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体液的免疫效果。[方法]随机分为试验A组、B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接种和生理盐水,观察三组仔猪接种28 d、60 d、90 d时的S/P值和PRRS抗体阳性率。[结果]试验A组仔猪免疫后28 d时S/P值达到2.0以上,上升速度较快,且免疫28 d后,试验A组的PRRS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6.67%,明显高于试验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抗体水平和抗体上升速度较快,免疫作用较强,在使用时可以优先考虑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猪瘟DNA疫苗的临床免疫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研究工作筛选出2种DNA疫苗质粒的基础上,采用3种免疫策略(DNA疫苗单独免疫法、DNA疫苗初免蛋白免疫加强的prime-boost方法以及沙门氏菌(Salmonella)载体介导法),于某规模化猪场对猪瘟病毒(CSFV)的DNA免疫效果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随机选择未经猪瘟疫苗免疫的断奶仔猪60头,分6组进行免疫接种,检测免疫猪抗体产生情况并对各组免疫猪进行攻毒试验。免疫猪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DSW组、pIRE2IL2组、pcDSW E2protein组和pIRE2IL2 E2protein组均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而沙门氏菌介导的2种DNA疫苗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不显著。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cDSW和pIRE2IL2单独免疫组或prime-boost组能够抵抗致死剂量的CSFV石门强毒攻击,保护率87.50% ̄90.00%。其中pcDSW效果好于pIRE2IL2。而沙门氏菌介导的DNA疫苗组不能产生有效保护。不同接种途径的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颈部肌肉注射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较后肢胫前肌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致病性的传染病,其发病快、传播速度快、发病的概率较高,导致的死亡率也高。这类病毒的主要防治措施是注射免疫疫苗,在鸭群中还没有传染病之前,对鸭子进行定期合理的注射免疫疫苗,从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还有一种方式是在鸭群中发展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时的紧急接种,紧急接种可使病毒性肝炎得到很好的控制,对发病的鸭群和受到威胁的地区也应采用临时应急性免疫接种的方式,以控制鸭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以病毒为重组疫苗的载体构建的活载体基因重组疫苗免疫哺乳动物,抵抗传染病的研究已获得成功,其中鸡痘病毒存在着很大的潜在优势。然而,作为非复制的载体其安全性迫切需要检验。选择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分别以正常剂量、超大剂量,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接种豚鼠,第一次免疫后间隔14 d分别进行二免、三免;对妊娠豚鼠的不同阶段进行免疫,通过PCR、RT-PCR、EL ISA、中和抗体检测和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对疫苗在豚鼠体内的基因和蛋白分布、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毒性,和对妊娠豚鼠和子代体内的基因和蛋白分布、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毒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接种FMD重组疫苗株后,临床观察、病理组织学和检测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免疫动物精神状态良好、饮水、采食等临床表现一切正常;病毒培养表明只在接种的部位免疫3 h可以培养出病毒,其他组织和其他时间点均未能培养出病毒,证明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在体内是一过性感染,免疫3 h的病毒是未完全吸附的病毒,而不是复制的病毒;通过PCR,RT-PCR检测,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脑、肠系膜淋巴结内检测到了FPV 4b DNA和FMDV VP1 DNA,且在大部分组织能存留5 d左右;增加免疫剂量和进行多次免疫,其在体内存留时间仍然很短,重组疫苗可诱导豚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FMD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静脉注射也在体内检测到病毒的DNA,但其在体内的分布和存留时间短,诱导豚鼠产生的抗FMD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比肌肉注射低、且持续时间短,病毒培养表明只在任何组织和任何时间点均未能培养出病毒;对妊娠豚鼠的不同阶段均无毒性,未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反应,子代未检测到病毒的DNA。以上均证明重组鸡痘病毒vUTAL 3CP1在豚鼠体内存留时间短,对妊娠豚鼠、子代无毒性,且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且对环境无污染,为后期其他哺乳动物实验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从而更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重组鸡痘活载体疫苗的生物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对免疫动物无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方法,从广西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失败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GX-YL5),通过间接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气管环交叉中和试验对该毒株进行鉴定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该病毒的S1基因和N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该病毒株有间接血凝性;致病性较强;血清型不同于常用疫苗株H120、Ma5、4/91。同源性分析表明,S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5%-81.2%和50.7%-78.8%;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7.2%和89.5%-91.7%;S1基因和N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其它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S1基因和N基因分型与血清学试验结果相吻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广西分离株GX-YL5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这可能是目前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研制适合本地使用的IBV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并获取更有效的乙肝疫苗,本实验通过将所构建的HBVRNA复制子疫苗和DNA疫苗分别免疫小鼠,检测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pSFV为基础构建的疫苗载体免疫小鼠后采集的血清中抗体效价不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较低剂量免疫的时候,RNA复制子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效价优于DNA疫苗。