2微球,通过重力沉积自组装法在木材基底上构建了SiO2光子晶体结构色。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SiO2微球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微球的外观形貌及其在木材基底上的排布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微球粒径分布。通过数码相机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木材表面SiO2结构生色的色度参数及紫外–可见光反射率进行了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了本研究中所制备的反应产物都是纯相无定形SiO2,适用于构筑呈色良好的结构色涂层。制备配方只控制了乙醇添加量,添加量分别为80、85、90、95、100、105 mL,生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iO2微球,粒径分别对应为294、246、226、214、194、181 nm。参与自组装的SiO2粒径依次减小,薄膜颜色...  相似文献   

3.
在乙二醇溶剂中以硝酸铁、钼酸铵为原料制备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钼酸亚铁中空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物相组成、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纳米层状材料在气体模板上堆积形成微米球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钼酸亚铁中空微球对Cr(Ⅵ)有良好的吸附及光催化还原能力,在可见光条件下其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特征,在pH值为2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15×10~(-2)min~(-1)。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循环实验表明,钼酸亚铁中空微球在光催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乙二醇溶剂中以硝酸铁、钼酸铵为原料制备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钼酸亚铁中空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物相组成、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纳米层状材料在气体模板上堆积形成微米球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钼酸亚铁中空微球对Cr(Ⅵ)有良好的吸附及光催化还原能力,在可见光条件下其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特征,在pH值为2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15 ×10-2 min-1.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循环实验表明,钼酸亚铁中空微球在光催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过氧化氢和浓硫酸处理制备疏水化的硅片基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到硅片基底表面,形成硅片/金纳米粒子复合基底,将水果中残留的福美双、百草枯和啶虫脒等3种农药经抽提后滴加到复合基底上,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福美双、百草枯和啶虫脒的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0.20~2.00、0.05~0.50、0.20~2.00 mg/kg,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20、0.05、0.20 mg/kg。该方法应用于苹果、橘子和梨等水果的农药残留量分析,回收率在94.5%~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5%以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适用于水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紫外光照射下木荷产生自由基的规律和表面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变化。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别测量紫外光辐照后木荷颗粒的自由基波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木荷自由基的光谱分裂因子g=2.003 3,自由基的强度随着辐照时间按Y=1-e-biPt规律增加,紫外光辐照60 min后,木荷表面氧、碳原子比稍有增加,C—C、C—H和C—O含量增加,C=O含量减少,—O—C=O含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左右,说明木荷表面生成了一些含氧官能团或碳的氧化态增高。  相似文献   

7.
常见坚果壳的元素组成·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种常见坚果壳的元素组成、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按照高度法、切线法、分峰面积法3种方法对坚果壳中的纤维素的结晶度进行了分析,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坚果壳的成分和原子比进行了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板栗、花生、瓜子、夏威夷果和核桃皮层纤维素的结晶度不同,结晶度变化趋势相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这5种坚果壳主要是由C、O、N、Si元素组成,成分含量有差异。夏威夷果壳的结晶度最大,板栗壳原料纤维素结晶度最小;花生中的氮元素含量最高,原子百分比达到3.78%,花生中的O/C和N/C比值最大,分别达到0.29和0.05,Si/C原子比最高的是花生壳。[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硬果壳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块状花生壳吸附Cd2+和Pb2+的机理,对吸附前后吸附质溶液pH值变化情况、吸附受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及5种典型的解吸液对Cd2+和Pb2+的解吸效果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吸附前后的花生壳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d2+是通过静电吸附等物理作用和外层络合等作用被吸附;Pb2+的吸附机理可能是静电吸附等物理作用、与H+发生离子交换及与含氧、含氮官能团外层络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黑芝麻黑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不同级分进行结构表征,评价各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黑芝麻黑色素的精细结构解析及功能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芝麻皮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黑芝麻黑色素。