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合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明 《云南农业》2014,(12):19-19
近年来,云龙县在农业产业培植中,不断优化布局,突出重点,着力以"产业生态化,农工一体化"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上档升级。云龙县依靠独特的高原生态农业资源,着力推进"三带四园一产业"建设:建设以泡核桃、茶叶、麦地湾梨、花椒、林下中药材、黑山羊养殖为主要产业的高海拔特色产业示范带;以金银花、"诺邓黑猪"养殖为主要产业的中海拔特色产业示范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十年来对大理洱海流域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提出了大理洱海流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旨在为指导高原湖泊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理州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生物资源优势,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着力培植十大特色产业,有效实现了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美丽转型。基于此,分析了大理州发展生态农业的地理优势和特色优势,提出了若干生态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生态环境优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的理想地区。文章主要分析面对"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该州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发展的机遇和思路,为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实践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子,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拓宽农业发展空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深远。立足福贡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优越自然资源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草果、云黄连、茶叶、漆树、核桃等特色生物产业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今后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工作思路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体系的基础,具有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青海省独特的高原地貌和气候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含义,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商品性与生态性特征,然后探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青海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要深刻学习领会好高原特色农业的科学内涵,认真谋划好剑川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及措施,为进一步加快剑川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尤为重要.根据剑川县海拔高、气温低、霜期长和人均占有土地较广等特点,明确提出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有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剑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的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通过利用云南省所特有的物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等有利条件开展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在分析云南省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及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角度提出了云南省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规划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体系的基础,具备了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青海省独特的高原地貌和气候条件为发现绿色、特色、生态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善于利用地区的自然条件,发挥好地区生态优势,做好生态农业产业文章。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含义,然后论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县内已建成的11个六要素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云龙县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麦地湾梨"高产优质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并对云龙县"麦地湾梨"种植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云龙"麦地湾梨"除品种优良外,关键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广,全县各乡镇海拔1 800~2 600 m的地区,其气候条件都能满足"麦地湾梨"优质高产的条件,尤其是海拔2 000~2 400 m的地区,最适合"麦地湾梨"的种植,是云龙"麦地湾梨"的最佳种植区;全县有0.67万hm~2陡坡旱地符合麦地湾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40年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云龙县所属的11个乡镇气象观测站订正后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用“扬弃”的理念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应用GIS技术研究云龙“麦地湾梨”种植的气候适宜性,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四个层次区域,制作出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粗略估算出云龙县“麦地湾梨”的可种植面积;针对对影响云龙县“麦地湾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对策建议。云龙县现有的“麦地湾梨”优质高产区全部都在区划结果的种植气候最适宜区内,区划结果的实用性强,对云龙县地方特色品种“麦地湾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3.
张桂琴 《现代农业科技》2010,(5):280-280,282
依据果树生长发育特性,结合沂源县气候资源特征,分析了沂源县发展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提出发展以果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发展有机果品、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完善灾害防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威宁农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威宁县6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和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威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候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分析龙里县旅游和气候资源,总结其旅游气候条件的特征。计算各月舒适度指数、风效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其旅游气候资源和为游客们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可能对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天气特征与规律,从而在该县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能够趋利避害,有效避免灾害性天气、不利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丰县气候变化对甲鱼养殖的影响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南丰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1957—2016 年大气探测资料,南丰县太和镇2011—2016 年甲鱼养殖观察资料,使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与甲鱼养殖气象条件相关的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丰县稳定通过15、20、25℃初终日期间隔天数和积温及6 月平均最低气温、10 月极端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甲鱼生长、产卵期延长,生长速度增快,有利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相关气候因子21世纪的年代均值均明显大于20 世纪的年代均值,更说明南丰气候变化对甲鱼养殖有利,南丰甲鱼养殖可持续发展。南丰甲鱼宜4 月开始喂养,6—9 月销售种蛋、孵化种苗,11 月上旬之后出售种鳖。由于南丰县地形复杂,光、温、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为确保南丰甲鱼养殖效益,建议选择南丰县中部海拔200 m以下低丘陵热量资源丰富的区域养殖。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柑桔生物学特性、凤凰县气候条件,从柑桔生产的有利气候资源、柑桔冻害的主要气候因子等方面对柑桔的生长环境进行评价,并对冻害提出了预防和防治措施,以便提高果农科学化栽培管理水平,实现柑桔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GPC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并形成了2个青稞GPC高值区。其中一个是介于东经100.0°—102.5°、北纬35.0°—37.5°,以青海共和、贵德、门源、同德和甘肃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3.1163±0.5939)%;另一个是介于东经86.0°—92.0°、北纬28.0°—29.0°,以西藏贡嘎、拉孜、尼木、扎囊、聂拉木、堆龙德庆、桑日、康马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2.8715±0.6609)%;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青稞GPC呈现出"倒N"型分布格局,即从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650±1.8600%))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在海拔3 000—3 300 m达到低值区。在海拔3 000—3 3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增加,在3 600—3 900 m达到最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937±2.0719)%。此后,又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影响青稞GPC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结论】影响青稞GPC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因子,其次是气候因素,地理因子无明显影响。影响青稞GPC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气候因子主要是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青稞GPC含量随着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着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桑蚕生产及那坡县的气候特征分析,从气温、降水、日照及不利气候因素等对桑蚕生产的影响分析,探讨那坡县桑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果发现,那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8.8℃,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桑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表明那坡县发展种桑养蚕具有明显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龙矮脚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并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红色原鸡的序列,探讨云龙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显示,云龙矮脚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1~1232 bp,1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19只个体中,共发现25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8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龙矮脚鸡8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 4个分支。A和B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2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的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E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D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可能有多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云龙矮脚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