并且RNA复制子疫苗在以较低剂量免疫后脾细胞CTL活性高于DNA疫苗。本研究证明HBVRNA疫苗比DNA疫苗表达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rFPV-IFNγS1是一株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将其接种SPF鸡3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管炎病毒异源毒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毒株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抗体很快产生,外周血中CD 4 和CD 8 T淋巴细胞与非免疫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用LHB株IB病毒攻击后,免疫鸡的病理损伤明显轻于非免疫对照组,并且其排毒时间明显缩短,排毒量明显减少,攻毒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30%(3/10),死亡率为10%(1/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40%(4/10)。体重分析结果表明,攻毒前后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能在动物体内很好表达,对试验动物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蓝耳病在养猪生产中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和稳定,是猪群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对猪场仔猪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后对蓝耳病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并分析对策,对有效提高猪群蓝耳病免疫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试验仔猪在7、14、21、28、35、42、49、56、63日龄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采取ELISA检测蓝耳病抗体水平,得到蓝耳病抗体的消长规律及猪群抗体离散度并加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猪场的蓝耳病抗体在"7~14日龄与29~42日龄"这段时间内抗体水平较低且猪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这提示猪场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佳,考虑猪群存在蓝耳病野毒感染。针对猪场的蓝耳病抗体监测结果分析,可考虑加大蓝耳病疫苗接种剂量和调整接种时间。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川区2008年1—12月抽检的口蹄疫免疫监测抗体结果,对比分析每个月全区的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和被抽检乡镇的合格率,综合评估该年度的整体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免疫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郝宇娉  陆琳  杨志红 《核农学报》2020,34(12):2708-2724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疫苗的种类不断增多、生产方式不断建立和优化。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出转基因植物疫苗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制备主要通过目标抗原的确定、受体植物的选择、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表达及检测等步骤组成。目前,转基因植物疫苗按照功能可大体分为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寄生虫疫苗、避孕疫苗及糖尿病疫苗等,并已成功在植物中陆续表达了抗原基因。经一系列生物或临床试验后,在机体中均产生了明显的免疫应答,在试验范围内分别起到了抵抗病原微生物、防治寄生虫、避孕、预防治疗糖尿病等作用。通过优化启动子、选取高表达量受体植物、采用外源蛋白叶绿体表达、敲除转基因植物抗性基因等手段,将不断弥补转基因植物疫苗应用方面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创制的基本流程、研究进展等,以期为今后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鸡γ干扰素对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表达鸡γ干扰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HA)或灭活疫苗联合应用,接种SPE鸡、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和含有母源抗体商品鸡,研究鸡γ干扰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发现,rFPV-IFN-γ和rFPV-HA联合应用诱导的HI抗体应答水平同rFPV-HA单独免疫相近;rFPV-IFN-γ和灭活疫苗联合应用后HI抗体应答水平略低于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攻毒后,对于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rFPV-IFN-γ与rFPV-HA或灭活疫苗联合免疫诱导的保护率同相应疫苗单独免疫相当,均为95%~100%;对含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10^6PFU的rFPV-HA与10^5PFU的rFPV-IFN-γ联合免疫组保护率(33.5%)高于rFPV-HA单独免疫组(11.4%~16.8%),而其它剂量组合的rFPV-HA与rFPV-IFN-γ联合应用不能提高免疫保护效力;rFPV-IFN-γ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含母源抗体商品鸡诱导的保护率同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相近。结果表明,rFPV-IFN-γ不能促进疫苗诱导的HI抗体应答;适当剂量组合的rFPV-HA与rFPV-IFN-γ联合免疫含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可提高免疫保护效力,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仍然是世界养禽业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疫苗接种是目前控制IBD最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从病原特征,目前流行病学的新特点,传统疫苗、新型疫苗的种类、特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解决的思路等进行了阐述。认为传统疫苗在世界许多国家IBD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已经兴起,但是新型疫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取代传统疫苗。