黑芝麻黑色素经HW-40C尺寸排阻色谱柱分离纯化,测定所得不同级分的得率、色价和黑色素含量,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黑色素不同级分的结构,通过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评价不同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经过分离纯化得到黑色的Fr1和棕褐色的Fr2两个级分,得率分别为60%和24%,两个级分的分子量分别为38 800 Da和6 000 Da,Fr1的黑色素含量为782.16 mg SME·g-1 DW,Fr2的黑色素含量为884.66 mg SME·g-1 DW。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r1为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显示,两个级分均含有苯环、-OH、-NH2及-COOH等官能团结构;1H-NMR结果表明Fr1中含有更多的脂肪氢且芳香环上的氢大多数被取代,Fr2的芳香氢含量较Fr1高;固体核磁13C-NMR结果表明Fr1结构中含有更多的脂肪碳和羰基,Fr2含有更多的芳香碳;XPS结果显示两个级分黑色素的官能团含量不同,C1s结果表明Fr1的C-C(H)和C=O官能团的比例高于Fr2,但C-OH/C-N和O-C=O的比例低于Fr2;N1s结果表明Fr1的C-N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芳香N的比例低于Fr2,且Fr1不含C-NH3+;O1s结果表明Fr1的C-O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C=O官能团的比例略低于Fr2,且Fr1中不含吸收的H2O。EPR结果显示两个级分均具有较强的顺磁共振特性,Fr1和Fr2的g值分别为2.0078和2.0085,ΔHpp分别为0.7430和0.6950 mT;X-射线衍射表明黑芝麻黑色素的两个级分均为非晶态化合物,Fr1存在平面堆叠结构。Fr1和Fr2的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83.00和54.00μg·mL-1,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53.00和30.00μg·mL-1。Fr1和Fr2的FRAP值分别为1.05和1.62 mmol FeE·g-1 DW,ORAC值分别为3 141.80和4 143.76μmol TE·g-1 DW。【结论】Fr1是黑芝麻黑色素的主要级分;Fr1主要是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结构中均含有羰基、羟基、氨基、芳环和氮杂环等官能团,Fr2结构芳香性较Fr1高;Fr2的DD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均高于Fr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黑芝麻黑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不同级分进行结构表征,评价各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黑芝麻黑色素的精细结构解析及功能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芝麻皮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黑芝麻黑色素。黑芝麻黑色素经HW-40C尺寸排阻色谱柱分离纯化,测定所得不同级分的得率、色价和黑色素含量,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黑色素不同级分的结构,通过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 ethylbenzthiazoline- 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评价不同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经过分离纯化得到黑色的Fr1和棕褐色的Fr2两个级分,得率分别为60%和24%,两个级分的分子量分别为38 800 Da和6 000 Da,Fr1的黑色素含量为782.16 mg SME?g-1DW,Fr2的黑色素含量为884.66 mg SME·g-1 DW。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r1为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显示,两个级分均含有苯环、-OH、-NH2及-COOH等官能团结构;1H-NMR结果表明Fr1中含有更多的脂肪氢且芳香环上的氢大多数被取代,Fr2的芳香氢含量较Fr1高;固体核磁13C-NMR结果表明Fr1结构中含有更多的脂肪碳和羰基,Fr2含有更多的芳香碳;XPS结果显示两个级分黑色素的官能团含量不同,C1s结果表明Fr1的C-C(H)和C=O官能团的比例高于Fr2,但C-OH/C-N和O-C=O的比例低于Fr2;N1s结果表明Fr1的C-N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芳香N的比例低于Fr2,且Fr1不含C-NH3+;O1s结果表明Fr1的C-O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C=O官能团的比例略低于Fr2,且Fr1中不含吸收的H2O。EPR结果显示两个级分均具有较强的顺磁共振特性,Fr1和Fr2的g值分别为2.0078和2.0085,ΔHpp分别为0.7430和0.6950 mT;X-射线衍射表明黑芝麻黑色素的两个级分均为非晶态化合物,Fr1存在平面堆叠结构。Fr1和Fr2的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83.00和54.00 μg·mL-1,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53.00和30.00 μg·mL-1。Fr1和Fr2的FRAP值分别为1.05和1.62 mmol FeE·g-1 DW,ORAC值分别为3 141.80和4 143.76 μmol TE·g -1 DW。【结论】Fr1是黑芝麻黑色素的主要级分;Fr1主要是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结构中均含有羰基、羟基、氨基、芳环和氮杂环等官能团,Fr2结构芳香性较Fr1高;Fr2的DD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均高于Fr1。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Ta膜和阳极氧化法制备Ta2O5薄膜,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表明,在H3PO4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乙二醇制备的Ta2O5薄膜,呈非晶态,没有β-Ta2O5晶相出现.利用电击穿场强测试系统研究Ta-Ta2O5-Al复合薄膜制备FED器件(MIM结构)的绝缘性,证明采用磁控溅射和阳极氧化法成功制备了漏电流密度低、耐击穿场强高的Ta2O5薄膜.  相似文献   

12.
