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虫和鸟的危害,减少农药污染,提高商品果质量,增加效益。可在出售时去除纸袋时会经常发现葡萄果穗已经受到葡萄白腐病的为害,究其原因一是套袋前忽视了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二是套袋时间过长也会引起葡萄白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3.
针叶树根白腐病是针叶林中的重要根部病害,主要危害针叶树和栎类等阔叶树种。其幼树到老树都可发病。特别是针叶树幼林被病菌侵染后,引起根腐,常导致大片幼林死亡。在成、过熟林内,常引起干基和主干心材腐朽,严重影响用材林出材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针叶树根白腐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防治上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葡萄白腐病是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系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近年来,湾坞镇的葡萄种植户在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的由于防治办法单一,造成病害耐药性增强,白腐病的危害也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5.
葡萄白腐病和黑痘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6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和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种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为2.33~12.78%,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感白腐病,接种后白腐病的发病率为5.00~92.50%。种内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抗病和感病的类型。本文还对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田间喷雾接种黑痘病的浓度为1×10~4孢子/ml;白腐病接种,田间以针刺果实2×10~5孢子/ml和室内以针刺果实2×10~6孢子/ml为宜。  相似文献   

6.
卢天啸 《河北农业》2010,(11):28-29
<正> 葡萄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褐斑病(小褐斑病,大褐斑病)、白腐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其中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合称为三大病害,是每一个葡萄园每年都必须药剂防治的病害;褐斑病为个别葡萄园发生较重的病害,严  相似文献   

7.
白腐病是大蒜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随着秦州区大蒜面积的增大,发病也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现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介绍了大蒜白腐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1大蒜白腐病的症状特点大蒜白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梢和鳞茎。染病植株一般先从外部叶片  相似文献   

8.
<正> 1 为害种类 白腐病和褐斑病是蘑菇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 2 发生部位 可为害蘑菇菌伞、菌柄、菌盖等部位。初发病时,这些为害部位表现出褐色斑点、凹陷,病菇失去韧性,呈畸形,严重时病部形成灰白色霉层,最后皱缩、软化、溃烂,病部流出褐色液体,并散发出特殊恶臭。褐斑病与白腐病的区别是病菇腐烂慢,无褐色黏液流出和恶臭味,其它症状则相似。主要由接种工具消毒不严、培养料处理不严格、菇房潮湿高温或通风不良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豫东沙区葡萄白腐病田间流行动态的经验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是对葡萄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近几年,仅民权县龙塘乡的2500亩葡萄园,每年因白腐病平均损失达11万公斤左右。为了搞好该病的预测预报,提高防治效果,作者对白腐病田间发生和流行动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江山 《新农业》2008,(3):28-29
白腐病是锦州地区葡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发生面积大,流行快,受害重,引起大量烂穗、烂果,不仅鲜果销售难也影响葡萄的贮藏.  相似文献   

11.
范妮莉 《农技服务》2014,(12):82-82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葡萄白腐病非常猖獗,一般葡萄园因此病遭受损失在10%以上,严重威胁葡萄的生产。为此,将白腐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0,(11)
研究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白腐病最佳浓度为500倍液,其次为1000倍液,为六盘水地区葡萄白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多年对葡萄的研究,特别是葡萄白腐病的病状、病原以及发病规律,总结出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丁香多年的研究,特别是丁香白腐病的病状、病原以及发病规律,并总结出丁香白腐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产上危害严重且常见的半知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腐盾壳霉菌。1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叶片和新梢。白腐病无论侵染果实、穗轴还是新梢,在潮湿的情况下,都有特殊的霉烂味,这是此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主要标志。1.1果穗感病症状大多先发生在接近地面的穗尖处,以后逐渐向果粒蔓延。发病初期,在小果梗或穗轴上生有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蔓延扩大。感病后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葡萄因遇连阴雨年份,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在河北中东部地区雨水较多,易造成该病害的流行。1症状特点1.1果穗。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果穗感病,一般先在小果穗或穗轴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蔓延到果  相似文献   

17.
杨梅果实腐烂主要病害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果实期病害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探明发生病害种类与烂果原因,研讨防控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多年调查试验研究表明,杨梅果实腐烂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白腐病、橘青霉、杨梅轮帚霉、绿色木霉等,杨梅果蝇的发生引发白腐病的危害,是杨梅果实期最为突出的问题。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对预防杨梅白腐病等“烂果”有较好效果,咪鲜胺防效优于嘧菌酯,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5%咪鲜胺乳油667倍、1 000倍液于杨梅成熟前22 d、15 d喷雾防治效果好,防治效果达941%~1000%。研究提出科学施肥、避雨栽培、整形修剪、适时采摘的农业防治措施和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现介绍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见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09,26(2):78-79
<正>1葡萄白腐病1.1为害症状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1.1.1枝干。在受损伤的地方、新梢摘心处及采后的穗柄着生处,特别是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初发病时,病斑呈污绿色或淡褐色、水浸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  相似文献   

20.
王德生 《新农村》2008,(1):15-16
葡萄白腐病常见于我国各地葡萄产区,可造成减产20%-50%,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区(果园)则可减产80%以上。该病主要危害果粒和果穗,也可危害新梢、枝蔓和叶片。目前,我国对葡萄白腐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防治白腐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效地做好无公害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