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创意产业颠覆和创新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带来的变革,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农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城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范式。基于此,介绍了创意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探讨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分析了洪泽湖地区生态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将创意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对地方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独特的增收模式——创意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涵和特征入手,提出了创意农业的慨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认为应建立创意农业园区和产业带,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实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推进创意农业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理分析与优化小农户发展问题,是影响当地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此,阐述了小农户的界定及相关发展理论,分析了河南省小农户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河南省优化小农户发展的策略,旨在明确河南省现代化农业和小农户发展状况,为小农户发展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意是促进农业增效的核心,农业是创意发挥作用的载体。从方形西瓜到情侣西瓜,在北京大兴,以瓜为媒扩内需,通过知名节庆品牌“大兴西瓜节”,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了系列产业链,近5年北京大兴平均GDP的增长都在17%以上。北京怀柔区,将时尚创意元素渗透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历了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农业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高值高端低碳的创意农业的升级,用“美丽创意”带动了“美丽经济”。  相似文献   

5.
王正 《南方农业》2015,(3):126+128
从河北省衡水市的农业品牌现状入手,对衡水区域内创意农业的品牌化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从而展现衡水地区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引领农民对传统农业发展的态度的转变,拉动民众积极投入到创意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来,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的融合,能够促进行业现代化发展,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从品牌效应、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以及配套支持4个层面分析了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农业创新主体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相关的利益联结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带农惠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推动我国进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此,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研究对象,在揭示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背景后,阐述了联合体对河南省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现阶段联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了一种新型产业——创意产业。英国将其定义为"是指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与多个产业产生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就产生了"创意农业"的概念。创意农业就是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河南省近15年农业生产效率,探索如何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水平,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农业生产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DEAP 2.1软件测度了河南省108个县域单元2001-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GeoDa095i软件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用Stata 13.0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在0.84上下波动,县域之间农业生产效率变异系数有增加趋势;(2)河南省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黄淮平原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居于最低水平,其次是豫西山地丘陵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居于前三位;(4)河南省空间相邻县域农业发展效率高(或低)的县域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从2001到2003年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态势显著增加,2004—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局Moran′s I基本处于0.200 0~0.300 0,其后逐渐增加至2015年的0.427 1;(5)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中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生产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入与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因子是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针对性的对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立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79-183,189
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的碳源,测算了1998—2011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发现自1998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上升态势,大致可分为增速放缓、快速增长和增长下降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形成的原因。测算了河南省各地市的碳排放情况,发现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的地区主要为耕地面积较大、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区域,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经济发展较好,区内地形平坦的区域。并利用Kaya恒等式变形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是造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经营进程不断地加快,我国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则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近些年河南省紧跟中央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发展农业。众所周知,农民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中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要把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不能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状态,在新时期下要培养新型职业的农民。本文立足中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出现的必要性,分析河南省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把发展新型农民作为发展农业的核心任务之一,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系农村的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组织结构、利益联结机制、金融体制及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突破投融资约束、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及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但是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开展电子商务可以缓解产销不平衡状况,提高特色农产品销量。分析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以期增强该省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基于2011—2016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动态评价。鉴于河南省农业化程度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特点,在常规环境负载率、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的负产出,提出内部损耗率指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状态保持良好,但系统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内部损耗率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0.40。因此,河南省应继续实行化肥农药的减施增效措施,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是距农业强省还有一定差距,必须要加强科技在乡村农业振兴中的应用。基于此,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乡村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乡村农业生产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种植户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新思维、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乡村农业科技发展中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农业科研管理体系与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水平的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发挥科技生产力效能;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政策等促进科技支撑河南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以加强科技在河南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玉米产量正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先进的生产技术,选择科学有效的玉米种植新技术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其中选取何种推广途径也成为河南省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通过分析长期以来的经验,结合当地玉米生产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种农户广泛认可的推广途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农村物流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运作效率很低。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从中归纳总结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而为推动河南省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对大陆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考察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了解其发展理念及管理模式,总结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色,突出表现在定位精准、设计精细、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体验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先进技术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从而达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介绍当前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河南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建议,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经过了多年的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众多区域公共品牌,但农产品商业性的品牌发展一直很缓慢。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差异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一致,严重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深入,为生鲜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加了动力。基于此,结合河南省生鲜品牌发展和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对生鲜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并从物流体系、产品标准化和电商模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保证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电商背景下河南省生鲜农产品牌发展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