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药利用率的影响因子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农药利用率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施药机械种类、不同施药机械比例、统防统治标准化作业面积的比例、叶面积指数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措施,包括:促进植保机械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式落后的手动喷雾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普及科学的施药方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抓好农药替代产品应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高测报准确率;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用药水平等措施,以指导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套袋技术已在水果生产栽培中广泛运用,各种套袋处理对农药残留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套袋处理的施药方式、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套袋材料、套袋层数,农药的类型(内吸、非内吸),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作物品种等因素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药方式对农药残留的影响较大,采用套袋后施药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农药残留,套袋前施药,农药残留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施药浓度、农药的类型、果实部位和品种4个因素之间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相互联系,条件不同,残留量存在差异;多次施药,套袋也能显著降低农药残留量,并将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同的套袋材料均可降低农药残留量;套袋层数越多,农药残留量越少。  相似文献   

3.
农药药害及其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晓华 《南方农业》2007,1(1):90-91,96
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农作物药害现象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农药药害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由农药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施药技术不当、异常气候条件引发农作物受药害。要避免和预防药害的发生,科研推广部门要加大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的筛选和推广力度,同时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管好、用好农药,让农药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药雾滴飘移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15  
农药雾滴飘移是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流失、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影响雾滴飘移的主要因素,研究农药雾滴飘移机理,不仅可以为控制雾滴飘移的喷雾部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提高农药的施药效果,减少农药飘失,增强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当前国外控制农药雾滴飘移的先进技术及喷雾部件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中国要有效控制雾滴飘移,除了采取合适的施药方法,还应进一步加强农药雾滴飘移控制技术及喷雾部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喷施化学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手段,对保证作物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施药机械工作效率低,且使用同一施药量进行连续喷施作业易造成农药浪费、环境污染。随着农业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植保作业中,智能施药机器人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实现了更加高效、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智能施药机器人是集复杂农业机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施药装备,可自主、高效、安全、可靠地完成施药作业任务。为明确智能施药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适用于不同作业场景的施药机器人的应用进展,从智能施药机器人的移动平台设计、喷雾装置设计、导航技术、智能识别技术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施药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分析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现存问题,阐述智能施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精准变量施药、自主导航以及无人化作业,以期为智能施药机器人在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现状。发生现状:虫害重于病害,主要种类为二化螟、白背灰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防治现状:以化学药剂控制为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分别占比66.7%、11.9%、21.4%,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仅占8%。防治药械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农药购买具有盲目性,不按剂量用药和盲目用药,不适时用药,施药器械简陋,施药缺乏劳动保护,缺少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设施。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农药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种植者科技素质;抓好农药零售从业人员培训,提升素质;健全植保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指导水平;培育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统防统治水平;强化农药执法监管,提高安全用药保障。  相似文献   