利用LbL自组装技术构建了PAH/(NaP5W30/PAH)n多层膜,并采用IR、UV等方法对多层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在多层膜光照变蓝后,通过UV—Vis和ESR光谱对多层膜的光致变色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P5W30在多层膜网络中仍保持Preyssler结构,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发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经紫外光照后发生电荷转移,[NaP5W30]4-被还原为[NaP5W30]5-.此外,该多层膜还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对光有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和良好的可逆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Atomically uniform silver films grown on highly doped n-type Si(111) substrates show fine-structured electronic fringes near the silicon valence band edge as observed by 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No such fringes are observed for silver films grown on lightly doped n-type substrates or p-type substrates, although all cases exhibited the usual quantum-well states corresponding to electron confinement in the film. The fringes correspond to electronic states extending over the silver film as a quantum well and reaching into the silicon substrate as a quantum slope, with the two parts coherently coupled through an incommensurate interfac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接铺膜法制备交联多孔淀粉/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并对复合胶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淀粉经交联改性处理后,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复合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随着交联多孔淀粉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交联多孔淀粉的用量为10%时,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优;与纯天然胶乳胶膜相比,添加交联多孔淀粉的复合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热稳定性及耐溶剂性能提高,但耐水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罗非鱼鱼皮提取明胶制备蛋白膜,考察了浸提条件和戊二醛的添加对明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罗非鱼鱼皮可以制备成无色透明的明胶蛋白膜.在80℃水浴条件下,伴随着明胶浸提时间的延长,膜的抗拉伸强度(TS)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浸提时间为1.0 h时达到最大值.而膜的断裂延伸率(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VP)则随着浸提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然而,浸提时间对膜的透光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当利用质量分数为1%~4%(相对明胶蛋白)的戊二醛对蛋白膜进行改性时,膜的TS、EAB、WVP和溶解性均明显下降,而蛋白膜的色泽变黄,紫外线阻隔能力增强.利用SDS-PAGE分析发现,戊二醛的添加会使明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且反应更易在高分子成分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蛋白制备可食肠衣膜的技术方法,并对蛋白膜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优选更适合制备肠衣的蛋白膜。[方法]以天然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适当加入添加剂甘油、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增强延展性和柔韧性,分别采用机械挤压法和流延法制备植物蛋白肠衣膜。以质构仪穿刺数据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肠衣膜强度的影响,并对比2种植物蛋白肠衣膜的理化性质。[结果]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后流延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肠衣膜的蛋白含量、含水率以及穿刺强度分别达到70.2%、11.8%以及0.632 kg,各项指标高于挤压法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肠衣膜。[结论]大豆分离蛋白较玉米醇溶蛋白更适合制备成肠衣膜。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功能性薄膜对套袋黄冠梨进行包装处理,研究了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功能性MA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加快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其中,30μm白色PE膜减少果皮褐变,30μm绿色PE膜减少果心褐变。整体来看,30μm白色PE膜包装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刘明池  姜立纲  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193-3194,3211
[目的]为了探索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更有效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模式.[方法]在我国热带海岛地区先期建立的蔬菜椰糠基质栽培系统(常规栽培模式)基础上,研究改善型栽培模式对番茄生产的影响.其中常规栽培模式为:栽培槽槽底衬聚乙烯黑色塑料膜,发酵后的椰糠按体积比4∶1掺入细沙作为栽培基质,将基质平铺满栽培槽后进行栽培;改善型栽培模式为:栽培槽槽底衬较宽的银黑地膜,宽余的地膜覆盖在番茄株行间,发酵后的椰糠按体积比10∶1∶1.5掺入细沙和0.5 mm粒径陶粒,基质槽内基质中间开沟,呈“V”型栽培.[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改善型栽培模式降低了地温,提高了番茄坐果率和产量,水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改善型栽培模式是一种更有效的番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A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composed of interconnected three-ring [Si(CH2)]3 units built of three SiO2(CH2)2 tetrahedral subunits is reported. It represents the archetype of a previously unknown class of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in which two bridging organic groups are bound to each silicon atom. It can be obtained with powder and oriented film morphologies. The nanocomposite is self-assembled from the cyclic three-ring silsesquioxane [(EtO)2Si(CH2)]3 precursor and a surfactant mesophase to give a well-ordered mesoporous framework. Low 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good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films were measured, making this material interesting for micr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Methylene group reactivity of the three-ring precursor provides entry to a family of nanocomposites, exemplified by the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f [(EtO)2Si(CHR)][(EtO)2Si(CH2)]2 (where R indicates iodine, bromine, or an ethyl group).  相似文献   

20.
半纤维素因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氢键,直接制备得到的薄膜弹性差. 壳聚糖虽有良好成膜性,但单一组分壳聚糖膜脆性大. 因此,本研究采用明胶增强半纤维素与壳聚糖,并以甘油为增塑剂,构筑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抗菌包装膜. 考察了半纤维素同壳聚糖和明胶的质量比及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感官质量、力学性能、抗菌性和阻隔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半纤维素/壳聚糖/明胶在质量比为1∶1∶1,甘油添加量为半纤维素质量的20%,所得的复合膜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3.71±0.13)MPa,断裂伸长率为(38.62±1.03)%,气体透过率为0.17 cc/(m2·d·0.1 MP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圈直径为(35.9±3.7)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34.7±2.3)mm,可潜在用于果蔬保鲜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