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制丝工艺主要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碱、水分和CO)的影响,采用不同制丝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卷烟的储丝时间有利于降低卷烟烟气4种常规成分;采用CO2方式膨胀后卷烟的烟气常规成分含量最低;增加切丝宽度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的焦油、烟碱和CO。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制丝工艺主要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碱、水分和CO)的影响,采用不同制丝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卷烟的储丝时间有利于降低卷烟烟气4种常规成分;采用CO2方式膨胀后卷烟的烟气常规成分含量最低;增加切丝宽度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的焦油、烟碱和CO。  相似文献   

4.
汪涛  张灵辉  叶宏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24-12726
[目的]从改变梗丝形态方面研究对卷烟在制品及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将不同形态(丝状与片状)的梗丝分别掺入某四类卷烟叶丝中,对烟丝物理指标、成品卷烟物理指标及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比评价和三点检验的方法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丝状梗丝的结构更趋向于均匀,掺配丝状梗丝后烟丝弹性及整丝率有所降低,填充值无明显差异;掺配相同比例不同形态梗丝的卷烟硬度和焦油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丝状梗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各检测位点的烟支密度波动有降低的趋势,卷烟的吸阻、硬度及焦油均值差异性显著;掺配相同比例的丝状梗丝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一定的提升,适当提高丝状梗丝的掺配比例对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秋荣  郭飞麒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131-132,134
[目的]研究配方打叶不同掺配模式的均质性。[方法]选取关键工艺点的掺配方法,组成不同的掺配模式,通过正交试验,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各掺配方法对配方打叶均质性的影响。[结果]烟碱、总糖和氯3种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均质性,1次掺配分别可达84.37%、95.18%和93.93%,2次掺配分别可达98.17%、96.90%和95.22%,3次掺配后达96.91%、97.99%和95.17%。[结论]2次掺配效果优于1次掺配,润前贮柜和打后贮柜的1次掺配优于铺叶的1次人工掺配,3次掺配的总糖效果最佳,与2次掺配相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地研究干燥模式对卷烟各模块的主流烟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干燥模式为着手点,设计试验,从燃烧速率、主流烟气和感官质量3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干燥模式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干燥模式对燃烧速率影响显著,进气流干燥的烟丝燃烧速率较薄板干燥的烟丝快,在同是薄板烘丝的条件下,KLD顺流KLD2Z逆流KLD逆流。干燥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影响显著,对总粒相物、焦油、烟碱的影响:KLD顺流KLD2Z逆流KLD逆流CTD;对CO的影响:KLD顺流CTDKLD2Z逆流KLD逆流。A组感官质量排序:CTDKLD顺流KLD逆流KLD2Z逆流;B组和C组感官质量排序:KLD2Z逆流KLD顺流KLD逆流CTD。[结论]研究可为卷烟生产选择适宜的工艺路径,进而提高工艺对卷烟产品的贡献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烟丝及卷烟烟气中糖醇对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分别对9个市售牌号的卷烟烟丝和主流烟气的糖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卷烟烟丝与.爝气中均舍有肌醇、赤藓糖醇、木糖醇、阿拉伯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6种物质;烟丝中肌醇含量最高,占其总量的50%~95%;烟气中糖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糖醇的转移率有着较大盖异,且卷烟主流烟气中糖醇含量巳经达到甜味阁值的理论浓度。[结论]从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角度来看,上述结果为糖醇在卷烟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均匀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打后片烟质量均匀稳定。[方法]以福建龙岩C2F、C3F和C4F烟叶为试验载体,研究了铺叶台混配模式下配方柜使用对烟叶烟碱均匀性、水分均匀性、叶片结构均匀性、经济指标、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在铺叶台混配模式下,不同配方柜使用对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影响不同,综合分析,采用铺叶台混配与打前柜和烤前柜共同使用,烟碱变异系数为3.95%,叶片结构变异系数为4.15%,水分变异系数为2.02%,烤前烤后大中片率分别为85.17%和78.52%,外观质量变异系数为11.98%,感官质量综合得分为68.92,烤后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最佳。[结论]不同复烤企业应根据工艺设置和烟叶加工特性制定不同的均质化控制技术,实现打后片烟的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某规格卷烟的成品烟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成品烟丝中不同长度烟丝内在化学品质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旨在揭示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稳定性的根本原因。