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毕节市开展生态修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治"、"长防"、"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毕节市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封禁治理39453hm2、封山育林60067hm2的好成绩,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上存在偏差,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管护经费没落实、部门协作不力、急躁冒进、对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考虑不周等。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土保持工程规模的扩大,如何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护和利用,提高工程保存率,让工程综合效益长期发挥,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课题。为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护机制,梓潼县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后期管护方式,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通过提高群众参与度、明确管护职责、确定产权、明确责任,大胆尝试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园、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护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工作是效益可持续发挥的重要保证.四川省在"长治"工程管理中,探索出以下管护经验:一是依法管理,健全管护体系;二是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三是创新机制,调动管护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森林管护在天然林林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基于此,概述了森林管护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针对当前天然林林保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介绍了天然林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森林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水利设施的管护是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作效率、促进持续效益发挥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长远发展,在供水渠道、管道建设及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不仅缓解了我国乡镇农村地区灌溉用水短缺问题,也提升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质量。基于此,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内涵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效益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调节水量和固土量分别增加157.57亿和2.38亿t,保肥物质量、固碳量、释氧量及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分别增加1 717.74万、1 573.03万、3 808.19万和127.83万t,提供负离子增加6.70×1025个,吸收污染物(SO2、HF、NOx)增加4.29亿kg,吸滞TSP增加1 473.32亿kg;2)每年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6 366.45亿元,相当于天保工程总投资的3.53倍.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显现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期为后续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0-2015年阜康林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阜康林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植被覆盖变化、气温和降水变化及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间的响应关系,为天保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及阜康林区气温和降水数据,结合均值法、回归分析法、距平波动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探讨阜康林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内植被覆盖特征、气候变化状况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结果]①2000-2015年,阜康林区植被覆盖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呈不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阜康林区植被覆盖在近16 a变化最为明显的为NDVI>0.65部分,是阜康林区NDVI下降的主要部分;"低"和"较高"水平NDVI虽有上升但不明显,而"中等"水平NDVI上升明显且占比较大。②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阜康林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整体下降幅度不明显。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③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变化的相关系数仅为0.0539,而与降水变化显著相关。植被覆盖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强度小于受降水的影响。[结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阜康林区植被覆盖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并不显著;林区内气候总体由暖干向冷湿趋势发展,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植被覆盖的波动与降水波动的关系要强于气温。阜康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对周边气候改善具有一定作用,但仍需加强林区内植被保护与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了使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西秀区结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天然林进行了全面管护,在管护过程中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对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管护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管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山西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总面积10.3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其中林地管护总面积达到5.17万km2,占到工程区总面积的50%。工程实施期间,共投入资金达95亿元。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 a年来取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增加管护经费、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和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森林管护科技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长远计划工程,天保工程一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环境恶化、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11年正式实施的天保工程二期,不只是一期工程的延续,更是从资源保护、运行管理、森林抚育、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综合治理。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介绍该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的实施情况,并对其资源保护与管理进行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典型调查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管护模式主要有承包经营和移交基层合同管护两种 ,管护机制主要有以地养坝、以水养坝和以林养坝三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直观地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体现重大生态工程的巨大作用,实现林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保育土壤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量分别为13.17亿t/a和8 203.72万t/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2.36亿t/a和1 738.23万t/a;2)9个优势树种固土和保肥总价值分别为905.29和2 408.92亿元/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455.44和699.69亿元/a;3)桦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固土效益突出,而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固土效益不显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保肥效益均最好,樟子松林保肥效益较差;4)对森林实施保护,能有效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森林保育土壤生态效益得到相应的提升.研究为评估天保工程区森林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后续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淤地坝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加强管护在淤地坝的运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山西省探索出了产权制度改革、“护坝田”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坝系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持续发挥。针对淤地坝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向市场、依法管护、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举措。在调查分析潞城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工程管理模式等体制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直观反映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客观量化天保工程生态产能价值,运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类调查数据,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其主要植被类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生态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生态产能总价值增加1 851.62亿元/a,各生态产能增加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2)不同林分类型生态产能价值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落叶松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高,为53.29%;3)中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多达66.05%,其次是幼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为17.22%;4)合理有效地对森林实施保护,使得森林的蓄积量及各项生态产能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林区生态产能发展潜力巨大。该研究可为评估我国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以及分析后续天保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测度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绩效,诊断其关键性障碍因子,以期为政府建立健全农地整理项目管护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结果]所调查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绩效水平普遍不高;水网圩田平原工程模式区及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后期管护绩效水平存在差异;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综合绩效主要受制于过程绩效;过程绩效测度中的管护主体、管护制度、管护资金、管护措施等因素,以及结果绩效测度中的灌溉排水工程与农田防护工程的管护结果对提升综合绩效水平有较大影响。[结论]为提良好的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水平必须明确管护主体,农民自治组织应成为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首选主体;制定规范的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制度体系,增强日常管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多渠道筹集后期管护资金,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薪酬分配不合理,资金投入较少;林广人稀,无法统筹兼顾;合同不规范;对记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龙飞山小流域多年的治理开发工作中,当地政府明确治理思路,不断完善建设、投入、管护机制,实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保证了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从而使经营者买得放心、经营连心、投入热心、管护精心,更加注重经济核算和治理后工程、生物等措施的管护,提高了水土资源和工程利用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4年底,治理度达92.3%,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 100 t/km2下降为800 t/km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 689元,带动了周边小流域的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事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各地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大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垮坝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泾川县田家沟小流域坝系工程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试点坝系之一,从工程建设开始,就着手运行管护方法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景区管理、承包人管理、村组管理和林权所有者管理等4种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使淤地坝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淤地坝管护经费落实后,如何用好这笔经费,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使用办法。临汾市隰县实行百分考核制,逐项量化打分,奖优罚劣,不搞平均分配,强化了管护人员的安全责任。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对责任心不强,致使管护范围内放牧,毁坏林木,损坏淤地坝工程设施,未按时间上坝巡查,或者情况掌握不准,迟报、漏报、瞒报汛情,卧管孔塞丢失、缺损,坝体塌陷、冲沟不修补,排水设施淤积不清理,管护责任人将受到处罚,情节严重的,解除合同,并追究行政负责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