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断乳后对母牦牛注射氯前列烯醇钠促发情处理,第一次药物处理后,两组母牛发情头数均为0头,第二次药物处理后,试验组母牦牛发情15头,发情率为75%。对照组母牦牛发情8头,发情率为40%。实验组母牦牛比对照组多发情7头,高46.67%,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育种一队对27头秋季断犊母牦牛进行了促发情试验。母牦牛断犊并经21-23d恢复饲养后,采用两次PG注射法和GnRH+PG注射法对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6头,发情率66.67%,试验II组母牦牛发情2头,发情率22.22%。经统计分析,试验I组与试验II组母牦牛之间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母牦牛发情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我们对选定的120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时在犊牛产后3个月对犊牛进行隔离断奶,补饲试验于2010年3月初开始:100头母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 50头母牦牛隔离断奶后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处理;Ⅱ组50头母牦牛隔离断乳.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冻精液为荷斯坦和野牦牛冻精。配种45d后进行怀孕诊断。Ⅰ组发情39头,发情率为78%(39/50),怀孕34头妊娠率为68%(34/50);Ⅱ组发情31头,发情率为62%(31/50),怀孕27头,妊娠率为54%(27/50)。相同草场放牧50头适配母牦牛作为对照。对照组母牛和犊牛不进行隔离和短期断乳;对照组发情率为12%(6/50),妊娠率为6.32%(3/50)。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带犊的母牦牛实施隔离断奶,能够明显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在移植胚胎前对受体牛进行2次同期发情药物处理,每头牛每次肌注氯前列稀醇4mL,VE30mL。第1次药物处理杂种黄牛182头,第二次药物处理受体牛177头,发情率为65%。经直肠检查移植45头,发情率53%;受体合格率为39.1%;经连续跟踪调查受体牛未返情率55.6%,直肠检查确认受胎率为37.8%,产犊率为24.4%。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不同方案诱导牦牛发情效果。[方法]选择放牧的母牦牛60头为试验牛。分2组,每组30头进行试验。其中试验1组带犊母牦牛12头,不带犊母牦牛18头,采用方案Ⅰ;试验2组带犊母牦牛14头,不带犊母牦牛16头,用方案Ⅱ处理。第一针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以治疗为目的,间隔10天肌注PG,第二天注射血促性素;结果第1组用方案Ⅰ处理后带犊、不带犊母牦牛发情率分别为42%(5/12)、56%(10/18),受胎率分别为60%、80%;第2组用方案Ⅱ处理后带犊、不带犊母牦牛发情率分别为86%(12/14)、100%(16/16),受胎率分别为65%、81%。[结果]表明,通过对牦牛进行冷季补饲,诱导发情及同期发情处理,使93%的母牦牛发情。[结论]方案Ⅱ是较为理想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大通种牛场对126头产后90d以上的母牦牛进行断犊,进行促母牛发情试验。断犊后母牦牛放入水草茂盛的冬季草场放牧饲养,一个情期后,对未发情的母牦牛进行肌肉注射氯前列醇纳促发情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达90.48%,对照组发情率为58.73%,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比对照组高31.75个百分点,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牦牛能够提前发情,缩短牦牛的繁殖周期,减少冷季对犊牛的影响,试验采用冷季补饲的方式,提高母牦牛营养促进早期发情。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牦牛在6月下旬发情16头,发情率为32.00%,到7月上旬共发情37头,总发情率达74.00%。对照组母牛6月份未发情,到7月上旬发情67头,发情率为51.54%。2015年、2016年数据显示6月份母牦牛未发情,到7月上旬各发情5头,发情率分别为2.63%和3.07%。因此,适时补饲能有效调控母牦牛提前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氯前列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夏河县桑科种羊场母牦牛为试验牛,采用氯前列醇注射液诱导牦牛同期发情。通过统计阶段发情率及产犊率来判断生殖激素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辅助繁殖的影响。[结果]首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2 mL处理后,牦牛发情率及产犊率大于第2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及第3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结论]通过氯前列醇处理牦牛同期发情,提高首次处理的发情率可有效提高整体产犊率,生殖激素调控藏区牦牛同期发情来提高牦牛繁育率。  相似文献   

9.
53头青年母牦牛和42头当年产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及定时授精处理,其中青年母牦牛人工授精31头,当年产母牦牛人工授精28头,人工授精精液采用大通牦牛冻精和西门塔尔牛冻精,输精一次后母牦牛与公牦牛合群放牧。结果青年母牦牛产犊率为84.91%,产大通牦牛后代10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1头,采用大通牦牛精液和西门塔尔精液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58.82%(10/17)和7.14%(1/14);当年产母牦牛产犊率为52.38%(28/42),产大通牦牛后代11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2头,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45.83%(11/24)和50%(2/4);2组平均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42.37%,其中用大通牦牛冻精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1.22%,西门塔尔牛冻精的情期受胎率为16.67%。  相似文献   

