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痘又称禽白喉,病原是禽痘病毒,为一种高度传染性常见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蛋用鸡以秋冬两季最为流行。秋季皮肤型鸡痘居多,冬季白喉型常见。而肉用仔鸡以夏季为多见。病鸡因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痘疹型(也叫皮肤型),白喉型(也叫粘膜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2.
<正>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传染,其中蚊虫叮咬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鸡痘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为流行,一般在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冬季则白喉型鸡痘较多。一、白喉型鸡痘病因及流行情况白喉型鸡痘病原为鸡痘病毒。鸡舍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体外寄生虫、啄癖或外伤、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会导致该病病情加重,当消化道或呼吸道发生其他病原感染时,偶尔也会继发鸡痘。各龄期的鸡均可感染该病,但以雏鸡和中雏最常发病,成年鸡少  相似文献   

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通常表现有皮肤型、白喉(粘膜)型和混合型。鸡对鸡痘的易感性很高,不分龄期、性别和品种,鸡痘一种四季均有发生,以5—10月最易流行。近年来,许多养鸡  相似文献   

4.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口腔、喉粘膜、眼结膜、鸡冠、肉髯等无毛部皮肤形成纤维性坏死假膜的增生病理过程。鸡痘在鸡群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夏季也常发生鸡痘,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带病毒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夏秋等有蚊季节易发流行,主要通过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感染.鸡不分品种、日龄大小均易感发病.从病变发生的部位上分皮肤型和白喉型(即黏膜型)两种,皮肤型主要表现以面部皮肤特别是鸡冠、肉髯部位长有痘疱为特征;而白喉型主要表现以咽喉部有假膜干酪样物堵塞为特征,两者在临床上都不难诊断和区分.……  相似文献   

6.
鸡痘是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常见病毒病。本病传染较慢,一般多以体表无毛部位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皮肤病灶为特征(皮肤型);有时也可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部位的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增生病灶(粘膜型,又称白喉型)。  相似文献   

7.
蓝马鸡痘病往往有发病快、易传播等特点,鸡患病后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雏鸡感染时死亡率较高。此病有皮肤型、白喉型以及混合型三种类型。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不同类型的病症提出治疗方案以及预防蓝马鸡痘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于丽萍 《新农村》2001,(10):16-16
鸡痘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秋冬季最容易流行,秋季以皮肤型较多,冬季以白喉型较多。皮肤型鸡痘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无毛部分,特别是鸡冠、肉髯和眼皮等处,多形成肉瘤,互相融合,形成大疙瘩,病痂可以存在3~4周之久,以后逐渐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但雏鸡和幼鸡常见精神萎顿,食欲大减,体重减轻,重者可引起单目失明,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鸡痘是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各年龄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幼鸡,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主要由蚊虫传播.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及雏鸡眼鼻型.  相似文献   

10.
禽痘是禽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鸡。以雏鸡发病最为严重。农村散养鸡较为多发。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在农村散养鸡中以皮肤型较为常见,皮肤型鸡痘以皮肤结节状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禽痘(FP)是鸡、火鸡和其他禽鸟传播缓慢的一种病毒病,特点是引起头、颈、腿、脚等无羽毛部位的皮肤病变,或者在嘴、上消化道和呼吸道出现白喉病变。典型的皮肤病变可作为初诊依据,通过病变部位染色的切片或刮片中的胞浆内包涵体检查而进一步确诊。通过疫苗免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措施。1发病发病家禽中,禽痘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其他禽鸟,如鸽子、金丝雀、鹦鹉时常感染,许多野生禽鸟也偶见发病。  相似文献   

12.
<正>鸡痘又称鸡白喉,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蚊蝇猖獗的季节尤甚,对幼鸡危害极大,死亡率达50%左右,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笔者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动物医院门诊中所接触到的鸡群爆发皮肤型、粘膜型  相似文献   

14.
禽痘(Avian Pox,AP)是由禽痘病毒(A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传染病.早在18世纪它就是养禽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当前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中流行更严重.禽痘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种,前者以皮肤(尤其是头部)的痘疹、结痂和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故又名禽白喉,有的病鸡可同时混合发生.禽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产蛋下降,种禽发病时孵化率降低,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也可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雏鸡损失更惨重,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禽痘的发生和流行表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宿主范围很广.很久以前就在数种禽  相似文献   

15.
鸡痘的治疗     
鸡痘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皮肤型,主要发生在鸡的无毛部位,如鸡冠、肉髯和眼睑等处.  相似文献   

16.
正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在禽类或鸟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出现痘疹。或者在口腔、咽喉部粘膜上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模为特征的一种缓慢扩散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鸡均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本病为条件性疾病,往往在季节变换,饲养管理不当时容易诱发此病。由于鸡痘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往往养殖户不够重视此病,以致于发生此病时造成误诊,随着疾病的发展最后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1鸡痘的诊断鸡痘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1)皮肤型,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8,(3)
鸡痘,据病鸡病态和症状,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及混合型三种。以皮肤型最普遍,病毒的潜伏期约4~10天。此病可感染雏鸡、火鸡、鸭、鹅、鸽等。病程约3~4周。该稿四季均可发生,尤其秋冬两季最为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及粘膜的伤口,各种吸血昆虫,特别是蚊虫鸡虱和跳蚤传带病毒最快,  相似文献   

18.
正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农村散养鸡中以皮肤型较为常见,以皮肤结节状增生为特征。农村散养鸡由于对鸡痘防疫不重视,极易发生鸡痘疫病。1流行特点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但以雏鸡发病最为严重,秋季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某些吸血昆虫可携带病毒。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闭眼缩头,眼结膜发炎,流眼泪,眼角有较多黏稠纤维蛋白渗出物或脓性物,严重的将上、下眼睑  相似文献   

19.
一、皮肤型鸡痘病的诊断要点 皮肤型鸡痘根据流行季节和鸡痘形成的特征性痘疹,诊断鸡痘较容易.黏膜型鸡痘需要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鼻炎及霉形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在剖检中,根据口腔、咽喉头、气管等黏膜上的痘疹和坏死性假膜,大致可以诊断为鸡痘.  相似文献   

20.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常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眼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大型养鸡场。1鸡痘的流行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