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提升茶叶揉捻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茶农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率,课题组对某型号茶叶智能化揉捻设备进行了自动喂料装置设计,简述了自动喂料装置的结构,介绍了自动喂料装置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并对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喂料装置能够满足该型号茶叶智能化揉捻设备的自动喂料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3.
以茶叶揉捻机的揉捻作业为基础,以茶叶揉捻机的外揉盘凹倾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叶揉捻机凹倾角对揉捻特性的影响关系。文章主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凹倾角与外揉盘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外揉盘最大应力随凹倾角的变化的趋势。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凹倾角达到5°附近时,茶叶揉捻装置的揉捻特性较好,可对进一步的提高茶叶揉捻作业的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茶叶揉捻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上茶下料环节依靠人工操作、揉捻速度和压力的大小和控制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茶叶揉捻效率低,无法保证茶叶加工品质的问题,改进了揉捻机的自动化装置,包括在称茶下料系统采用皮带秤对茶叶质量自动监测、压力控制系统设置测力传感器监测揉捻压力及速度控制系统加装变频器有效控制揉捻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茶叶揉捻效果良好,揉捻机可对揉捻压力和速度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揉捻机的自动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揉捻是茶叶初步成形和叶细胞破碎的关键。现有的揉捻机揉捻质量较高,但也存在质量依赖操作者技能,效率不高等影响茶叶产业发展的问题。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连续式揉捻机的结构,并就揉捻性能与现有的揉捻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茶叶揉捻时揉捻盘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无法适应生产需求问题,从茶叶揉捻装置各项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将复杂的揉捻装置功能集合拆分成暂时独立功能单元:筒式机体设计、挤压搅拌传动结构设计、双向莲花盘式揉捻执行结构设计,再通过集成性设计思路,设计各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技术,优化出大容量、高效率茶叶揉捻装置整体结构,实现杀青茶叶的高速、高效成型。  相似文献   

7.
以茶叶揉捻机的揉盘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动态测试得到茶叶揉捻机揉盘的主要低阶模态。通过对比有限元分析和动态测试的结果,发现茶叶揉捻机的揉盘在低阶存在一定的动态缺陷。针对揉盘低阶时存在动态性能的缺陷,通过改进环型支架的尺寸数值,提升茶叶揉捻机揉盘的动态特性。当揉盘直径为210mm时,若采用环型支架,环型支架的外径大小在25mm左右能保证揉盘的动态性能,为进一步的提高茶叶揉捻作业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茶叶加工装备领域,研发中大型清洁化、连续化茶叶加工流水生产线是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效率、提升茶叶口感品质的有效途径。研究4台茶叶揉捻机协同工作时多任务、多阶段的工作流程,阐明揉捻机组的工作原理,确定投料装置、揉捻装置、卸料装置的结构以及控制器的电路组成和人机交互系统的控制方式。为满足连续化生产和清洁化生产的要求,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传感器技术将茶叶状态、揉捻压力数字化,使用电机和气动装置使设备运行自动化,实现自动、遥控多方式控制。性能试验表明:系统实现茶叶生产量220kg/h,成条率稳定在83%以上,破茶率小于2%,试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和揉捻机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茶叶揉捻机揉捻压力大小由制茶师凭经验施加,导致加工茶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在6CR-55型单柱式揉捻机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轮辐式压力传感自动加压装置。采用理论分析法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了揉捻压力的大小及方向;选择DYLF-102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揉捻轴接近底端位置,实时监测揉捻压力大小;利用步进电机通过锥齿轮、丝杆滑块传递动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压;开发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揉捻盖受到茶叶挤压力时力传导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结论。2)仿真结果表明,除去开始力的突变过程,总体上CONTACT_1与SFORCE_1的大小基本接近,由此可推断出茶叶对揉捻盖的挤压力也会反作用到揉捻轴上,而且大小和方向非常接近。3)样机实验表明,采用自动加压的揉捻压力满足了“轻-重-轻”的茶叶揉捻工艺,且揉捻效率相较于手动加压茶叶揉捻机的揉捻效率平均提升了28.5%,茶叶锁紧成条,品质更加稳定,茶味更加香醇。  相似文献   