以常规化学成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对原始化学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不同长度烟丝的内在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烟丝长度从长到短,其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长度为2.0~2.5 mm(S4)的烟丝化学品质最优;(2)由于配方烟丝中的梗丝和再造烟叶丝主要集中在第3层筛网上,因此S3长度(2.5~4.0 mm)烟丝的化学品质相对较差;(3)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长度烟丝的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三丝"(薄板丝、气流丝及梗丝)掺配、成品烟丝风送及烟支卷制过程中,烟丝结构分布的均匀性对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薄板烘丝机筒内风速对黄山某规格卷烟叶组配方模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山”品牌中某一类卷烟叶组配方模块为载体,采用0.1、0.4、0.7m/s3个梯度风速进行试验,分别从物理质量、感官质量、烟气常规化学成分、叶丝嗅香成分4个方面分析3种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对卷烟产品综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增加,筒壁温度、干燥后叶丝温度、叶丝填充值呈下降趋势;风格特征指标中烤烟烟香、清甜香、焦甜香、果香、豆香、膏香呈下降趋势;烟气特征指标中香气质、丰富性、细腻/柔和/圆润程度、烟气浓度指标呈下降趋势,杂气指标呈增强趋势;感官舒适性指标中口腔刺激、口腔干燥、喉部干燥、收敛呈增强趋势,甜味、酸味及味觉综合呈下降趋势;烟丝嗅香化学成分中酮类成分呈增加趋势,其他类成分呈先升后将趋势;筒内风速对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等主流烟气指标释放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KLD2-3滚筒烘丝机烘丝加工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KLD2-3滚筒烘丝机不同控制模式对烘丝后某牌号二类烤烟型叶组配方的烟丝常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氯、钾和常规烟气进行对比分析,应用丙酮萃取、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半挥发性烟气香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顺流模式3种控制方式烘后烟丝的总糖和还原糖测定值均高于逆流模式,逆流模式一段式烟碱含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不同控制方式下烟丝氯、钾、常规烟气、烟气中性香味成分总量比较接近,顺流模式前高后低控制方式下烟丝酸性和碱性香味成分总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制丝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孙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91-11493
[目的]研究不同片烟醇化方法和储存条件对片烟醇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自然醇化和人工醇化片烟样品取样分析,对片烟外观质量和吸食品质进行鉴定,分析影响片烟醇化的主要条件以及国内片烟养护工作的现状和趋势。[结果]研究得出,2012年10月人工醇化的片烟样品颜色分值最高,2012年7月人工醇化的片烟样品吸食品质鉴定总分值最高。同时,对当前片烟醇化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论]研究可为我国片烟醇化和储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在薄片中添加一定量的辛夷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辛夷作为添加物,采用涂布的方式,在片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辛夷粉末,加工成一种含有辛夷的薄片,将不同辛夷含量的烟草薄片切丝,以10%掺配比例添加到叶组配方中,与空白样对比,进行感官评吸。[结果]研究表明,含辛夷的样品可有效降低卷烟的刺激性,明显改善卷烟吸味;含有辛夷薄片的卷烟,表现出辛夷特有的清凉辛香效果,可有效缓解吸烟者咽喉不适等症状;添加辛夷3‰、4‰、5‰比例的3类样品中,以添加辛夷4‰比例的样品对感官质量的影响最佳。[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开发中草药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46-1247,1256
[目的]研究烟叶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与其总氮、烟碱和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低危害烤烟型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增温模式对卷烟制丝生产加料效果的影响。[方法]为验证卷烟生产制丝过程中叶片加料工序前设置烟片增温(HT)工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HT+叶片加料机"模式下,进行4种不同增温模式的试验。[结果]先利用HT对烟片进行增温、加料机无热风循环仅对烟片进行加料模式,加料机出口物料温度和含水率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其他加料模式,该模式下加料均匀性和料液的有效利用率最高,同时卷烟感官质量较好。[结论]试验为公司技改工艺设计打破传统的叶片加料工艺流程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密集烤房适配最优的装烟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规挂竿烘烤、梳式烟夹烘烤、散叶插扦烘烤3种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装烟量、用工成本、能耗成本及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适用于密集烤房的装烟方式。[结果]与常规挂竿装烟方式相比,烟夹装烟方式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略高,但能降低烤烟烘烤环节的用工成本,耗能成本有所下降;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烘烤综合效益高于挂竿方式,而散叶插扦又要高于烟夹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散叶插扦烘烤最协调。[结论]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综合效益好,适用于密集烤房烘烤,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