提出安全和有效防控是IBD疫苗研制与应用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明确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黄牛期间病毒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主要研究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分离株结构蛋白VP1和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在牛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用O/Akesu/58毒株以104ID50/ml剂量舌面穿刺接种5头中国黄牛,出现临床或亚临床症状之后痊愈动物会成为可能的口蹄疫病毒带毒牛。用探杯定期采集实验牛咽喉部黏性液体(O/P液),接种BHK-21细胞增殖病毒后共分离到12株毒株。RT-PCR方法扩增持续感染分离毒株VP1和3ABC基因,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所有持续感染分离毒株的VP1基因有1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一致的突变,但只有两个位点造成氨基酸突变(I56→T、A210→E),而持续感染分离毒株之间有4个核苷酸位点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颠换。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较为稳定,仅有13个核苷酸位点和5个氨基酸位点的颠换,没有缺失或突变。推测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形成与主要的抗原基因VP1变异没有显著关系,宿主嗜性相关的3ABC基因也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以鸡恒定链基因(invariant chain,Ii)为载体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F基因片段的基因疫苗及其小鼠的免疫应答.首先,用重叠延伸法经3轮PCR获得以NDV-F343表位基因(327-359 AA)取代鸡恒定链中Ⅱ类分子相关肽段(class-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CLIP)片段序列,构建了基于恒定链的NDV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C1-△CLIP-Ii-F343).其次,在观察C1-△CLIP-Ii-F343和无恒定链载体的C1-F343转染真核细胞中,发现它们均能在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最后,将25只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Mus musculus)随机分为5组,用C1-△CLIP-Ii-F343和非靶向性疫苗(C1-F343)进行免疫,以C1-△CLIP-Ii、pEGFP-C1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取小鼠尾部血对小鼠的体液免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C1-△CLIP-Ii-F343和C1-F343免疫组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针对NDV的特异性抗体,其滴度分别达到1/6400和1/1600.进一步Western blot研究结果表明,抗体与接种NDV的鸡胚尿囊液和原核表达的PET-NDV-F306蛋白均产生特异性结合.研究结果提示,鸡恒定链作为载体的NDV基因疫苗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为新城疫疫苗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其是制约猪牛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介绍口蹄疫病毒的特征、患猪牛临床症状及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为促进猪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圆环病毒疫苗对猪只生长的影响,为猪场正确选择和使用猪圆环病毒疫苗提供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将1 000头母猪分为2组,于2周龄分别免疫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圆环疫苗。结果表明,A疫苗虽然比B疫苗价格贵,但使用A疫苗的产出和经济效益远远高于B疫苗。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HA基因密码子优化及不同表达载体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pCIHA5、pCAGGHA5 、pCIoptiHA5和 pCAGGoptiHA5分别以100 和10 μg剂量一次免疫3周龄SPF鸡,4周后分别用100 L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 A/Goose/GuangDong/1/96(H5N1)[GD/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和7无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AGP抗体的动态变化,对4种疫苗单次免疫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100 μg剂量组中, pCAGGoptiHA5和pCAGGHA5 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和不排毒),pCIoptHA5(75%) 和pCIHA5(50%)仅可形成部分免疫保护;10 μg剂量免疫组中, pCAGGoptiHA5和pCAGGHA5 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和不致死),pCIoptiHA5可形成对免疫鸡的部分免疫保护(75%),而pCIHA5则基本不能形成免疫保护。结果表明,HA基因密码子的优化以及鸡β-actin启动子表达载体pCAGGS可显著提高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免疫反应水平,增强免疫保护效果同时证明,通过密码子和载体的优化,可使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有效免疫保护剂量降低至10 μg,其推广应用已具备充分的经济可行性。pCAGGoptiHA5作为免疫效果良好、成本低廉的优化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猪场的选址、布局、卫生措施、疫苗的接种和饲养方面,简要地阐述了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并从实际案例和经济的角度预算了其成本。  相似文献   

19.
曹正邦  邓丽佳 《土壤》1982,14(1):11-14
紫云英北移关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成功地接种紫云英根瘤菌[1,2,3]。但还必须重视结瘤、固氮的生态条件的配合,否则仍会导致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20.
用已鉴定的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G,C,Z和Q分别通过鸡胚传代进行致弱,在一定代次时分别接种敏感鸡作毒力测定试验.然后用已致弱的毒株在实验室进行攻击保护试验,最后取已致弱而且抗原性良好的毒株在广西各地鸡场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株在传至40代时,G,Z和Q株分别传至20代时对鸡的毒性均已大大降低;免疫鸡用标准强毒株(M_(41))攻击,然后用病毒回收的技术来衡量其免疫力,结果各株经免疫两次后均有很好的保护率(60%~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致弱株分别在南宁、柳州、容县、岑溪和博自5县市的11个鸡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的鸡有30群共103761羽,试验时分别对疫苗免疫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安全性和育成率进行观察和测算,结果表明,作者培育的IBV弱毒苗对鸡是安全的,使用C_(60)或C_(80)和G_(20)株先后两次免疫鸡,对IB有较好预防效果,这些弱毒株有希望成为供生产使用的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