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文化,这也使得我国的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色无公害茶叶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种植。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种植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茶叶种植技术,同时还能够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自我国古代就已经备受关注,其历史悠久,一直传承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茶文化。茶叶的种植要求很高,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而云南、湖北等地也都是我国产茶的重要基地,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加强对山区茶叶种植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由此,将结合湖北恩施市白杨坪镇的茶叶种植管理经验进行研究,并为我国其他山区的茶叶种植管理提出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我国茶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当前茶叶种植技术方面还存在缺陷。基于此,以新形势下开展茶叶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为重点,结合当下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了目前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茶叶产业推广的方法和相关建议,目的在于提高新形势下茶叶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茶叶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小觑,对于湖北来凤县茶叶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但是生产规模和生产管理模式仍旧不容乐观,来凤县茶叶种植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立足于湖北来凤县茶叶种植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治理办法,提出凤县茶叶种植管理工作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根据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及茶叶生产要求,大力推广新的品种和培育技术,实现优良无性系种植和加工技术,对于提升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基于此,结合茶叶种植中的精细化管理概念和原则,分析了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优化茶叶种植管理精细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种植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成熟的技术理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茶叶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无公害的茶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此,分析绿色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茶叶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受到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但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受市场经济弊端的影响,在进行茶叶栽培时受到利益的驱使,种植出来的茶叶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十分不利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此种情况下,做好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在概述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阶段的无公害食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而山区则是出产无公害食品的重要基地。其中,无公害茶叶就对空气质量、土壤和水源有着极高的要求,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指标必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因此,山区无公害茶叶需要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基于此,结合山区地理环境和茶叶优质栽培技术,探究山区无公害茶叶的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目前在茶叶种植的资金投入中,购买肥料的费用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种茶成本支出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初步分析金秀县高寒山区茶叶施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调查该县茶园土壤环境的条件下,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孟连县茶叶种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生态茶园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公害茶叶概况角度出发,阐述了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园的建设,以及无公害茶叶栽培种植管理技术,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立足贵州省山区,以威宁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区,运用系统论多因素分析方法,基于种植区35个有效土样检测相关数据,结合研究区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建立综合分析评价体系。参照茶叶生长最优自然条件要求,逐项分析贵州山区地理各要素对培育优质茶叶的优势和劣势。研究表明,贵州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够孕育高品质茶叶,并提出山区的茶叶种植应尽量考虑布局于区域内有河流经过的山间谷地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水平及茶叶生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因茶园施肥、用药、加工等所造成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将信息技术和茶叶生产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结合起来,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绿茶产地环境、种植环节、加工过程及包装储运等质量关键控制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绿色、生态、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学者提出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促进茶产业生态化发展,促使茶叶的品质提升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生态理念下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茶叶种植及管理现状提出建议和策略,以期为茶叶种植技术改良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山区玉米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改进。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以及玉米质量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摒弃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在山区玉米品种的选择、施肥以及灌溉等方面进行改进。基于此,就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管理以及改进措施展开详细论述,不断提高山区玉米的综合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不断提升,茶叶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在海外也拓展了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但从目前茶叶种植的现状来看,病虫害仍然是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通过对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究,明确当前茶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探究综合防治技术,以便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饮茶热潮不断推动着我国传统农业——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茶叶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关注,然而茶叶种植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专业化茶叶种植县——福建省安溪县为对象,通过综合各乡镇茶叶种植面积、茶叶种植区位商和集中系数3种方法,将安溪县各乡镇茶叶种植专业化情况划分为高度专业化、较高专业化、中等专业化、较低专业化和无茶叶种植5个等级,基于能值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安溪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建立能值投入密度、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8个能值评价指标,进行不同专业化茶叶种植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溪县专业化茶叶种植农业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以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为主,不同专业化茶叶种植间环境贡献率高达0.96~0.99,而能值投资率仅有0.01~0.04;(2)茶叶种植专业化等级与产出能值密度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随着专业化等级的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总体上不断提高,高度专业化等级茶叶种植的产出能值密度达到4.15E+11 sej·m-2,是无茶叶种植的1.32倍;(3)专业化茶叶种植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专业化茶叶种植等级与净能值产出率之间呈正相关,高度专业化茶叶种植的净能值产出率为1.29,是无茶叶种植的2.86倍,且环境负载率为0.05,具有环境友好性;(4)专业化茶叶种植降低了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指数与茶叶种植专业化等级间呈负相关,无茶叶种植等级系统稳定性指数为1.12,是高度专业化等级的1.56倍。因而在茶叶专业化种植过程中,应注重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提高专业化茶叶种植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并加大科技管理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系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农业领域受到综合国力的影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玉米种植也愈加受到政府的关注,于是对玉米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针对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创新种植技术,以此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根据目前玉米种植的现状,提出一些种植新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茶园管理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生产经验。茶叶行业是诸多城市的重要经济来源,也维持着一部分人生存发展。最近一些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传统的茶叶行业种植方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发展模式严重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模式。基于此,围绕对生态茶园的管理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进行详细讨论,为今后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机食品认证的要求,广东省连山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有机高山茶叶种植,并在产地条件、园地规划与开垦、茶园的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鲜叶采摘方面制定地方标准,指导茶叶种植企业、农户生产。基于此,以连山县为例,简要分析有机茶叶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