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优势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科、属、种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数量多,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5个较大科的种子植物构成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的主体.研究区域内湿地植物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属为多,达38属,占属总数的28.3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分别占属总数的20.90%和15.67%;盐生植物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邢台市任泽区、南和区、南宫市和宁晋县4县区为代表,对邢台市平原地区的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包括入侵植物科属分类、生活型、来源、危害性和价值等方面。结果表明:邢台市平原地区中有39种入侵植物,隶属于14科29属,其中菊科植物为优势科,有12种,占30.77%;生活型有乔木、草本和藤本3种,以草本为主,占全部入侵植物的89.74%;大部分入侵植物来自于美洲,占56.41%;在17种恶性入侵植物和严重入侵植物中,有14种来自于美洲;在这些入侵植物中,有明显经济价值的植物有16种,可作为中药材的有10种。  相似文献   

3.
王具元  高见  柴成武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1):277-280,286
[目的]调查植物区系,分析资源属性,为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依据。[方法]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查阅种子植物名录,对种子植物的区系属性、生活型属性和资源属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腾格里沙漠南缘有种子植物31种,隶属16科,31属,大科属种为黎科、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67.7%,生态植物、饲(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分别占总种数的83.87%,51.61%%和58.06%。[结论]大科属种为黎科、菊科和禾本科,它们在该保护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它们在该保护区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性,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最多,生态植物、以饲(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4.
从1977年初至1978年底,1982年12月至1984年12月,先后4年调查了广西4个市,16个县的农田杂草;采用点面结合,按不同季节,定点观察记载,共收集农田杂草91科,346属,604种。通过含种数较多的科,与广西、全国植物区系同科种数比较,初步看出广西农田杂草的特点,是以亚热带杂草为主,并有少量热带科及温带科的杂草;主要集中在11个科,其中禾亚科、菊科、蓼科、伞形科和玄参科为优势科。本文对广西农田杂草的生态分布、危害性、防除及其利用,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区自然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栖息在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部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体上的先锋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成分、扩散途径和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该区域的灾害体上栖息的先锋植物有52种,隶属21科49属,以易于通过风媒传播的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先锋植物的植物区系结构与该地区原有的植物区系结构基本相同;在目前的先锋植物中有7种入侵植物,均为农田恶性杂草,会对灾害体的自然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取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缙云山生态环道北碚段入侵植物物种组成、分布及危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入侵植物共有15科25属28种,主要分布于道路两侧及耕地边缘;2)入侵植物以菊科为主,大部分来源于美洲;3)入侵植物对灌草丛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农作物产量和草坪景观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开展区域入侵植物系统的调查评估,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对四川乐山"绿心"公园的蕨类植物种类及区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乐山"绿心"分布有蕨类植物49种,隶属于18科31属;优势科有凤尾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碗蕨科、乌毛蕨科5个科,优势属有凤尾蕨属、鳞盖蕨属、鳞毛蕨属、金星蕨属、毛蕨属5个属;单种科与单种属较多;蕨类植物区系类型的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生态类型以土生蕨类为主。  相似文献   

8.
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国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17.28%、4.90%和0.998%,其中单种科和极小科(含29种)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91.6%,单种属和含2~4种的属有161个,占总属数的96.18%,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内植物科和属的分布是比较均匀和丰富的;2)该区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具有明显优势,热带性质属在该区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渊源,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热带区系的过渡性;3)该区植物区系的特有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建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科17属20种;②科的世界分布类型占优势,优势科及表征科不明显,单种科占优势;③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型科共有3科,占到总科数(不含世界广布科)的75%;在属级水平上,温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9属,占总属数(不含世界广布属)的69.23%;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联系广泛,尤其是与古南大陆植物区系和横断山区其他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北川河流域位居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内有种子植物74科、357属、1006种(含变种、变型)。流域内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子植物属有12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15个分布区类型、31个变型相比,分别占到80.0%和45.2%,类型较为齐全,变型也相当丰富。温带分布的属数及其所占的比例,在该区各分布类型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尤以北温带分布类型更为显著,计有117属,占本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2.8%,占全国该类型分布的54.9%。该区植物区系的基本性质是以北温带为主。区系分区归属于泛北极植物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当地植物资源,开展科学引种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那坡及附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与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坡植物区系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中越二国滇黔桂等四省边区,该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46科,100属,318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以划分为10种类型(变型),种可以划分为13种类型(变型)。本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热带分布属占77%,热带分布种占61.95%。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以及云贵高原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区系地理成分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海拔800m是区系地理成分垂直分布的分界线。本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区系内部的分化和区系间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亦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的重灾区之一。全面摸清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可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本研究以贵州省中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中南部的惠水县为调查点,采用样方法对关岭县74个样点和惠水县64个样点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统计发生生境及分布频数等分布格局信息,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其原产地、生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县共发现24科56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其中菊科物种占绝对优势(关岭占比29.55%,惠水占比33.33%),其次是苋科(关岭13.64%,惠水11.11%)、豆科(关岭6.82%,惠水6.67%)、茄科(关岭6.82%,惠水4.44%),并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关岭80.85%,惠水86.96%)为主。本研究首次在贵州省发现了逃逸至野外的柳叶马鞭草和粉绿狐尾藻自然繁殖种群,确证了其入侵特性。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一年蓬、水花生、小飞蓬、野老鹳草、粗毛牛膝菊等广泛分布于调查样点,为两县的主要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已适应当地的各种生态环境,并主要分布于荒地、农田、路边等人为干扰频繁生境,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两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建议尽快系统性摸清贵州省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并加强对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扩散动态趋势研究,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明山位于北回归线上,北纬23°24′~23°30′,东经108°22′~108°24′。蕨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49科、114属、290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划分为12类型(变型),种可划分为13种类型(变型),科内、属内种类贫乏。本区系具亚热带性质,带有明显的热带性,热带分布属占70%,热带分布种占47.82%,亚热带分布属占12.28%。特有现象明显,有中国特有种47个,其中大明山特有种9个。本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印度支那蕨类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属的相似率高达97%,种的相似率为65.39%。  相似文献   