10.
对带犊牦牛分别在8月1日、8月27日和10月12日进行断乳,结果Ⅰ组母牛共发情104头,发情率为69.33%,Ⅱ组母牛发情54头,发情率为36.00%,Ⅰ组比Ⅱ组多发情50头,高48.01%,差异性极显著(P<0.01)。Ⅲ组母牛发情4头,发情率4%。Ⅱ组比三组Ⅲ组多发情36头,高90%,差异性极显著(P<0.01)。Ⅰ组母牦牛发情率最高,持续时间长,Ⅱ组母牦牛只有一个发情高峰,持续比较短,Ⅲ组母牦牛发情率低,持续时间也短。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取20头3~6岁天山山区放牧状态牦牛,进入人工圈养环境驯化后,先期采用阴道栓药物同期发情技术,使用新疆褐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5%,受胎率为5%;后期对剩余19头空怀牦牛改用药物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3%,受胎率为47%,前后对比,发情率差异不显著,受胎率表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氯前列烯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氯前列烯醇分别对青海大通牦牛(n=12)两次注射;对天祝白牦牛(n=17)和天祝黑牦牛(n=21)一次注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批处理结果为,一次注射后的发情率分别为:青海大通牦牛(9/12),75.0%;天祝白牦牛(10/17),58.8%;天祝黑牦牛(12/21),57.1%;平均一次性注射发情率为(31/50)62.0%。青海大通牦牛在第二次注射后的发情率为(12/12)100%,注射后发情的时间分别为:24h内发情的占8.0%、24~36h的占20.0%、36~48h的占30.0%、48~60h的占4.0%、60~72h的占0%。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对繁殖季节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明显,二次注射处理后的发情率高于一次注射,处理后牦牛发情时间集中24~48h之间。  相似文献   

13.
于黄牛发情季节应用国产氯前列烯醇 2次处理黄牛具有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 ,96小时内母牛同期发情率可达 80 %~ 92 .5% ,母牛于第 2次药物处理发情后发情率、卵泡发育率无明显差异 ,3mg氯前列烯醇剂量的人工配种情期受胎率与自然发情情期配种受胎率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10):54-55
对选自海南州贵南县塔秀乡和贵德县尕让乡两个地区370头产后乏情母牦牛分组采用不同方案进行诱导调控处理试验,其中第1组为80头,采用三合激素处理法;第2组为90头,采用阴道栓结合氯前列烯醇处理法;第3组为140头,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合氯前列烯醇处理法;对照组为60头。通过生殖激素调控,结果第13处理组的发情率及受胎率分别为95%(76/80)和5%(4/80),44.44%(40/90)和46.67%(42/90),48.57%(68/140)和52.14%(73/140),而对照组发情率及受胎率均为3.33%(2/60),经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发情率及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3组生殖激素均对乏情母牦牛产生不同程度诱导作用,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合氯前列烯醇处理组合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选择420头体况维持在2.0~3.0的当年产犊乏情母牦牛分3个组,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发情处理。第1组:注射GnRH-PG-GnRH;第2组:注射GnRH-PG-E2;第3组:注射PG-GnRH。结果表明: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经不同的处理后,发情率分别为70.00%(98/140)、54.29%(76/140)、52.14%(73/140),受胎率分别为48.57%(68/140)、34.28%(48/140)、21.43%(30/140)。第1组发情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个组(P0.05);采用GnRH-PG-GnRH处理方案,通过三年扩大试验,发现牦牛平均发情率在66.67%(72/108)以上,受胎率在44.44%(48/10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80头成年黑白花奶牛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诱发同期发情。结果;处理后1-6d内出现发情的有76头,发情率为95%,未出现发情的母牛于处理后的第11d重复处理1次,3d内均出现发情;经人工授精后,母牛的情期受胎率为97.5%,总受胎率为100%;20头对照牛同期发情率为25%,情期受胎率为80%,总受胎率为90%。  相似文献   

17.
对150头母牦牛开展了牦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母牛在第一情期发情率63.33%,第二情期发情率50.00%,第一情期与第二情期发情差异性不显著﹙P>0.05﹚。第一情期受胎率为53.95%,第二情期受胎率88.46%,第一情期与第二情期受胎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母牛平均受胎率62.75%与对照组80.00%受胎率之间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犊牛短期断乳方式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头带犊大通母牦牛进行了犊牛短期断乳试验.试验组母牦牛在产犊后3月龄时,实行为期10d的短期断乳,断乳后母牦牛有81头发情,发情率90%,第二年产犊78头,繁殖率86.67%.对照组为带犊,但不断乳的母牦牛,试验期共发情2头,发情率2.22%,产犊2头,繁殖率2.22%.试验组母牦牛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78%和84.45%(P<0.01)  相似文献   

19.
应用PG+PMSG处理对54只湘东黑山羊在2~5天内集中发情并配种.结果:(1)在处理后的2~3天.有49头发情(其中同期自然发情2头),同期处理的发情率87.0%[47/54],同期发情率87.5%[49/56].(2)发情母羊的初配率为83.9%[47/56],待第一个情期(21天)后采用发情鉴定法进行初步妊娠诊断,有返情表现的羊只为7只,发情配种成功率85.1%[40/47],初步确定初配受胎率为71.4%[40/56].  相似文献   

20.
将CUE-MATE和羊乐分别埋植于331头经产牦牛和238头初产牦牛体内,并肌注黄体酮和苯甲酸雌二醇,在放入后的第7天撤栓,同时肌注D-PG,撤栓后的连续两天观察发情情况。结果表明,共有298头经产牛和180头初产牛发情,其发情率分别为90.03%和75.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