10.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桶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试验表明,加装了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揉捻机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揉捻质量不稳定且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加工等问题,对揉捻机的加压机构及揉捻盘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茶叶在揉捻时的运动规律对凹倾角及棱骨进行优化,基于ADAMS及ANSYS验证揉捻机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合理性,根据优化参数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揉捻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揉捻盘凹倾角为6°,棱骨为14根时,生产率为75.5 kg/h,成条率为90.8%,细胞破坏率为58.6%,碎茶率为1.86%,跑茶率为0.75%及空载噪声为71.3 dB(A)。检验结果均比优化前有明显地改善,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提高茶叶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要是研究在制茶过程中茶叶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也就是研究茶叶从鲜叶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各道工序的摩擦系数的变化,但因杀青与揉捻工序两者含水率虽相近,揉捻叶茶汁外露其摩擦系数和杀青叶相差甚大,本文仅研究从揉捻叶开始各道工序的摩擦系数变化。  相似文献   

13.
苏安晋  杜婵 《农业工程》2021,11(9):23-25
针对药茶揉捻机具种类不全,功能单一,适应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在山西省现有茶叶揉捻机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和试验,以进一步适应山西省药茶揉捻关键技术,提高山西省药茶成形率,降低茶叶破碎率、损耗率,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茶园初加工机械化是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分析了我国茶叶初加工机械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茶叶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双锅曲毫炒干机、烘干机及其机械配套设备,并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新泰市的茶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徂徕山一带以零星种植为主,茶叶加工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致使茶叶生产加工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使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促进了南茶北植。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茶叶种植面积为7104亩,茶叶杀青机保有量36台,茶叶揉捻机保有量40台,茶叶烘干机60台,茶叶筛  相似文献   

16.
正新泰市的茶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徂徕山一带以零星种植为主,茶叶加工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致使茶叶生产加工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随着新技术新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促进了南茶北植。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市茶叶种植面积为7104亩,茶叶杀青机保有量36台,茶叶揉捻机保有量40台,茶叶烘干机60台,茶叶筛选机74台,机械化加工干茶总产量78326公斤,实现总产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外揉盘的倾斜角的大小、内揉盘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对棱骨的形状、曲度、大小、数量和排列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茶叶揉捻机的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根据茶叶揉捻机工作需求,设计了一款自动化茶叶揉捻机。以自复位锁紧装置的设计参数为变量,以推杆推力最小和自复位锁紧装置推杆行程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满足自复位锁紧装置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自复位锁紧装置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求解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最佳设计参数。经过目标优化后,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旋转推杆、最大旋转角度等参数得到了优化,节约了自复位锁紧装置的生产成本,为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物理样机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牛智有 《农机化研究》2012,34(8):116-119,123
为了探讨茶叶加工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茶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03°恒重法、量筒法、仪器法、注入法和斜面法,研究探讨鲜叶、萎凋叶、杀青叶、揉捻叶、作形茶及成品茶的含水率、容重、孔隙率和休止角,以及茶叶与不同茶机材料静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含水率从73.7%一直下降到4.2%,作形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显著,揉捻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少;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容重最大,鲜叶容重最小,各加工阶段茶叶的容重变化范围为74.5~210.3kg/m3;鲜叶的孔隙率最大,揉捻叶的孔隙率最小,茶叶在制品的孔隙率在0.696~0.732之间变化;在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休止角都在50°~60°之间变化;茶叶在铝板上的静摩擦角最大,浸胶帆布带上的次之,而在铜板、镀锌钢、不锈钢和普通钢板上则相差不大,在所有茶机材料上,作形之后茶叶的静摩擦角最小。  相似文献   

20.
安溪县佳友茶叶机械厂创办于1993年,主要生产乌龙茶系列加工机械,有振动式摊茶机、转简式摇青机、无级变速浪青机、110型灶式转筒杀青机、液化智能型杀青机、传统40型揉捻机、台式30型揉捻机、速包机、平板包揉机、箱体式烘干机、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烘焙提香机、真空包装机等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