14.
广西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较为丰富,现已发现38科,93属,393种(变种、变型太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以划分为11种类型(变型),种可以划分为13种类型(变型)。本区系具有一定的热带亲缘,热带分布属占73.12%,热带分布种占53.43%。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中南半岛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区系的特有性和狭域分布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部植物区系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蕨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54科、141属、584种。科、属组成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odaceae四科的属、种成员最多,其中金星蕨科在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本区系的一个特点;蹄盖蕨属、耳蕨属种类较少是本区系不同于鳞毛蕨-耳蕨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划分为12种类型(变型),种可划分为15种类型(变型)。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127种,占21.74%;广西特有26种,占4.45%。本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热带南亚热带过渡性,热带分布属占83.68%,热带分布种占60.62%。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中南半岛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蜜源植物对蝶类分布与种群关系的影响,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对蜜源植物与蝴蝶进行了观察记录。共记录到3 740只蝴蝶,隶属于11科72属116种;蜜源植物63种,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都匀市人工种植蜜源植物29种,隶属11科24属;野生蜜源植物34种,隶属17科32属。结果表明,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主要蜜源农作物有萝卜、油菜和橘,主要野生蜜源植物有白车轴草、秋英、万寿菊、黄鹌菜、忍冬、火棘和乌敛莓等。蝴蝶取食的蜜源植物在菊科、豆科和十字花科占了很大比例,即菊科20.63%、豆科14.29%和十字花科6.35%。观测发现,植物种类丰富的地方蝶类物种数也多,表明不同生境下蜜源植物的时空分布影响蝶类时空分布,当地可合理开发利用蝶类及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17.
山体滑坡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常见自然灾害,多由山区大雨或地震灾害引起。利用样方法对11个卧龙自然保护区滑坡山体自然恢复5 a后的植被进行调查,并选取一个人工恢复样地为对照,研究滑坡区域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先锋物种。调查区域内分布有植物44科103属119种,其中灌木29种,草本90种,包括卧龙植物普查未发现的新记录植物18种。被子植物在科、属、种数均占绝对优势。区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自然恢复早期的39科种子植物分属5种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的科数量最多;同时对作为区系地理分类依据“属”的分析显示,98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1种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类型的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数的90.91%,说明调查区域植被具有温带性质。自然恢复样地的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优于人工恢复样地,通过重要值计算确定不同自然恢复边坡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先锋物种,为卧龙未来滑坡山体人工植被恢复的本地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甘肃省牧草种子品质,避免牧草种子中混杂杂草种子过多导致草场质量下降,对2019 —202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牧草种子中混杂的杂草种子进行物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检牧草种子中混杂各类杂草24科102种。检出频次较高的杂草有26种,其中禾本科6种,藜科、蓼科杂草各4种。外来入侵物种野燕麦、反枝苋、刺苋及有毒杂草马先蒿、草地乌头需要重点监测和防控,以避免造成草地植物种群结构失衡、生态恶化、威胁家畜生存。检出杂草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98种,占牧草中全部杂草种类的96.1%;灌木仅4种,仅占牧草中全部杂草种类的3.9%。草本植物中,一年生杂草46种,多年生杂草38种,二年生杂草8种,一年生或多年生6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牛姆林6个天然林样地的植物区系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姆林天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在2900m^2范围有248种高等植物分属82科153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4属1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71科136属229种,种子植物属的系数为61.69;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63.36%的热带地理成分及32.82%的温带地理成分显示出牛姆林地处南亚热带北缘的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混交林群落维管植物种类组成丰富,600m2样地内有38科62属¨9种,其中以常绿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中热带性质属37属占64.91%,温带成分19属占33.33%;群落分层现象明显,乔木层可分4个亚层,乔、灌木及藤本植物种类和数量均丰富,草本植物较少;比较群落各部分多样性水平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