7.
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   总被引:52,自引:44,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农业生产标准化是必然之路,但我国落后的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与之不相适应,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植保机械不同于其他的农业机械,发达的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将植保机械列入特种农业机械行列,有其专门管理部门和机构.该文根据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减少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在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实,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果园植保是果园管理关键环节,其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为明确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果园的主要种植方式、植保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发展制约的因素,然后重点阐述了管道喷雾、风力辅助喷雾、静电喷雾、循环喷雾、变量喷雾和航空施药等植保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概括分析了上述植保装备的农药利用率情况,最后结合中国果园种植特点提出了推广标准化果园种植方式、发展立体植保施药技术、推广专业化机械植保服务模式和研发智能植保机器人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历年发现问题较多的5种蔬菜(豇豆、芹菜、韭菜、叶用莴苣和普通白菜),2014年7月对重庆市4个县(市、区)的基地进行了蔬菜质量安全生产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产地基本情况、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病虫害的防治与农药使用情况等,结果发现:重庆市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病虫害发病较重,调查的5种蔬菜(除韭菜外)均有多种病害和虫害发生,病虫害防治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其中豇豆和普通白菜病虫害最重,农户技能局限,施药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个别基地农户可能存在违规使用农药,粮菜混作区农药经营监管缺失可能带来蔬菜生产的潜在质量安全风险。建议:推广蔬菜抗病虫新品种,建立完善蔬菜病虫预测预报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宣传和加大农户技能培训,推广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建立健全技物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基地农药及其经营的监管与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农药使用状况及解决农药超量使用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由于农药的应用大大地减轻了病虫草害对粮食作物的侵害,农药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增加,农药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畜农药直接中毒,粮食、蔬菜和水体被污染在加重。病虫草抗药性的增加及其天敌、益虫的减少使得农业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的危险。这一切都提示人们必须减少农药使用量。农药超量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施药技术不能适应农药本身的发展而使药效不能充分发挥。改善施药技术,提高药效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药投入过量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投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户是农药施用的微观决策主体,对农户施药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引导农户减少农药投入。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户施药行为的内在机理,对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做出细化,弥补现有研究在生产经营、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分析上存在遗漏部分重要因素或表征变量不够准确的不足。基于7省746户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个体和家庭因素、生产经营因素、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弥补了传统OLS模型或二项Logit模型估计方法的不足,揭示了各因素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从影响方向看,受教育程度、种粮面积、地块集中度、地权稳定性、农药投入成本、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生产保险等变量对农户施药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种粮收入占比、种粮动机等变量对农户施药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种粮面积越大、地块集中度越高、地权稳定性越好、种粮收入占比较低、以自给为目的、农药投入成本越低、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生产保险,施药强度越低。2)从影响程度看,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生产保险、种粮收入占比、受教育程度、地块集中度、地权稳定性、种粮动机等变量对农户施药强度的影响较大,而种粮面积、农户年龄、农药投入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为激励农户减量投入农药,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农户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也为农户减少农药投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LC-MS检测技术,系统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TCP)在两种水稻各器官的动态消解规律与分布特征,旨在为两种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后期稻米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穗期施药后定期分析水稻各器官中农药及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水稻甬优各器官中的残留量高于中浙优,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均呈叶籽粒茎根的分布规律,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茎、叶和籽粒中的残留量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毒死蜱在水稻各器官降解速率较快,在施药后14 d降解率达99%以上;稻壳和糠承载90%左右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高剂量施药使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籽粒各部位的含量增高,但对其分布特征无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种植水稻品种中浙优的同时降低施药剂量既可达到防治效果也能降低稻米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植保无人机施药喷嘴的发展现状及其施药决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农药的低利用率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优化农药喷施技术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无人机植保喷施作业作为航空施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应对突发灾害能力强、不受作业地点限制等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喷嘴作为植保无人机喷施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主要分为液力雾化喷嘴和离心雾化喷嘴两大类,良好的喷嘴性能能够大大提升航空施药喷洒的均匀性,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该文总结了各类植保无人机常用喷嘴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场合,提出了喷嘴性能评价指标并总结了三大类常用的雾滴粒径、沉积量、分布、速度等指标的测量手段,包括雾滴收集方法,雾滴沉积量测试方法以及仪器测量法。最后,针对目前无人机施药缺乏专业的指导,农药喷施效果有待提升的现状,该文提出合理的施药决策是结合靶标作物、喷药需求以及喷施环境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从喷嘴喷雾角、防堵塞性、喷嘴压力与流量以及最佳作业粒径4个方面分析了喷嘴选型的思路,从专业喷嘴选型决策系统的建立以及无人机植保专用喷嘴的研发两方面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国农药使用概况,分析目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工作;加强农药市场的管理;纠正农药万能的错误思想;改进农业防治措施;推广生物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穿戴防护用品。依据农药毒性级别、施药方法和地点穿戴相应的手套、口罩、防护服等。施药结束后,立即脱下防护用品并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后正确清洗,晾干存放。  相似文献   

16.
旋翼无人机气流特征及大田施药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旋翼植保无人机近年发展迅速,已出现大量施药作业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基础作业体系不清晰、关键问题研究不深入的问题,该文聚焦旋翼无人机施药目的,明确指出旋翼气流的存在是旋翼植保无人机大田作业的典型特征。围绕该特征,提出旋翼无人机大田施药作业基础体系,依照农药装载搬运-农药转化雾滴-雾滴空间运动-雾滴植株扩散-施药作业方法的主线,分别对旋翼无人机的机体、药箱、雾滴物理状态、运动状态、旋翼气流、对靶沉积、脱靶飘移、气流与作物互作、雾滴附着、机体控制、喷施量控制及作业模式等基本要素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旋翼无人机施药作业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探寻施药作业体系中待深入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指出目前旋翼无人机大田作业亟需解决作业体系内容研究不均衡、机理研究不深入的问题;亟需解决作业参数关联性不强、大田试验条件精准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亟需解决作业模式无法直接表征作业效果、高精度飞行参数难转化为作业参数的问题,并给出深入研究的相关建议。期待广大学者提高对旋翼气流相关研究的关注度,围绕旋翼无人机大田作业体系中的实践与技术难点,寻找出具有旋翼气流特征的物理参数,提炼基础科学问题,加强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药减量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农药减量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上的应用,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的对策。希望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农业单位提高水稻病虫防治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mL/hm2 3种农药剂量(阿维·氯苯酰推荐剂量的80%、90%、100%)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减量施药田间药效试验,并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KES)人工施药的常规防治方法进行施药效果对比。雾滴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分布均匀性优于水稻冠层下部;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显著优于施药液量15 L/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剂量越大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越好,采用农药剂量100%的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并优于KES人工施药;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较15 L/hm2的防治效果更好;处理T2(施药液量15 L/hm2、农药剂量90%)、处理T4(施药液量22.5 L/hm2、农药剂量80%)与KES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液量22.5 L/hm2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沉积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施药液量22.5 L/hm2时,减少20%的农药剂量也能保证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该结果对水稻田间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豇豆生产流通过程潜在安全危害的分析,明确了当前我国海南豇豆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来自土壤退化、登记的农药种类少、施药缺乏科学指导、田间管理重治轻防这4个关键环节。针对这4个关键控制点开展了豇豆生产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综合了土壤改良、高效低残留的农药筛选、壮苗控梢技术、物理防治等技术,并组装成系统、全面、配套的全程控制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20.
压力式变量喷雾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根据施药目标特征和机组行走速度的变化改变施药量可有效地节约农药和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对化学物质的负担。变量施药技术是当前植保机械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该文在自行设计的压力式变量喷雾系统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控制数学模型,得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方便地控制系统的施药量变化,并能达到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